带引流管置入功能的窦道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9976发布日期:2019-02-10 23:4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带引流管置入功能的窦道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引流管置入功能的窦道扩张器。



背景技术:

在腹腔手术中,术后需要将体液引流出患者体外,因此需要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管将创面渗出液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一般在引流体液3-5天后,引流工作完成,将引流管取出,经过一段时间,有时会发现渗出液并未引流干净或有新发的消化道漏等特殊情况,需要再次插入引流管引流,而此时由于伤口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愈合,窦道变小,无法插入引流管,需要对患者再次开刀手术,这样就对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且二次手术并发症风险明显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引流管置入功能的窦道扩张器,当伤口已经有了一定的愈合,无法直接插入引流管时,保证在不需要对患者二次开刀手术的情况下,完成新的引流管的置入。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引流管置入功能的窦道扩张器,其中,若干个空心套管内分别插有紧密贴合的扩张棒,所述扩张棒长度大于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套管管壁前端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扩张棒前端为子弹头形状,扩张棒后端设有握把。

优选的,所述若干个空心套管外径依次增大1mm,空心套管数量小于10个。多个空心套管与扩张棒组合通过多次插入的方式扩张窦道,方便建立合适大小的人工通道。

优选的,所述空心套管外径为3mm到12mm。

优选的,所述扩张棒后端两侧设有凹槽,所述空心套管管壁上设有两个与扩张棒垂直的插条,所述插条可沿与扩张棒垂直的方向移动并插在凹槽内。插条用以固定扩张棒,当人工通道建立完成后,可通过移动解除对扩张棒的固定,通过握把将扩张棒抽出,把空心套管作为新的引流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单独使用,亦可组合使用,通过多次扩张的方式建立人工通道方便引流管的插入,亦可将扩张棒从空心套管内抽出,使用空心套管作为引流管,不需要对患者进行二次开刀手术,避免了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示意图;

图中:1、空心套管;2、扩张棒;3、扩张棒后端;4、扩张棒前端;5、插条;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说明书附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引流管置入功能的窦道扩张器,其中,若干个空心套管1内分别插有紧密贴合的扩张棒2,所述扩张棒2长度大于空心套管1,所述空心套管1管壁前端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扩张棒前端4为子弹头形状,扩张棒后端3设有握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若干个空心套管1外径依次增大1mm,空心套管1数量为5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心套管1外径为从小到大依次为3mm、4mm、5mm、6mm、7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扩张棒后端3两侧设有凹槽6,所述空心套管1管壁上设有两个与扩张棒2垂直的插条5,所述插条5可沿与扩张棒2垂直的方向移动并插在凹槽6内。

在使用时,当引流工作完成,发现渗出液并未引流干净或有新发的消化道漏等特殊情况,需要再次插入引流管引流时,而此时由于伤口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愈合,窦道变小,无法插入引流管,选择适合窦道大小的本实用新型,如首先使用3mm规格的本实用新型插入窦道,对窦道进行扩张后,重复操作,依次插入4mm规格、5mm规格、6mm规格、7mm规格的本实用新型,当7mm规格的本实用新型插入后,即成功建立人工通道,可将7mm规格的本实用新型拔出插入新的引流管,亦可活动插条5,解除对扩张棒2的固定,通过握把将扩张棒2从空心套管1内拔出,使空心套管1作为新的引流管使用,体液可经空心套管1前端的通孔流入空心套管1内,继而流出体外,达到排出体液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