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少儿骨科助行器。
背景技术:
少年儿童在接受医疗后,骨骼恢复之前,需要借助助行器进行行走,现有的适用于少年儿童行走的助行器,结构过于简单,高度和斜度无法调节,难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把手或扶手的角度无法调节,在遇到一些倾斜地面时,患者使用起来相对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少儿骨科助行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少儿骨科助行器,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包括:
第一上支架;
第二上支架;
扶手,所述扶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支架和第二上支架的之间;
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一上支架的底部连接;
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的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二上支架的底部连接;
第三支脚,所述第三支脚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一支脚下半部分的位置上;
第四支脚,所述第四支脚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二支脚下半部分的位置上;
所述第一支脚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之间、第二支脚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之间分别为折弯结构,所述第三支脚可沿着所述第一支脚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所述第四支脚可沿着所述第二支脚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从而对所述第一上支架、第二上支架及扶手的摆放角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支脚下半部分、第二支脚下半部分分别设有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上支架和第二上支架分别为管型结构,所述第一支脚上半部分可沿着所述第一上支架的管内上下移动并固定,所述第二支脚的上半部分可沿着所述第二上支架的管内上下移动并固定,从对所述第一上支架、第二上支架及扶手的摆放高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支脚上半部分、第二支脚上半部分分别设有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上支架上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架的头部;
所述第二上支架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架的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还包括:
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的底部;
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包括第一减速度组件和第二减速组件包括:
所述第一减速组件包括:第一减速把手、第一减速线和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把手处,所述第一减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上,所述第一减速把手通过所述第一减速线连接;
所述第二减速组件包括:第二减速把手、第二减速线和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减速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把手处,所述第二减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轮上,所述第二减速把手通过所述第二减速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还包括:
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脚的底部;
第四滑轮,所述第二滑轮设置在所述第四支脚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还包括:第一脚垫、第二脚垫、第三脚垫和第四脚垫;
所述第一脚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的底部;
所述第二脚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的底部;
所述第三脚垫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脚的底部;
所述第四脚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少儿骨科助行器通过所述第三支脚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一支脚下半部分的位置上;所述第四支脚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二支脚下半部分的位置上;所述第一支脚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之间、第二支脚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之间分别为折弯结构,所述第三支脚可沿着所述第一支脚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所述第四支脚可沿着所述第二支脚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从而对所述第一上支架、第二上支架及扶手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方便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路面的倾斜度或使用的舒适度进行角度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少儿骨科助行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少儿骨科助行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少儿骨科助行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上支架10;
把手101;
第二上支架20;
把手201;
第一支脚30;
第二支脚40;
第三支脚50;
第四支脚60;
扶手70;
第一脚垫80;
第二脚垫90;
第三脚垫11;
第四脚垫12;
第一紧固螺丝13;
第二紧固螺丝14;
第三紧固螺丝15;
第四紧固螺丝16;
刻度17;
第一减速把手18;
第二减速把手19;
第一减速线21;
第二减速线22;
第一减速器23;
第二减速器24;
第一滑轮25;
第二滑轮2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少儿骨科助行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少儿骨科助行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少儿骨科助行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少儿骨科助行器,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包括:第一上支架10、第二上支架20、扶手70、第一支脚30、第二支脚40、第三支脚50和第四支脚60;所述扶手7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支架10和第二上支架20的之间;所述第一支脚30的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一上支架1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支脚40的上半部分与所述第二上支架2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支脚50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的位置上;所述第四支脚 60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的位置上;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之间、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之间分别为折弯结构,所述第三支脚50可沿着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所述第四支脚 60可沿着所述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从而对所述第一上支架10、第二上支架20及扶手70的摆放角度进行调节。
具体的,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一支脚30和第二支脚40分别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第一支脚30和第二支脚40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分别为折弯结构,折弯的角度为大于90度。在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折弯角度优选为135度。
所述第一支脚30和第二支脚40的上半部分分别与第一上支架10、第二上支架20连接,连接方式可为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或其他方式连接。
所述第三支脚50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的位置上;所述第四支脚60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的位置上。在进行使用时,可对所述第三支脚50、第四支脚60的位置沿着所述第一上支架、第二上支架移动调整。由于所述第三支脚50、第四支脚60的位置调整,使得所述第一支脚30、第二支脚40相对与地面的角度进行了调整。从而也带动了所述第一上支架10和第二上支架20进行空间角度进行了调整。
例如,当所述第三支脚50、第四支脚60的位置沿着所述第一上支架、第二上支架往上移动时,所述第一支脚30、第二支脚40与地面的角度减小。使得所述第一上支架10和第二上支架20向前倾斜。当所述第三支脚50、第四支脚60的位置沿着所述第一上支架、第二上支架往下移动时,所述第一支脚30、第二支脚40与地面的角度增大。使得所述第一上支架10和第二上支架20向后倾斜。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根据路面的倾斜度或使用的舒适度进行角度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例通过所述第三支脚50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的位置上;所述第四支脚60的上部套接在所述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的位置上;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之间、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之间分别为折弯结构,所述第三支脚50可沿着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所述第四支脚60可沿着所述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从而对所述第一上支架10、第二上支架20及扶手70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方便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路面的倾斜度或使用的舒适度进行角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分别设有刻度17。
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上的设有刻度17,使得在对所述第三支脚50可沿着所述第一支脚30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所述第四支脚60可沿着所述第二支脚40下半部分移动并固定时,可参数所述刻度17,使得在使用时,可快速调整到需要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上支架10和第二上支架20分别为管型结构,所述第一支脚30上半部分可沿着所述第一上支架的管内上下移动并固定,所述第二支脚40的上半部分可沿着所述第二上支架的管内上下移动并固定,从对所述第一上支架10、第二上支架20及扶手70的摆放高度进行调节。
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一上支架10和第二上支架20为管型结构,所述第一支脚30的上半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架10管内。所述第二支脚40的上半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架20管内。
所述第一支脚30上半部分可沿着所述第一上支架的管内上下移动并固定,所述第二支脚40的上半部分可沿着所述第二上支架的管内上下移动并固定,使得所述第一上支架10、第二上支架20及扶手70的摆放高度可调节,从而可适应不同身高的少年儿童。所述第一上支架10与第一支脚30的固定方式可采用螺丝或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支脚30上半部分、第二支脚40上半部分分别设有刻度17。
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一支脚30上半部分、第二支脚40上半部分上的设有刻度17,使得在对第一支脚30上半部分可沿着所述第一上支架的管内上下移动并固定,所述第二支脚40的上半部分可沿着所述第二上支架的管内上下移动并固定时,可参数所述刻度17,使得在使用时,可快速调整到需要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上支架10上设有第一把手101,所述第一把手101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架的头部;所述第二上支架上设有第二把手201,所述第二把手201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架的头部。
具体的,参阅图2,通过所述第一把手101和第二把手201,方便患者使用时,推动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往前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还包括:第一滑轮25和第二滑轮26,所述第一滑轮2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30的底部;所述第二滑轮26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40的底部。
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一滑轮25和第二滑轮26方便患者推动少儿骨科助行器往前移动。避免往前走时需要提起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另外,由于所述第一滑轮25和第二滑轮2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30的底部和第二支脚40的底部,而所述第三支脚50和第四支脚60上没有安装滑轮。且所述第三支脚50 和第四支脚60位于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的前方,使得患者在需要休息时,将所述第三支脚50和第四支脚60与地面接触。避免所述儿骨科助行器向前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包括第一减速度组件和第二减速组件包括:所述第一减速组件包括:第一减速把手18、第一减速线21和第一减速器23,所述第一减速把手18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把手 101处,所述第一减速器23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25上,所述第一减速把手18 通过所述第一减速线21连接;所述第二减速组件包括:第二减速把手19、第二减速线22和第二减速器24,所述第二减速把手19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把手201处,所述第二减速器24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轮26上,所述第二减速把手19通过所述第二减速线22连接。
具体的,参阅图2和图3,通过所述第一减速度组件和第二减速组件可控制所述第一滑轮25和第二滑轮26的移动。例如,通过所述第一减速把手18及所述第一减速线21,可控制所述第一减速器23的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减少器与所述第一滑轮25接触,从而对所述第一滑轮25进行减速。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还包括: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所述第三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脚50的底部;所述第二滑轮26设置在所述第四支脚60的底部。
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一滑轮25和第二滑轮26以及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所述方便患者推动少儿骨科助行器往前移动。避免往前走时需要提起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使得推动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往前移动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还包括:第一脚垫80、第二脚垫90、第三脚垫11和第四脚垫12;所述第一脚垫8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30的底部;所述第二脚垫9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40的底部;所述第三脚垫11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脚50的底部;所述第四脚垫1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40的底部。
继续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例中,通过所述第一脚垫80、第二脚垫90、第三脚垫11和第四脚垫12,采用所述第一脚垫80、第二脚垫90、第三脚垫11 和第四脚垫12与地面接触,使得所述少儿骨科助行器的放置更加的牢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