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0799发布日期:2019-07-24 11:0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随着的科技发展,微创引流治疗方法。现有的经胆囊管胆道外引流管采用T管,T管插入经胆囊管内,然后通过T管进行引流。T管在结扎胆囊管固定导管后,其端部容易滑脱,T管的放置时间较长,拔管时间晚,而且容易引发胆囊管残端胆漏,对患者术后的生活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装置,包括用以引流的第一导管、用以充气的第二导管和用以将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固定在经胆囊管上的弹性夹,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呈L型,所述第一导管的前端设有与第一导管一体注塑成型的管头,管头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位于管头旁侧的球囊和若干个沿第一导管周向设置的侧孔,所述所有侧孔均位于管头与球囊之间,所述第二导管的前端连接在球囊上,并且第二导管与球囊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管包括第一直管部和与第一直管部一体注塑成型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管头位于第一折弯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管包括第二直管部和与第二直管部一体注塑成型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第二直管部的一端连接在球囊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包括夹身、弹力线、卡扣和与卡扣卡固配合的卡钩,所述卡钩与夹身连为一体并位于夹身的一端,所述弹力线和卡扣均位于夹身的另一端,弹力线的一端连接在夹身内,弹力线的另一端与卡扣连接,卡扣贴合在夹身上。

进一步的,所述夹身上设有容纳槽,弹力线位于容纳槽内,并且弹力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容纳槽的槽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管粘合在第一导管的外圆周壁上,并且第二导管的直径小于第一导管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为可吸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由聚氨酯医用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将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插入胆囊管,然后通过可吸收的弹性夹将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固定在经胆囊管上,随后向第二导管内充入气体使球囊膨胀,从而扩张了胆囊管,之后第一导管就能够进行引流,并且导丝还能够直接穿过通孔引导医护人员进行内镜治疗的操作,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滑脱,并且不会发生胆囊管残端胆漏,提升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弹性夹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出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导管1,球囊1a,管头1b,通孔1b1,侧孔1b2,第一直管部1c,第一折弯部1d,第二导管2,第二直管部2a,第二折弯部2b,弹性夹3,夹身3a,容纳槽3a1,弹力线3b,卡扣3c,卡钩3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装置,包括用以引流的第一导管1、用以充气的第二导管2和用以将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固定在经胆囊管上的弹性夹3,所述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均呈L型,所述第一导管1的前端设有与第一导管1一体注塑成型的管头1b,管头1b上设有通孔1b1,所述第一导管1上设有位于管头1b旁侧的球囊1a和若干个沿第一导管1周向设置的侧孔1b2,所述所有侧孔1b2均位于管头1b与球囊1a之间,所述第二导管2的前端连接在球囊1a上,并且第二导管2与球囊1a相连通;在使用时,先将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插入胆囊管,然后通过弹性夹3将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固定在经胆囊管上,随后向第二导管2内充入气体使球囊1a膨胀,从而扩张了胆囊管,之后第一导管1就能够进行引流,管头1b上的通孔1b1使导丝能够直接穿过通孔1b1引导医护人员进行内镜治疗的操作。

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一导管1包括第一直管部1c和与第一直管部1c一体注塑成型的第一折弯部1d,所述管头1b位于第一折弯部1d上;引流时,胆液能够直接从第一折弯部1d引流到第一直管部1c。

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二导管2包括第二直管部2a和与第二直管部2a一体注塑成型的第二折弯部2b,所述第二折弯部2b远离第二直管部2a的一端连接在球囊1a上;向第二直管部2a充入气体,气体从经过第二折弯部2b到达球囊1a并使得球囊1a能够膨胀,从而扩张了胆囊管。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弹性夹3包括夹身3a、弹力线3b、卡扣3c和与卡扣3c卡固配合的卡钩3d,所述卡钩3d与夹身3a连为一体并位于夹身3a的一端,所述弹力线3b和卡扣3c均位于夹身3a的另一端,弹力线3b的一端连接在夹身3a内,弹力线3b的另一端与卡扣3c连接,卡扣3c贴合在夹身3a上;这样的设计能够防止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滑脱,并且能够结扎胆囊管、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夹身3a上设有容纳槽3a1,弹力线3b位于容纳槽3a1内,并且弹力线3b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容纳槽3a1的槽壁上。

所述第二导管2粘合在第一导管1的外圆周壁上,并且第二导管2的直径小于第一导管1的直径;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形成了双腔管,方便引流。

所述弹性夹3为可吸收材料制成;可吸收弹性夹3能够保持功能10余天,以便拔管后能关闭胆囊管。

所述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均由聚氨酯医用材料制成;聚氨酯医用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黏合性和抗血栓性,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插入胆囊管,然后通过可吸收的弹性夹3将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固定在经胆囊管上,随后向第二导管2内充入气体使球囊1a膨胀,从而扩张了胆囊管,之后第一导管1就能够进行引流,并且导丝还能够直接穿过通孔1b1引导医护人员进行内镜治疗的操作,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滑脱,并且不会发生胆囊管残端胆漏,提升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