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0728发布日期:2019-04-05 19:59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护理止血棉垫。



背景技术:

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外科治疗主要采用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术、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全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等治疗手段,以上外科手术均可造成患者乳房的缺失、外形的毁损,使其丧失女性的基本特征,同时易引发患者自信心下降、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心理疾患。针对以上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生观念的更新,乳房重建术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接受并应用,已经成为乳腺癌多学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日益增多。

乳房重建术分为自体乳房重建和假体乳房重建,自体乳房重建又分为上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乳房重建术后三天内患者尽量避免牵拉伤口,避免假体移位,为了伤口的更好的愈合,患者需要使手臂夹紧位于腋中线上方紧贴于身侧;目前国内大部分开展乳房重建手术的三甲医院对乳房重建术后三天内的患者使用的是弹性绷带对乳房进行加压包扎处理配合患者自主控制保持手臂夹紧位于腋中线上方紧贴于身侧或者在手臂下方放枕头保持功能体位,以上处理方式会造成患者胸部有强烈的压迫感,并且患者手臂体位极易感觉疲劳,易出现手臂移位的情况,并且术后处于极度不舒适的体位,而垫枕头的方法也容易出现枕头移位,手臂移位等突发情况产生。由于术后三天内伤口刚缝合、乳房皮肤较薄,如果手臂移位易造成引流液增多、术区血肿或出血、切口裂开、假体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恢复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目前对于乳房重建术三天内患者的医疗及康复设施无法满足患者术后的舒适护理模式的需要。

舒适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最佳舒适感和满意度为目标的新型护理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Kolcaba提出,指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有利于病体的康复。申请号为201620432557.7专利公开一种乳腺癌重建术后患者塑形胸衣由紧身衣、护胸弹力带组成,其特征是护胸弹力带设在紧身衣胸外围,所述紧身衣设有肩带,并在肩带上设有肩带调节部,所述紧身衣前侧设有胸前搭扣,并在紧身衣两侧设有腋下搭扣,所述腋下搭扣后侧设有导管卡,所述紧身衣背部设计为交叉带,所述导管卡上设有导管卡口A、导管卡口,所述护胸弹力带上设有护胸调节部。此专利技术经研究实践发现临床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止血不确切,且术后止血压迫压力程度需根据术后时间调节,术后当日压力随时间递减,止血衣调节程度不佳,术后当天止血衣的压力不能达到确切止血压力效果,且术后当日患者肢体活动不便,尤其乳腺癌患者当腋窝淋巴结切除后术后7天内肢体无法上抬或外展,穿衣不便,止血衣包裹身体会使患者感觉不舒适。

因此研制一种可以舒适的保持手臂位于腋中线上方紧贴于身侧,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实际操作方便实用提高患者舒适感和满意度的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具有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可以舒适的保持手臂位于腋中线上方紧贴于身侧,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舒适感和满意度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包括弧形止血海绵垫、伸缩弹力带、臂套海绵绑带;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外侧中心部位固定连接伸缩弹力带,所述伸缩弹力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臂套海绵绑带,所述伸缩弹力带的拉伸最大长度尺寸为20-40cm,所述伸缩弹力带的与所述臂套海绵绑带配合使患者手臂压在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上置于身侧位于腋中线上方功能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采用记忆海绵制作成为上厚下薄的弧形结构,内侧为弧形面,外侧为平滑面,用于贴合患者的胸部,内侧弧形面的上部贴于胸部的位置较厚,内侧弧形面的下部贴于腹部的位置较薄;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的长度大于肩宽,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的宽度为20-40c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臂套海绵绑带的两个自由活动端头分别缝有魔术粘贴的正反面,可以用于闭合打开所述臂套海绵绑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可拆卸套有外套方便换洗。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弹力带的拉伸长度尺寸为20-40cm。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的宽度为20-40cm。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的长度大于肩宽为60-90cm。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的上部厚的部分的厚度为15-35cm。

进一步的,所述臂套海绵绑带是采用中间夹薄层为海绵的弹力布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采用在弧形止血海绵垫上固定连接设置有臂套海绵绑带的伸缩弹力带,将患者的上臂固定保持与身体有紧密的距离并且位于腋中线上方以防止出血更好愈合伤口,本实用新型兼顾了防止出血和保持舒适体位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采用臂套海绵绑带固定术侧肢体上臂,使上臂保持与身体靠近,位于腋中线上方保持止血功能位,防止上臂滑落牵拉胸大肌造成切口出血或切口裂开,利于切口愈合,保持上臂舒适,同时术侧上肢可以不必过多用力保持止血功能位;同时臂套海绵绑带通过伸缩弹力带固定于弧形止血海绵垫上,可以使上肢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3)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将上肢一定程度固定在弧形止血海绵垫上可以压迫乳房切口止血,略抬高的患肢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同时棉垫下部贴乳房面是弧形的,可以缓冲上臂压力,使乳房受压均匀,保持乳房舒适,减少切口疼痛。

(4)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的弧形止血海绵垫下面弧形靠近乳房上极的海绵厚度略厚于靠近肋骨侧的海绵,这样可以预防置入假体的上移,保持乳房形状美观。

(5)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止血棉垫使术后患者在不用手臂自主用力保持的情况下做到了舒适保持止血功能位的作用,克服可了患者术后体力不支导致的意外手臂移动的情况发生,减少了并发症和伤口撕裂的情况,使患者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最大的满足,患者心情愉悦有利于尽快恢复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体位止血棉垫的佩戴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体位止血棉垫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体位止血棉垫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体位止血棉垫的弧形止血海绵垫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体位止血棉垫的弧形止血海绵垫正常状态与胸部位置效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体位止血棉垫的弧形止血海绵垫与胸部贴合效果图。

附图中1为弧形止血海绵垫、1-1为弧形止血海绵垫的外侧、1-2为弧形止血海绵垫的内侧、2为臂套海绵绑带、3为伸缩弹力带、4为弧形止血海绵垫与伸缩弹力带缝合固定处、5为魔术粘贴、6为乳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根据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术后舒适体位止血棉垫包括弧形止血海绵垫,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外侧中心部位固定连接伸缩弹力带,所述伸缩弹力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臂套海绵绑带,所述臂套海绵绑带的两个自由活动端头分别缝有魔术粘贴的正反面,可以用于闭合打开所述臂套海绵绑带,可保证臂套海绵绑带能够有效固定人体上臂。

所述伸缩弹力带的拉伸最大长度尺寸为20-40cm,最佳尺寸25cm,与所述臂套海绵绑带配合使患者手臂置于身侧位于腋中线上方功能位。所述伸缩弹力带采用弹性布料夹松紧胶带设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弹力,满足不同身材、不同肩宽的患者需求,又不至于使患者感觉过紧。

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采用记忆海绵制作成为上厚下薄的弧形结构,内侧为弧形面,外侧为平滑面,用于贴合患者的胸部,内侧弧形面的上部(厚)贴于胸部的位置,内侧弧形面的下部(薄)贴于腹部的位置;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的长度大于肩宽为60-90cm,最佳尺寸为70cm;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的宽度为20-40cm,最佳尺寸为25cm;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的上部厚的部分的厚度为15-35cm。所述弧形止血海绵垫采用易清洗,耐磨损面料包裹方便换洗。

所述臂套海绵绑带是采用具有一定韧性及弹力的布料,中间夹薄层海绵制成,即可满足不同患者臂围需求,又可有效固定患者上臂,由于海绵质地柔软,保证了患者绑缚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在患者经过实施乳房重建术后,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将弧形止血海绵垫置于患者胸前,弧形止血海绵垫弧心内侧面向患者身体,患者上臂置于弧形止血海绵垫弧心外侧,患者上臂自然下垂,将弧形止血海绵垫夹于腋下,使患者保持止血功能体位,患者上臂通过臂套海绵绑带固定,防止上臂滑落牵拉胸大肌造成切口出血或切口裂开,利于切口愈合,保持上臂舒适,同时术侧上肢可以不必过多用力保持止血功能位。臂套海绵绑带通过伸缩弹力带固定于弧形止血海绵垫上,可以使上肢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将上肢一定程度固定在弧形止血海绵垫上可以压迫乳房切口止血,同时棉垫下部贴乳房面是弧形的,可以缓冲上臂压力,使乳房受压均匀,保持乳房舒适,减少切口疼痛。乳房重建术后,需要患者的术侧上肢保持与身体有紧密的距离以防止出血,此棉垫同时兼顾了防止出血和保持舒适体位的功能。

病例1,刘某,女,45岁,患者1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乳一枚“鹌鹑蛋”大小肿物,不伴疼痛,无乳头溢液,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肿物质硬,界不清,活动性差,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左乳癌改良根治术,胸肌后扩张器植入术,二期手术行扩张器取出,乳房硅凝胶假体植入术。患者术后当日至术后三天应用本发明于患者,止血、压迫效果良好,假体无上移,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2,邵某,女,44岁,患者4个月前在我院行右侧乳房改良根治术、胸肌后扩张器植入术,术后达到二期手术标准,行扩张器置换硅凝胶假体手术,肿物无破溃及流液,无发热、右腋窝淋巴结回声3级。诊断:右乳浸润性癌。假体置换术后当日应用本发明至术后三天,患者止血、压迫效果良好,假体无上移,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3,张某,女,27岁,患者一周前无意中发现右乳一枚鸡蛋黄大小肿物,伴疼痛但与月经无明显关系,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无乳头溢液、无发热、饮食睡眠尚可。肿物质硬,界清楚,活动性良好,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右乳癌,行右侧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一期乳房再造术。术后当日至三天应用本发明,止血、压迫效果良好,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4,于某,女,37岁,患者3周前无意中发现右乳房皮下可触及一枚绿豆大小包块,后无明显大小变化,包块质韧,无痛痒等任何不适,否认其他病史,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右乳粘液癌。行右乳癌乳房切除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硅凝胶假体植入术。患者术后当日至三天应用本发明,止血、压迫效果良好,假体无上移,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5,李某,女,38岁,患者右乳癌术后,扩张器植入术后,右乳表面瘢痕半年余,术后规律注水,内含500ml盐水,已答二期手术标准,现行右乳表面瘢痕切除、扩张器置换硅凝胶假体手术,患者无发热、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患者术后当日至术后三天应用本发明,止血、压迫效果良好,假体无上移,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6,鞠某,女,32岁,患者1周余前因双乳不适就诊,彩超提示左乳肿物4c类肿物,质硬,界不清,活动性差,左乳单孔乳管挤压后可见淡黄色溢液,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左乳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加扩张器植入术,后二期达到手术标准经扩张器置换硅凝胶假体手术。患者术后当日至术后三天应用本发明,止血、压迫效果良好,假体无上移,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7,邹某,女,46岁,患者1年前因左侧乳腺癌术后1年常规复查发现右乳肿物5天为主诉入院,右乳腺增生结节或局部增生可能性大,未触及异常,无疼痛,皮肤无红肿及破溃。诊断:左乳癌术后,左侧胸肌后扩张器植入术后,右乳腺病,此次行右乳房全腺体切除、胸肌后硅凝胶假体植入,左侧胸肌后扩展器硅凝胶假体置换术。患者术后当日至术后三天应用本发明,止血、压迫效果良好,假体无上移,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8,姜某,女,39岁,患者发现双侧乳房肿物1周,超声提示结节可能性大,未触及,无乳头溢液,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无发热、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双乳腺病,行双乳单纯腺体切除术和双侧胸肌后硅凝胶假体植入术。患者术后当日至术后三天应用本发明,止血、压迫效果良好,假体无上移,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9,张某,女,40岁,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乳肿物2个月,双乳头平齐,未触及明确肿物,皮肤酒窝征阴性,乳房皮肤无红肿及皮温改变。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右乳原位癌,行右乳癌腺体大部分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胸肌后硅凝胶假体植入术。患者术后当日至术后三天应用本发明,止血、压迫效果良好,假体无上移,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10,李某,女,45岁,以左乳癌术后,发现右乳肿物一个月为主诉入院,不伴疼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无发热。诊断:右乳腺癌,行右乳全乳房切除术、低位淋巴结清扫术和单囊硅胶假体植入术。患者术后当日至术后三天应用本发明,止血、压迫效果良好,假体无上移,患者术后体位舒适,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根据表1可知:目前据统计2017年乳腺重建术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11%-17%左右。以往传统方法采取的术后处理手段为只使用弹力绷带,未使用其他控制体位及预防肢体牵拉并且压迫止血装置。具体出现的情况为患者易肢体活动过大,牵拉切口,造成引流增加、切口撕裂、假体上移、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选取100例患者试验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结果为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了2%-4%左右,日后本实用新型逐渐推广使用,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望继续下降。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