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1070发布日期:2019-05-03 19:2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跟腱断裂缝合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跟腱缝合手术大多采用切开缝合技术,切口长,手术时间长,由于该部位的血运较差,因此还存在切口不愈合的问题。针对切开缝合技术的问题,已经发展出采用使用微创技术来缝合跟腱,切口小,并且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微创缝合目前多利用卵圆钳或者微创缝合器进行缝合,目前的微创缝合器跟本发明较为近似,但原跟腱微创缝合器设计简单,仅能在微创条件下进行简单的缝合,缺点是缝合强度欠佳。本发明为跟腱微创加强缝合器,目的是在小的口下对跟腱进行高强度的缝合。目的是在微创条件下对跟腱尽可能达到高强度缝合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也有使用小切口对跟腱进行缝合的缝合器。但是,现有缝合器的技术特点:1、主体架未带弧度或者弧度不符合人体形态,在微创条件下难以精准的定位;2、分为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手术操作前需要重新组装,复杂且耗费时间,零部件容易丢失。3、进针方向仅能凭借医师技术控制,操作不方便。因此,由于缝合方式简单,缝合强度小,跟腱再断率高。所以需要一种新型跟腱缝合器,通过使用该器械能够减小手术切口和创伤,减少感染几率,缩短手术时间,达到微创缝合的目的,同时又能在微创的条件下加强跟腱的缝合强度,减少跟腱再次断裂的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微创加强缝合器的目的:1、主体架弯曲式设计,符合人体解剖形态,通畅进入人体;2、一体式组装,结构简单;3、针孔增加进针引导装置,实现在微创条件下的更准确地进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其包括外框架、引导进针装置、固定跟腱装置和手柄构成;

所述外框架呈“ㄈ”形,外框架的两侧框架具有100-160的弧度,外框架一侧末端具有4个以上的进针孔,外框架另一侧末端为长环形;

所述引导进针装置设置于外框架进针孔的外侧,呈圆筒形,圆筒形一端具有用于连接至外框架的连接头,连接头上具有与进针孔内表面螺纹相应的螺扣,所述引导进针装置至少为2个,引导进针装置与外框架外表面的夹角为40-80度;所述跟腱固定装置包括2个固定用扒叉和扒叉间距调节装置,固定用扒叉的尾部与扒叉间距调节装置连接,固定用扒叉的头部为用于固定跟腱的固定头,扒叉间距调节装置固定在外框架的内部;

所述手柄与外框架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框架与固定头对应的位置、一侧设置有至少6个针孔,另一侧为长环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用扒叉的尾部与固定头之间具有100-160度的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固定用扒叉的头部为长圆环形的固定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扒叉间距调节装置为丝杆以及设置于丝杆上的定位装置,或者为滑杆以及固定用扒叉上设置的定位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框架的宽度为5cm-10c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框架具有120-140度的弧度,所述固定用扒叉的尾部与固定头之间具有120-140度的弧度;外框架的弧度和固定用扒叉的尾部与固定头之间的弧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针孔中至少两个进针孔内表面具有螺纹,且具有螺纹的进针孔与外框架的角度为55-7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进针孔上下交错排列。

在使用时将跟腱固定装置沿小切口进入体内,通过伸缩装置根据跟腱宽度调整固定装置宽度,固定跟腱断端左右两侧,用于体外穿针缝合。

扒叉以及扒叉间距调节装置能够用于固定跟腱,实现更准确的进针。进针引导装置具有一定的角度,能够方便确定进针角度,降低手术医生的操作难度,更高效地实现缝合。

外框架形成弧线,符合人体构造,便于体外操作,同时能够让手术医师更好把控跟腱加强缝合装置。

有益效果

(1)器械的一体化构造。原有器械均为分体式构造。

(2)伸缩装置。可以根据跟腱断端的宽度随意调整,进行个性化固定缝合。

(3)外框架导针孔道的上下前后排列,能够使缝线充分加强缝合跟腱断端。且进针引导装置能够引导进针方向,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医生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1为外框架,2为左右传动螺杆,3为手轮,4为定位轴,5为进针引导装置,6为手柄,7为手柄套,8为扒叉的尾部,9为扒叉的前端固定头。

图2为外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以下说明。

一种引导进针的跟腱微创缝合器,其包括外框架、引导进针装置、固定跟腱装置和手柄构成;所述外框架呈“ㄈ”形,外框架的两侧框架具有120-140的弧度,外框架一侧末端具有6个以上的进针孔,外框架另一侧末端为长环形;所述引导进针装置设置于外框架进针孔的外侧,呈圆筒形,圆筒形一端具有用于连接至外框架的连接头,连接头上具有与进针孔内表面螺纹相应的螺扣,所述引导进针装置至少为2个,引导进针装置与外框架外表面的夹角为40-80度;

所述跟腱固定装置包括2个固定用扒叉和扒叉间距调节装置,固定用扒叉的尾部与扒叉间距调节装置连接,固定用扒叉的头部为用于固定跟腱的固定头,扒叉间距调节装置固定在外框架的内部;所述手柄与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外框架与固定头对应的位置、一侧设置有至少6个针孔,另一侧为长环状。所述固定用扒叉的尾部与固定头之间具有120-140度的弧度。固定用扒叉的头部为长圆环形的固定头。所述扒叉间距调节装置为丝杆以及设置于丝杆上的定位装置,或者为滑杆以及固定用扒叉上设置的定位螺栓。所述的外框架的宽度为5cm-10cm。;外框架的弧度和固定用扒叉的尾部与固定头之间的弧度相同。所述进针孔中至少两个进针孔内表面具有螺纹,且具有螺纹的进针孔与外框架的角度为55-70度。进针孔上下交错排列。

首先进行手术切口,于垂直于跟腱的方向进行横切口约3cm,暴露跟腱近断端,根据跟腱尺寸以扒叉固定跟腱,固定好位置,穿线针通过引导装置穿入跟腱,过线。手持手柄将穿入跟腱的线通过左右扒叉在切口处拉出。同样操作方式进行远断端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