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挂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9305发布日期:2019-06-19 01:2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挂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钩领域,尤其是一种临床医用的便携式挂钩。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临床上,某些疾病患者和术后病人需要进行引流或导尿,导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常规操作之一,导尿是经由尿道插入导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到导尿袋内;引流是将术后病人体内的某些液体排出体外的过程。导尿分为导管留置性导尿及间歇性导尿二种。前者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在病情许可时才拔掉或定期更换新管子。后者则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后即将导尿管拔出。对于留置性导尿,由于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因此导尿袋与病人不能离身;引流袋用于盛装病人体内的引流液,因此引流袋与病人也不能离身。在病人外出散步或办事时,需要手提导尿袋或引流袋,这样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或者是用绳子将导尿袋或引流袋系在腰带上,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为解决导尿袋或引流袋不便携带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挂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挂钩,包括第一杆体,第一杆体一端连接有第一挂钩,另一端依次连接有转动装置、第二杆体和第二挂钩,第一杆体和转动装置沿轴线同轴布置,第一杆体和转动装置围绕所述轴线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二杆体与转动装置铰接,第二杆体和转动装置围绕铰接点可在同一平面相对摆动。第一挂钩用于固定导尿袋,第二挂钩系在腰带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第二杆体和转动装置铰接,可使第一杆体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保证导尿管的通畅;第一杆体和转动装置铰接,可使第一杆体旋转到不同的方向固定导尿袋,避免了与人体或外界干涉。便携式挂钩解决了传统人为徒手提导尿袋和绳子系导尿袋带来的不卫生和麻烦。

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均由不锈钢制作而成,更加稳固、耐用。

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为中空的圆管,方便携带、减轻负重。

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可封闭或打开第一挂钩开口处的限位装置,避免导尿袋滑出第一挂钩。

所述限位装置为弹簧拨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杆体和转动装置铰接,可使第一杆体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保证导尿管的通畅;第一杆体和转动装置铰接,可使第一杆体旋转到不同的方向固定导尿袋,避免了支架与人体或外界干涉;便携式挂钩避免了病人徒手提导尿袋和绳子系导尿袋带来的不卫生和麻烦,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右视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杆体;2、第一挂钩;3、转动装置;4、第二杆体;5、第二挂钩;6、限位装置;7、轴线;8、铰接点;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挂钩,包括第一杆体1,第一杆体1一端连接有第一挂钩2,另一端依次连接有转动装置3、第二杆体4和第二挂钩5,第一杆体1和转动装置3沿轴线7同轴布置,第一杆体1和转动装置3围绕所述轴线7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二杆体4与转动装置3铰接,第二杆体4和转动装置3围绕铰接点8可在同一平面相对摆动;转动装置3上设置有与第一杆体1内壁匹配的轴承9,转动装置3通过轴承9与第一杆体1连接,转动装置3和第一杆体1通过轴承9可相对转动;转动装置3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上设置有孔,第二杆体4上设置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部,凸起部上设置有与凹槽对应的孔;所述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4、第一挂钩2和第二挂钩5均由不锈钢制作而成;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4为中空的圆管;所述第一杆体1上设置有可封闭或打开第一挂钩2开口处的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为弹簧拨片。

卧床病人需要外出时,将导尿袋或引流袋通过限位装置6固定到第一挂钩2上,第二挂钩5可固定到人的腰带上即可;当病人回到病床,将第一挂钩2挂在床柱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