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3787发布日期:2019-04-16 22:5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睡眠监测带,特别涉及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



背景技术:

目前睡眠监测器主要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智能手环睡眠监测、非接触式睡眠监测器。多导睡眠监测佩戴较为繁琐,但准确度较高,主要用于医疗场景;智能手环睡眠监测是通过配套在腕部,根据人手臂夜间的动作来监测睡眠情况,准确度较差,佩戴较为麻烦;非接触式睡眠监测器主要是在床、枕头等睡眠物体内放置传感器,来测量人体动作、心跳、呼吸等参数,进而监测人体睡眠情况。

非接触式睡眠监测器主要原理有:雷达式、加速度计式、光纤传感器式、压电陶瓷式、压电薄膜式。其中压电薄膜用于睡眠监测器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其柔性、超薄、无辐射的特点使得其具有非常高的竞争优势。

专利CN 201610107213.3公开了一种睡眠监测器及控制盒,该专利将柔性检测带与电路控制盒通过两个相互错位的凸筋固定在一起,该电路设置在柔性检测带(传感器)的端部。但是实际使用时,该控制盒尺寸较大,较硬,通常不能直接放置在身体下放,只能将其置于床垫侧方。这样导致柔性检测带容易因控制盒自重而从床垫上滑落,使用效果不佳。

专利CN201420287342.1公开了一种睡眠监测主机及睡眠监测装置,该专利设置磁铁吸和方式将电路盒与床单固定,防止电路盒滑落,但实际使用中,床单有一定的滑动,造成传感器变位。同时床单经常换洗,每次换洗都要将该睡眠监测装置取下重装,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非佩戴状态下监测人体睡眠状态,不干预人的正常生活;柔性传感器与人体匹配性好;身体下方的部件不含电源,无辐射,更安全;传感器包裹织物,且传感器与导线接头封装更薄,使得舒适度更佳;适配器供电节省电路尺寸,电路更轻小;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包括:压电薄膜传感器、至少一个连接端子、至少一根导线和连接保护套;压电薄膜传感器包括压电薄膜和至少一层导电层;连接端子的数量与导电层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连接;导线的数量与连接端子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连接;导线包括芯线和护套,护套包裹在芯线外;连接端子包括导电层固定部、导线芯线固定部、导线护套固定部和连接部;导电层固定部在连接部的一端,导线护套固定部在连接部的另一端,导线芯线固定部设置在导电层固定部和导线护套固定部之间;导电层固定部与导电层固定连接,导线芯线固定部与芯线固定连接,导线护套固定部与护套固定连接;连接保护套套在连接端子外,且包裹导线、导电层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连接保护套内灌装胶水,将导电层、连接端子、导线的连接位置灌封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有导线外还包覆外护套,构成线缆。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控制电路,导线的另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连接器;连接器的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具有连接插口和连接插头;连接器的另一端与连接插口可拆卸连接;连接插头可拆卸地与电源插座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移动电源;移动电源具有连接插口;连接器的另一端与连接插口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控制电路包括电荷/电压放大器、低通滤波电路、电压放大电路、MCU控制器、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压电薄膜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电荷/电压放大器连接,电荷/电压放大器与低通滤波电路连接,低通滤波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连接,电压放大电路与MCU控制器连接,MCU控制器与通讯模块连接;电源模块与电荷/电压放大器、低通滤波电路、电压放大电路、MCU控制器、通讯模块、连接器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防滑外套;防滑外套的一端具有开口,开口侧具有导线孔;防滑外套套在压电薄膜传感器外,导线从导线孔穿出。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压电薄膜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床、床垫、床褥、床单或枕头的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采用将柔性压电薄膜端部铆接与导线连接,将连接处用胶水固定,胶水外包裹保护套,保证了接头处超薄,可靠,具有一定柔性;同时将控制电路设置在电源适配器端部,远离了人体,减少了通讯造成的辐射;采用适配器供电方式,减少了电池的尺寸,结构更轻巧,也避免了产品使用时反复充电;将柔性压电薄膜外设置织物防滑外套,增加了传感器与床垫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产品使用时的滑位,同时增加了外观的美感。

附图说明

图1是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电薄膜传感器与导线连接示意图

图3是压电薄膜传感器与导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与防滑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防滑外套的外形示意图。

图6是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的控制电路图。

图7是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1和图7所示,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包括:压电薄膜传感器1、两个连接端子2、连接保护套3、线缆4、控制电路5、控制电路保护壳6、USB连接器7、电源适配器9和防滑外套8。本实施例中,压电薄膜传感器1包括:压电薄膜、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连接端子2中的一个与上导电层连接,另一个与下导电层连接。

压电薄膜是包含但不限于由PVDF、P(VDF+TrFE)、PTFE、FEP、PP、PZT、ZnO、COC、PFA、PEN、PCTFE、PET及其相互之间的复合材料制成的压电晶体、压电陶瓷、压电高分子薄膜、压电驻极体薄膜、纳米摩擦发电薄膜。

图2是压电薄膜传感器与导线连接示意图

图3是压电薄膜传感器与导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线缆4中具有两根导线41。导线41包括:芯线412和护套411,护套411包裹在芯线412外。导线41外包覆外护套,构成线缆4。

如图2所示,连接端子包括:导电层固定部201、导线芯线固定部202、导线护套固定部203和连接部204。导电层固定部201在连接部204的一端,导线护套固定部203在连接部204的另一端,导线芯线固定部202设置在导电层固定部201和导线护套固定部203之间。导电层固定部201与导电层铆接,导线芯线固定部202与芯线412固定连接,导线护套固定部203与护套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连接保护套3套在连接端子2外,且包裹导线41和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连接位置。连接保护套3内灌装胶水301,将压电薄膜传感器1、连接端子2、导线3的连接位置灌封固定。

图6是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的控制电路图。

如图1和图6所示,控制电路5与导线41的另一端电气连接。控制电路5包括:电荷/电压放大器501、低通滤波电路502、电压放大电路503、MCU控制器504、蓝牙/WiFi通讯模块505和电源模块506。

压电薄膜传感器1通过线缆4的导线41与电荷/电压放大器501连接,电荷/电压放大器501与低通滤波电路502连接,低通滤波电路502与电压放大电路503连接,电压放大电路503与MCU控制器504连接,MCU控制器504与蓝牙/WiFi通讯模块505连接。电源模块506与电荷/电压放大器201、低通滤波电路502、电压放大电路502、MCU控制器504、蓝牙/WiFi通讯模块505、USB连接器7连接。控制电路5放置在控制电路保护壳6内。

如图7所示,电源适配器9具有USB连接插口和连接插头。USB连接器的另一端与USB连接插口可拆卸连接。电源适配器9的连接插头可拆卸地与电源插座10连接,进行取电。当然,可以配置移动电源。移动电源具有USB连接插口。USB连接器的另一端可以与移动电源的连接插口插合,同样可以取电。

图4是非佩戴式睡眠监测带与防滑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防滑外套的外形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防滑外套8一端具有开口801,开口801侧具有导线孔802。防滑外套8套在压电薄膜传感器外,包括连接保护套3的部分。USB连接器7、控制电路保护壳6以及部分线缆4从导线孔802穿出。防滑外套8采用布料、皮革、塑料等材质。如图7所示,防滑外套8可以设置在床、床垫、床褥、床单或枕头的任意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