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8584发布日期:2019-05-24 21:2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手术后需要进行固定,外固定中的夹板固定是常见的一种方法。传统夹板固定发采用少数夹板、压垫、绷带进行固定,由于夹板各自独立,操作不方便,并且压垫填充于夹板与皮肤之间,影响通风,夏天易引起出汗滋生细菌,此外用绷带固定夹板容易滑落,固定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科外固定装置,解决传统上夹板各自独立,操不方便、通风不好的问题及绷带容易滑落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外固定装置,包括若干固定片;固定片为长条形,塑料材质,两端为平面,上部为平面,两侧设置有凹槽,底部设置有弧形槽,固定片的竖直方向贯穿有若干圆形孔;固定片通过若干锁链连成一排,末端的固定片设置有系带。

进一步的优化,凹槽为梯形,开口为梯形长边,开口高为固定片高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优化弧形槽的夹角为5度到20度,其弦长等于固定片端面的宽度。

进一步的优化弧形槽的表面设置有薄垫。

进一步的优化弧形槽的夹角为90度到150度,其弦长等于固定片端面宽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优化,刚性锁链的材质为不锈钢。

进一步的优化,固定片材质采用塑料。

进一步的优化,固定片底面磨砂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骨科外固定装置,通过锁链将若干个固定板连接成一排解决传统夹板独立分散、操作不方便,设有小圆孔及凹槽、锁链、系带,解决传统上夹板各自独立,操不方便、通风不好的问题及绷带容易滑落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固定片主视图示意图,其为固定片的端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固定片主视图示意图,其为固定片的端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片的侧视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片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图示意图。

1、固定片,2、凹槽,3、弧形槽,4、薄垫,5、圆形孔,6、锁链,7、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实施例一:

从附图1、3、4、5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外固定装置,包括9个固定片1;固定片1为长条形,材质为塑料,两端为平面,上部为平面,两侧设置有凹槽2,凹槽2为梯形,开口为梯形长边,开口高为固定片1高度的三分之二;底部设置有弧形槽3,弧形槽3的夹角为10度,其弦长等于固定片1端面的宽度;弧形槽3的表面设置有薄垫4;固定片1的竖直方向贯穿有10个圆形孔5;相邻的固定片1通过12个不锈钢锁链6连成一排,末端的固定片1设置有12根系带7。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整体面向骨折患处,固定片的长度方向与肢体方向一致,将肢体缠绕围一圈或多圈后,用系带系系在锁链上固定,固定片底部的弧形槽更利于与肢体的表面相契合,本实施例适合受伤肢体的不着衣物固定,也适合着衣物固定。

实施例二:

从附图2、3、4、5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外固定装置,包括9个固定片1;固定片1为长条形,材质为塑料,两端为平面,上部为平面,两侧设置有凹槽2,凹槽2为梯形,开口为梯形长边,开口高为固定片1高度的三分之二;底部设置有弧形槽3,弧形槽3的夹角为120度,其弦长等于固定片1端面宽度的三分之二;弧形槽3的表面设置有薄垫4;固定片1的竖直方向贯穿有10个圆形孔5,固定片1地面磨砂设计;相邻的固定片1通过12个不锈钢锁链6连成一排,末端的固定片1设置有12根系带7。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整体面向骨折患处,固定片的长度方向与肢体方向一致,将肢体缠绕围一圈或多圈后,用系带系系在锁链上固定,固定片底部的弧形槽不与肢体接触,形成悬空并与圆形小孔连通便于通气排汗,底部磨砂设计利于受伤肢体肌肤与本装置的固定,本实施列适合夏季时受伤肢体不着衣物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