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残留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9743发布日期:2019-02-10 23:40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低残留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低残留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在医院广泛使用。临床上,无论是玻璃体腔体积,还是脆弱的神经视网膜组织,对药物用量极为严谨。从现有的治疗注射药物中,如抗菌素、激素、抗新生血管和酶玻璃体解析等药物,治疗剂量仅在0.03~0.1ml。然而由于市场最小剂量一次性注射器(可调换针头)的容量是1ml,对药剂的严格要求,需要更加精确的注射器。因为本身治疗剂量就很少,残留隐患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现有技术的注射器同时推动筒内和出液管内的液体,容易造成筒内液体被阻挡在筒内,注射不通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低残留注射器,能够将注射液充分完整的注射,减少了注射液的浪费,保证治疗质量。本实用新型还能解决因同时推动筒内和出液管内的液体,容易造成筒内液体被阻挡在筒内,注射不通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精确度高,制作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简体和出液管,所述筒体内滑动密封安装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筒体通过出液管连接针体;

所述第一推杆设有第一圆形通道,所述橡胶塞设有第二圆形通道,所述第一圆形通道与第二圆形通道相通,两个圆形通道的轴心线共线,且两个圆形通道的直径相等;

所述第一圆形通道内滑动配合设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支出第一推杆的推柄端,所述第二推杆支出第一推杆的推柄端的长度不小出液管的长度,所述第二圆形通道内滑动密封配合设有第三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与第三推杆连接;

所述出液管的内径与第三推杆的外径相配合。

使用时,通过拉动第一推杆的推柄抽取液体。抽取完毕后,进行注射操作。首先推动第一推杆,使筒内的液体注射完毕,此时,橡胶塞与筒体的一端抵接,再推动第二推杆,第二推杆带动第三推杆,使第三推杆进入出液管内,再注射出液管内的液体。

橡胶塞的外壁与筒体内壁滑动密封,橡胶塞的内壁与第三推杆滑动密封,被抽取的液体不会进入橡胶塞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先通过第一推杆推动液体注射,再通过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推动液体注射,结构合理,能够将注射液充分完整的注射,减少了注射液的浪费,保证治疗质量。本实用新型还能解决因同时推动筒内和出液管内的液体,容易造成筒内液体被阻挡在筒内,注射不通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精确度高,制作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进一步,所述第一推杆内设有圆柱形腔体,所述圆柱形腔体的轴心线与第一圆形通道的轴心线共线,所述圆柱形腔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形通道的直径;

所述圆柱形腔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设有圆形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圆柱形腔体内更靠近推柄的一端抵接,所述橡胶圈套设于第二推杆,所述圆柱形腔体的长度等于出液管的长度与橡胶圈的轴向长度之和。

进一步,所述第二推杆也设有推柄。

进一步,所述橡胶塞朝向出液管的一端的外部轮廓与筒体内靠近出液管的一端相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能够将注射液充分完整的注射,减少了注射液的浪费,保证治疗质量。本实用新型还能解决因同时推动筒内和出液管内的液体,容易造成筒内液体被阻挡在筒内,注射不通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精确度高,制作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出液管;3、橡胶塞;4、第一推杆;5、橡胶圈;6、针体;7、第一圆形通道;8、第二圆形通道;9、第二推杆;10、推柄;11、第三推杆;12、圆柱形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1和出液管2,所述筒体1内滑动密封安装有橡胶塞3,所述橡胶塞3连接有第一推杆4,所述筒体1通过出液管2连接针体6;

所述第一推杆4设有第一圆形通道7,所述橡胶塞3设有第二圆形通道8,所述第一圆形通道7与第二圆形通道8相通,两个圆形通道的轴心线共线,且两个圆形通道的直径相等;

所述第一圆形通道7内滑动配合设有第二推杆9,所述第二推杆9支出第一推杆4的推柄10端,所述第二推杆9支出第一推杆4的推柄10端的长度不小出液管2的长度,所述第二圆形通道8内滑动密封配合设有第三推杆11,所述第二推杆9与第三推杆11连接;

所述出液管2的内径与第三推杆11的外径相配合。

使用时,通过拉动第一推杆4的推柄10抽取液体。抽取完毕后,进行注射操作。首先推动第一推杆4,使筒内的液体注射完毕,此时,橡胶塞3与筒体1的一端抵接,再推动第二推杆9,第二推杆9带动第三推杆11,使第三推杆11进入出液管2内,再注射出液管2内的液体。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形通道7和第二圆形通道8的轴心线方向均与第一推杆4的长度方向一致。

橡胶塞3的外壁与筒体1内壁滑动密封,橡胶塞3的内壁与第三推杆11滑动密封,被抽取的液体不会进入橡胶塞3的另一端。

所述出液管2的内径与第三推杆11的外径相配合,指的是第三推杆11正好能顺利进入出液管2,并且推出尽可能多的水。

本实用新型先通过第一推杆4推动液体注射,再通过第二推杆9和第三推杆11推动液体注射,结构合理,能够将注射液充分完整的注射,减少了注射液的浪费,保证治疗质量。本实用新型还能解决因同时推动筒内和出液管2内的液体,容易造成筒内液体被阻挡在筒内,注射不通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精确度高,制作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推杆4内设有圆柱形腔体12,所述圆柱形腔体12的轴心线与第一圆形通道7的轴心线共线,所述圆柱形腔体12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形通道7的直径;

所述圆柱形腔体12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设有圆形橡胶圈5,所述橡胶圈5与圆柱形腔体12内更靠近推柄10的一端抵接,所述橡胶圈5套设于第二推杆9,所述圆柱形腔体12的长度等于出液管2的长度与橡胶圈5的轴向长度之和。

抽取液体时,第三推杆11有可能会支出橡胶塞3。橡胶圈5与圆柱形腔体12的摩擦,以及圆柱形腔体12更靠近出液管2的一端均可以对橡胶圈5限位,避免第三推杆11无限制地支出橡胶塞3。

如果抽取液体使第三推杆11部分支出橡胶塞3,注射液体时,第三推杆11有可能向推柄10端移动。所述橡胶圈5与圆柱形腔体12内更靠近推柄10的一端抵接,避免第三推杆11无限制地向橡胶塞3,第三推杆11最多可以回位至完全位于第二圆形通道8内。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推杆9也设有推柄10。

如图1所示,为保证第一推杆4推掉筒体1内尽可能多的水,进一步做到不残留,所述橡胶塞3朝向出液管2的一端的外部轮廓与筒体1内靠近出液管2的一端相配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