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用品便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2477发布日期:2019-04-09 22:1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用品便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救用品便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诊所、公共场所、家庭、企业中基本都配备了急救包,现有技术的急救包根据使用需求有大有小,很多急救箱虽然工具、药品较齐全,但是体积大,质量重,不方便使用和携带。现有技术的急救包大多是通过拉链封口,拉开拉链后才能取用;很多急救箱分为多层结构,物品分层收纳,箱体不能完全展开,取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急救用品便携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急救用品便携装置,包括急救包主体、急救包封口带、一组封口魔术贴、多个急救收纳袋、多个内侧活动扣接环、多个遮光布活动扣、一块或多块遮光布、一对便携活动扣、一对外侧活动扣接环及便携带;

所述的急救包主体为长条片状结构,包括防水外层、减震中间层及抗菌内层构成,它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的急救包主体;

所述的急救包封口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一端,其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宽度;所述的一组封口魔术贴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急救包封口带远离急救包主体的一端及急救包主体与封口带相对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的急救包主体卷起呈筒状并通过所述的一组封口魔术贴贴合固定;

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及多个内侧活动扣接环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内侧面上,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分别位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下部,所述的多个内侧活动扣接环位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顶部及底部边缘处;所述的多个遮光布活动扣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块或多块遮光布的边角处,所述的一块或多块遮光布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遮光布活动扣连接在所述的多个内侧活动扣接环上并罩盖在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上;

所述的一对便携活动扣分别对称设置在急救包主体外侧面的左右两端;所述的一对外侧活动扣接环分别对称设置在便携活动扣与所述的封口魔术贴之间,所述的便携带通过所述的一对外侧活动扣接环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急救包主体上。

上述的急救用品便携装置,其中,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左右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成型支撑杆,所述的成型支撑杆与所述的防水外层、减震中间层及抗菌内层为一体结构。

上述的急救用品便携装置,其中,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边缘处设有加强包边,所述的加强包边与所述的防水外层、减震中间层及抗菌内层为一体结构。

上述的急救用品便携装置,其中,所述的急救包主体上间隔设有多条防滑条,位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外侧端面上。

上述的急救用品便携装置,其中,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内侧端面上分别间隔设有多条弹性压带,位于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的上方。

上述的急救用品便携装置,其中,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为网袋结构,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的开口处分别设有弹性收口带。

上述的急救用品便携装置,其中,所述的急救包主体内侧急救袋之间间隔设有多个工具插筒,所述的多个工具插筒的轴向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的宽度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整体为条状结构并设置封口魔术贴,能够快速且全展开,便于急救药品和物品的收纳和取用;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外侧便携带易于提拿,同时由设置有便携扣可以扣接在衣物或是要带上便于携带。

(3)本实用新型内部收纳袋、遮光布均采用活动扣固定,方便取下,同时方便对破损处进行置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急救用品便携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急救用品便携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急救用品便携装置的急救包主体的剖视图。

图中:1急救包主体,2封口带,3封口魔术贴,4急救收纳袋,5内测活动扣结环,6遮光布活动扣,7遮光布,8便携活动扣,9外侧活动口接环,10便携带,11防滑条,12弹性压带,13弹性收口带,14工具插筒,101防水外层,102减震中间层,103抗菌内层,104支撑杆,105加强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侧”(附图1所展示面)、“外侧”(附图2所展示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附图1、2所示,一种急救用品便携装置,一种急救用品便携装置,包括急救包主体1、急救包封口带2、一组封口魔术贴3、多个急救收纳袋4、多个内侧活动扣接环5、多个遮光布活动扣6、一块或多块遮光布7、一对便携活动扣8、一对外侧活动扣接环9及便携带10;

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为长条片状结构,所述的急救包封口带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的急救包封口带2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宽度;

所述的一组封口魔术贴3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急救包封口带2远离急救包主体一端及急救包主体1与封口带相对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卷起呈筒状并通过所述的一组封口魔术贴3贴合固定;

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4及多个内侧活动扣接环5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内侧面上,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4分别位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下部,所述的多个内侧活动扣接环5位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顶部及底部边缘处;

所述的多个遮光布活动扣6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块或多块遮光布7的边角处,所述的一块或多块遮光布7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遮光布活动扣6连接在所述的多个内侧活动扣接环5上并罩盖在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4上;

所述的一对便携活动扣8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外侧面的作用两端;所述的一对外侧活动扣接环9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外侧端面上,位于所述的便携活动扣8与所述的封口魔术贴3之间,所述的便携带10通过所述的一对外侧活动扣接环9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上。

如附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包括防水外层101、减震中间层102及抗菌内层103构成,所述的防水外层101、减震中间层102及抗菌内层103由外至内依次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的急救包主体1;

优选地,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左右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成型支撑杆104,所述的成型支撑杆104与所述的防水外层101、减震中间层102及抗菌内层103为一体结构,可用于支撑急救包主体1,便于急救包主体1的卷起收纳。

又如附图1、2所示,优选地,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边缘处设有加强包边105,所述的加强包边105与所述的防水外层101、减震中间层102及抗菌内层103为一体结构,可提高急救包主体1的强度,避免边缘处磨损。

如附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上间隔设有多条防滑条11,位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外侧端面上,可在急救包主体1卷起时起到防滑、定型的作用,避免急救包主体1卷起后松散开。

优选地,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内侧端面上分别间隔设有多条弹性压带12,位于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4的上方,可用于压住收纳在多个急救收纳袋4内的急救物品及药品,避免其掉出。

优选地,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4为网袋结构,所述的多个急救收纳袋4的开口处分别设有弹性收口带13,便于多个急救收纳袋4内的急救物品的取用,防止掉出。

又如附图2所示,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内侧端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工具插筒14,所述的多个工具插筒14的轴向与所述的急救包主体1的宽度方向平行,便于插入杆状物品,不影响急救包主体1的卷起。

使用时,将各种急救物品和药品通过多个急救收纳袋4收纳在急救包主体1内,将急救包主体1卷起并通过急救包封口带2经一组封口魔术贴3绑住固定,一块或多块遮光布7可通过多个遮光布活动扣6经多个内侧活动扣接环5罩盖在需要避光的药物上,使用时取下,避免药物失去活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对便携活动扣8可扣接在衣物上,便于携带或通过一对便携活动扣8挂置在腰间,便于急救用品的使用,或通过一对外侧活动扣接环9连接便携带10提拿;急救包主体1可快速展开在桌面、地面等处,便于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快速且完全展开,便于急救药品和物品的收纳和取用,携带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