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810发布日期:2019-04-20 03:0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针,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



背景技术:

骨髓穿刺术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也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采集,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

用于采集骨髓液的采集工具通常以骨髓穿刺穿针为主,常用的骨髓穿刺针在穿刺时定向不准确,骨髓穿刺针的针头可能滑入到髂骨一侧,不能进入骨髓腔,或穿入骨髓腔后又穿出骨髓腔;同时汲取的骨髓体积控制不精确,穿刺深度也无法精确控制,经检索并找到了一篇申请号为CN201610682531.2的专利,该专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述的问题,但依旧存在着缺陷:该专利中的穿刺针管在扎入人体皮肤时,穿刺针管下部表面设有螺纹环会勾勒并划破皮肤组织,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疼痛感;螺纹环上用于骨髓通过的针孔也会因为人体组织而堵塞,影响骨髓的采集;同时人体其他组织的液体通过针孔流入穿刺针管内,影响后面收集的骨髓成分,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人体损伤小且能收集高纯度骨髓的血液科骨髓穿刺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包括有穿刺针管,所述穿刺针管的一端套设有手柄,穿刺针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所述穿刺针管靠近针头的侧壁上设置有针孔,所述针孔与穿刺针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穿刺针管靠近手柄的侧壁上设置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与穿刺针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储液槽的顶部安装有负压气囊,所述负压气囊与储液槽连通,所述穿刺针管的外壁上连接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端部连接有吸附体,所述固定器包括有定位环和定位臂,所述定位环的内环壁可滑移连接有护罩,所述护罩套设于穿刺针管外,所述定位臂设置于定位环的环壁上且与吸附体连接,所述护罩包括有固定管和若干根形变条,所述固定管通过螺纹与穿刺针管连接,若干根所述形变条沿穿刺针管轴向延伸并与固定管的端面相连,初始状态下,相邻的形变条的侧边均贴合并沿固定管的端面形成一根形变管,所述形变管的直径小于等于针头端面的直径,若干根形变条的另一端与针头的端面相抵触,若干根所述形变条朝向穿刺针管的面为倾斜面,所述形变管的内腔直径由固定管向针头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穿刺针管上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倾斜面相抵触,当穿刺针管相对固定管转动时,穿刺针管沿固定管轴向移动,凸台与倾斜面相抵触并相对倾斜面滑动,使得若干根形变条均发生形变,若干根形变条与针头相抵触的一端均与针头的端面错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包括有凸条和转盘,所述凸条沿转盘的轴向方向设置于转盘的侧壁上,所述转盘与穿刺针管可旋转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凸条相适配的滑槽,若干根所述形变条分为第一形变条和第二形变条,所述第一形变条所在的圆周的直径等于针头的端面直径,所述倾斜面设置于第一形变条上,所述凸条与第一形变条对应设置且与倾斜面相抵触,通过凸条沿滑槽向针头移动且凸条与倾斜面相对滑动使得第一形变条发生形变,第二形变条保持原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条为若干根且与若干根第一形变条对应设置,若干根第一形变条之间至少相隔一根第二形变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根所述第一形变条沿形变管的圆周方向均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条与倾斜面相抵触的一端为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形变条与针头端面相抵触的一端为圆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穿刺针管轴向延伸,所述固定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体上设置有球槽,所述定位臂的端部上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部分卡接于球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体的底面上设置有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现有申请号为CN201610682531.2的专利上进行改进,在穿刺针管外设置护罩,使得穿刺针管在刺入人体时与人体组织相互分离,避免了针孔勾勒住或刮伤人体组织,提高了安全性;同时避免了人体其他的组织液通过针孔进入穿刺针管中而影响后续采集到骨髓的纯度,提高了采集到骨髓的纯度,提高了医学检测的准确性,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形变条未撑开的整体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形变条撑开后的整体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形变条未撑开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形变条撑开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包括有穿刺针管1,穿刺针管1的一端套设有手柄2,手柄2与穿刺针管1固定连接,穿刺针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头3,穿刺针管1靠近针头3的侧壁上设置有针孔12,针孔12与穿刺针管1的内腔连通,穿刺针管1靠近手柄2的侧壁上设置有储液槽5,储液槽5与穿刺针管1的内腔连通,储液槽5的顶部安装有负压气囊6,负压气囊6的工作原理,受挤压时只会向外界排气,松开时,抽取储液槽5内的空气;负压气囊6与储液槽5连通,现有技术中,在穿刺针管1的外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器7,固定器7的端部连接有吸附体8,穿刺针管1和储液槽5上均标有刻度,在采集骨髓的过程中,医生通过经验判断穿刺针管1插入皮肤的深度,一只手握住手柄2使得手柄2固定,即穿刺针管1静止,另一只手握住固定器7相对穿刺针管1转动,穿刺针管1随着螺纹相对固定器7调整能够插入患者身体的长度,观察固定器7遮挡住穿刺针管1上的刻度并调整固定器7到位,松开固定器7,一只手握住手柄2并将针头3对准位置插入皮肤中,直至针头3与脊柱的骨头相靠近或者相抵触时,吸附体8与脊柱处的皮肤相贴合,固定器7固定不动,穿刺针管1的穿刺方向与固定器7的中心线方向一致,一手握住固定器7使之静止不动,另一只手转动手柄2使得穿刺针管1相对固定器7转动,穿刺针管1随着螺纹向骨头移动,针头3穿刺骨头进入骨头内,针孔12位于骨头内部,通过挤压和释放负压气囊6使得穿刺针管1内的气压下降,骨髓通过针孔12先后进入穿刺针管1和储液槽6内,观察储液槽6内的骨髓对应的刻度,收集需求的骨髓量,后续将穿刺针管1抽出人体,结束骨髓采集;

具体参照图1所示,固定器7包括有定位环71和定位臂72,定位环71的内环壁可滑移连接有护罩4,护罩4套设于穿刺针管1外,定位臂72设置于定位环71的环壁上且与吸附体8连接,针头3与穿刺针管1连接的端面的直径大于穿刺针管1的直径,护罩4包括有固定管42和若干根形变条41,固定管42通过螺纹与穿刺针管1连接,若干根形变条41沿穿刺针管1轴向延伸并与固定管42的端面相连,初始状态下,相邻的形变条41的侧边均贴合并沿固定管42的端面形成一根形变管43,形变管43的直径小于等于针头3端面的直径,若干根形变条41的另一端与针头3的端面相抵触,若干根形变条41朝向穿刺针管1的面为倾斜面44,形变管43的内腔直径由固定管42向针头3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穿刺针管1上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凸台11,凸台11与倾斜面44相抵触,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将穿刺针管1设计成第一轴和第二轴同轴心连接而成,第一轴和第二轴内部空腔连通,第一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轴的直径,第一轴与针头3连接,凸台11固定连接或者可旋转连接于第一轴上,凸台11的轮廓尺寸小于第二轴截面的轮廓尺寸,第二轴与手柄2连接,固定管42与第二轴螺纹连接;护罩4由一根管对半切开,且在护罩4靠近针头3的一端由端面沿护罩4延伸方向切割一段距离,选取护罩4端面上的多个位置切割后,形成若干根形变条41,形变条41采用弹性形变较好的材料制成,未被切割的部分为固定管42,在形变条41切割出倾斜面44,在固定管42的内管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轴连接的螺纹,固定管42的外壁上设置凸块,定位环71的内环壁上设置有供凸块滑动的凹槽,固定管42随着凸块沿凹槽移动而相对定位环71轴向移动,即护罩4相对定位环71轴向移动,护罩4不会相对定位环71转动,通过将被切成两半的护罩4分别从穿刺针管1的两侧相互拼合并焊接在一起,再相对固定管42转动穿刺针管1使得穿刺针管1和固定管42螺纹连接,所以护罩4相对穿刺针管1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将护罩4穿过定位环71,用手同时握住固定器7和穿刺针管1,将针头3对准需要穿刺的部位,松开固定器7并调节定位环71沿护罩4轴向移动,直至吸附体8与皮肤贴合并无法移动后,使用者用一只手稳住固定器7,另一只手按压手柄2使得针头3刺入皮肤,针头3与骨头相抵触时,按压手柄2的手转动手柄2,护罩4与定位环71相对静止,则穿刺针管1相对护罩4转动,护罩4因被皮肤夹紧固定,护罩4静止不动,穿刺针管1沿护罩4轴向移动,针头3钻开骨头并伸入骨头内部,凸台11与倾斜面44相抵触并发生滑动,凸台11推动形变条41发生形变,若干根形变条41以穿刺针管1的轴心为圆心向四周展开,若干根形变条41与针头3相抵触的一端均向针头3的端面外圈移动,即若干根形变条41的一端均与针头3的端面错位,随着按压并转动手柄2,针头3伸入骨头的深度增加,护罩4也随穿刺针管1进一步靠近骨头,直至形变条41的一端与骨头的外表面相抵,护罩4停止移动,护罩4相对定位环71不再移动,穿刺针管1继续伸入骨头,针孔12进入骨头内部,随后挤压负压气囊6,使得骨髓通过针孔12进入穿刺针管1并到达储液槽5内储存,抽取完毕后,逆向转动手柄2,使得穿刺针管1退入护罩4中,凸台11相对倾斜面44滑移,若干根形变条41在受到人体组织挤压以及自身弹性能力迅速恢复形变,若干根形变条41的一端均收回针头3的端面内,将穿刺针拔出人体外,结束采集,护罩4的设计将穿刺针管1与人体内组织相互隔离,使得人体其他组织液不会通过针孔12进入穿刺针管1内,提高了采集的骨髓纯度,也避免了针孔12勾勒住或刮伤人体内部组织,提高安全性;变形管43的直径小于等于针头3的端面直径相比直接将变形管43的直径设计成大于针头3的端面直径,在针头3插入人体时,护罩4能够更顺畅的进入人体,对人体表皮损害小,造成穿刺的孔洞直径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若干根形变条41撑开并与骨头抵触,提高了护罩4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穿刺位置的准确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所示,凸台11包括有凸条13和转盘14,凸条13沿转盘14的轴向方向设置于转盘14的侧壁上,转盘14与穿刺针管1可旋转连接,在穿刺针管1的外壁上设置圆盘,转盘14内部开设有与圆盘相匹配的圆盘腔,转盘14对半分成两部分,通过在穿刺针管1的两侧拼合,圆盘容于圆盘腔中,转盘14连接于穿刺针管1上;固定管4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凸条13相适配的滑槽15,若干根形变条41分为第一形变条49和第二形变条40,第一形变条49所在的圆周的直径等于针头3的端面直径,如此设计使得形变条41的一端能够尽快与针头3的端面错位,形变条41的撑开效率高;倾斜面44设置于第一形变条49上,凸条13与第一形变条49对应设置且与倾斜面44相抵触,通过凸条13沿滑槽15向针头3移动且凸条13与倾斜面44相对滑动使得第一形变条49发生形变,第二形变条40保持原样,如此设计相比形变条41均撑开,减少了形变条41之间的空隙数量,从而减少了其他组织液先后通过空隙和针孔流入穿刺针管1中的量,提高了采集到骨髓的纯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至图4所示,如果若干根第一形变条49均相邻设置,若干根第一形变条49均撑开后,相邻第一形变条49之间的空隙大,其他组织液流入量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凸条13为若干根且与若干根第一形变条49对应设置,若干根第一形变条49之间至少相隔一根第二形变条40,如此设计使得第一形变条49撑开后与相邻的第二形变条40之间的形成的空隙小,其他组织液渗入护罩4内的流量小,提高收集到的骨髓纯度;设计过程中,如果护罩4的厚度足够,那么第一形变条49撑开后的侧边依旧与相邻的第二形变条40的侧边贴合,可避免其他组织液伸入护罩4内,进一步提高收集到的骨髓纯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至图4所示,若干根第一形变条49沿形变管43的圆周方向均布,如此设计使得护罩4与骨头相抵触后,护罩4对骨头的压力能够均匀分散开来,避免骨头受力不均导致患者感到不适的现象,同时也是对骨头的一种保护。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所示,凸条13与倾斜面44相抵触的一端为弧面45,如此设计使得凸条13与倾斜面44之间相对滑动的阻力小,便于使用者转动手柄2;同时凸条13与倾斜面44相互间的磨损程度小,提高了凸条13和倾斜面44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所示,第一形变条49与针头3端面相抵触的一端为圆弧面46,如此设计减轻了第一形变条49在撑开时对人体组织的伤害,同时第一形变条49相对骨头表面滑动的损伤也会减小,提高了对人体组织和骨头的保护,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感。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生产制作过程中,因固定管42的厚度小,即在定位环71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槽74,定位槽74沿穿刺针管1轴向延伸,固定管4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定位槽74相适配的定位条75,定位条75的长度应控制在与针头3穿刺入骨头内部的深度一致,不宜太长,避免定位条75进入人体,减轻对人体创伤的损伤程度,减轻患者疼痛;定位条75和定位槽74的配合使用,利于护罩4相对定位环71移动,同时也限制了护罩4相对定位环71转动,利于使用者操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因人体皮肤并非平整,所以在吸附体8上设置有球槽81,定位臂72的端部上设置有球体73,球体73部分卡接于球槽81内,如此设计使得吸附体8能相对定位臂72的一端转动,从而改变吸附体8相对定位臂72的角度,使用过程中,吸附体8能够与不同角度的皮肤贴合,提高了吸附体8与皮肤之间的附着力,提高了固定器7的稳定性以及针头3穿刺的精确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所示,吸附体8的底面上设置有硅胶82,硅胶82对人体皮肤刺激小,且与人体皮肤摩擦力大,进一步提高吸附体8与皮肤之间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