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1364发布日期:2019-03-15 19:50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灌肠法是用导管(肛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具有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但是在灌肠过程中,废液经常会沿肛管外壁流出,造成工作环境污染;而且现有的肛管近端开口是通过连接管与盛放灌注液的灌注袋直接连接的,在更换灌肠袋时需要将连接管与肛管拆开,同时肛管材质较为坚硬,难以通过夹子从外部封闭,这也会造成废液沿肛管反流出来,不但会带来环境污染,还给医护人员的带来更大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灌肠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肛管与人体之间封闭不严,以及更换灌注袋时废液沿肛管倒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灌肠装置,包括肛管,肛管远端外壁设有气囊,肛管近端外壁设有充气管,肛管侧壁内设有气道,气道的两端分别与气囊、充气管连通,肛管近端端口设有两个支管,支管为软管,支管设有断流装置,一个支管通过连接管与灌肠袋连接,另一个支管通过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支管与连接管、引流管均通过接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管为医用胶管。

优选的,所述接头为医用直通接头。

优选的,所述气道长度方向与肛管轴向方向平行。

所述断流装置为止流夹或者导管夹或者断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气囊、气道及充气管的设置,使废液无法从肛管与人体之间的间隙流出,起到外部封闭的作用;

2、软质的支管及断流装置的设置,起到更换灌肠袋时封闭管路,使废液无法流出的作用;

3、接头的设置,方便更换灌肠袋,能够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两个支管、两个断流装置的设置,使灌注、引流两个过程封闭进行,既有效防止污染环境,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肛管剖视图。

图中:1-肛管、2-气囊、3-气道、4-充气管、5-支管、6-断流装置、7-接头、8-灌肠袋、9-引流瓶、10-连接管、11-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灌肠装置,包括肛管1,肛管1远端外壁设有气囊2,肛管1近端外壁设有充气管4,肛管1侧壁内设有气道3,气道3的两端分别与气囊2、充气管4连通,肛管1近端端口设有两个支管5,支管5为软管,支管5设有断流装置6,所述断流装置6为止流夹或者导管夹或者断流器,一个支管5通过连接管10与灌肠袋8连接,另一个支管5通过引流管11与引流瓶9连接,支管5与连接管10、引流管11均通过接头7连接。

所述支管5为医用胶管。

所述接头7为医用直通接头。

所述气道3长度方向与肛管1轴向方向平行。

使用时,将肛管1的远端插入病人肛门,此时气囊2内无气体,气囊2处于收缩状态,以方便肛管1插入,肛管1到位后,再用气筒或者针筒与充气管4连接,向气囊2内充入一定的空气使其膨胀便做到封闭肛管1与人体之间的缝隙,再通过断流装置7将与引流瓶9连接的支管5封闭,与灌肠袋8连接的支管5打开,开始灌肠,灌注完成后,关闭与灌肠袋8连接的支管5,打开与引流瓶9连接的支管5,将废液引流,如此循环,当需要更换灌注袋8时,只需要将与灌注袋8连接的支管5封闭,拆开与连接管10连接的接头7,换上新的灌注袋8即可。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