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7659发布日期:2019-01-29 18:0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皮试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试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试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是临床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现有的在皮试过程中一般没有合适的辅助工具来对皮试结果进行观测,因此如何提供一个结构合理,皮试观测效果好的皮试观测装置就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试观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皮试观测装置,包括一皮试观测垫片,皮试观测垫片为矩形状塑料薄片,一皮试观测圈,皮试观测圈设置于皮试观测垫片中部;皮试观测圈中部设有插入腔,插入腔上部凸出于皮试观测垫片上表面,插入腔下端面与皮试观测垫片下端面平齐,插入腔上部开设有插入孔。

所述皮试观测圈为凹槽结构,皮试观测圈至少为一圈,皮试观测圈上设有刻度标号。

所述皮试观测垫片为矩形状,其背面四角处均设有黏贴部。

所述黏贴部之间固定设有纱布层,纱布层为长条状。

所述皮试观测垫片正面设有标识区,标识区为三角形设置于皮试观测垫片边角处,标识区内黏贴有便利贴,便利贴上可记录皮试者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皮试观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皮试观测,采用皮试观测垫片和皮试观测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皮试观测垫片作为载体方便实现对皮试装置的固定和皮试的整体观测,皮试观测圈中部设有插入腔,插入腔在皮试时可以方便针头插入,另外插入腔也不会对皮试初期的鼓包产生压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 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皮试观测垫片1,标识区11,便利贴12,刻度标线13,皮试观测圈2,刻度标号21,插入孔22,插入腔23,黏贴部4,纱布层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皮试观测装置,一皮试观测垫片1,皮试观测垫片1为矩形状塑料薄片,一皮试观测圈2,皮试观测垫片1中部设置有皮试观测圈2,相邻皮试观测圈2之间的距离为1-5mm,皮试观测圈2中部设有插入腔23,插入腔23上部凸出于皮试观测垫片1上表面,插入腔23下端面与皮试观测垫片1下端面平齐,插入腔23上部开设有插入孔22。皮试观测圈2为凹槽结构,皮试观测圈2至少为一圈,皮试观测圈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皮试观测圈2上设有刻度标号21,皮试观测垫片1为矩形状,其背面四角处均设有黏贴部4,黏贴部4之间固定设有纱布层5,纱布层5为长条状,纱布层5沿着皮试观测垫片1边缘设置。 皮试观测垫片1正面设有标识区11,标识区11为三角形设置于皮试观测垫片1边角处,标识区11内黏贴有便利贴12,便利贴12上可记录皮试者的信息。皮试观测垫片1正面设有刻度标线13,刻度标线13沿皮试观测垫片1两直角边设置。

其中插入腔23外部呈圆形罩状,插入腔23在皮试时可以方便针头插入,另外插入腔23也不会对皮试初期的鼓包产生压迫,皮试观测圈2为凹槽结构,内涂敷黑色或根据情况涂敷不同颜色便于观察,皮试观测圈2上设有刻度标号21,刻度标号21为红色,刻度标号21颜色与皮试观测圈2颜色相异,刻度标号21为纵向设置,便于读出刻度标号。黏贴部4上可黏贴有双面胶,可以将皮试观测垫片1与皮肤相固定,纱布层5可以起到透气作用,标识区11内黏贴有便利贴12,便利贴12上可记录皮试者的信息,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分辨。刻度标线13可以较直观的估算出皮试异常区域的面积。

使用时将皮试观测垫片1通过黏贴部4黏贴于需要皮试的皮肤区域,针头通过插入腔23插入后对患者进行皮试,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试后异常区域,通过皮试观测圈2读出皮试区域对应的圈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