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剂储存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630发布日期:2019-04-03 00:42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中药煎剂储存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药煎剂储存袋。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药煎剂储存袋如图1所示,药店将中药煎好后注入储存袋,然后对储存袋进行封口,患者在吃药时,需要将储存袋中的中药倒在碗里或者利用吸管服药,现有的这种中药煎剂储存袋在包装后为一个整体,患者在服药时中药容易洒出来,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患者服药的中药煎剂储存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中药煎剂储存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顶部设置有出药口,所述出药口固定连接有灌装筒,所述灌装筒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堵头,所述第一堵头插入灌装筒;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吸嘴,所述吸嘴内部设置有竖直的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的直径小于灌装筒的内径,且出液通道贯穿吸嘴、第一密封块和第一堵头;所述吸嘴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密封块,第二密封块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堵头,所述第二堵头插入出液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筒的外壁通过下连接带与第一密封块的外壁相连;吸嘴的外壁通过上连接带与第二密封块的外壁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盖,所述灌装筒的外壁设置有圆环形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保护盖覆盖灌装筒、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并与定位凸台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弹性齿,第一堵头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性齿卡入第一凹槽内;所述吸嘴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弹性齿,第二堵头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性齿卡入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齿与第二弹性齿均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向袋体内灌装中药煎剂时,拔出第一密封块的第一堵头,通过灌装筒将中药煎剂注入袋体内;患者服用时,拔出第二密封块的第二堵头,通过吸嘴将饮用中药。由于出液通道的直径小于灌装筒的内径,即灌装筒的内径较大,可方便中药的快速灌装,出液通道的直径较小,方便饮用,防止中药洒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剂储存袋,包括袋体1,袋体1用于盛装中药煎剂,可以有多种尺寸。所述袋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药口2,所述出药口2固定连接有灌装筒3,所述灌装筒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密封块4,所述第一密封块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堵头5,所述第一堵头5插入灌装筒3;所述第一密封块4的上表面设置有吸嘴6,所述吸嘴6内部设置有竖直的出液通道7,所述出液通道7的直径小于灌装筒3的内径,且出液通道7贯穿吸嘴6、第一密封块4和第一堵头5;所述吸嘴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密封块8,第二密封块8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堵头9,所述第二堵头9插入出液通道7内。在向袋体1内灌装中药煎剂时,拔出第一密封块4的第一堵头5,通过灌装筒3将中药煎剂注入袋体1内;患者服用时,拔出第二密封块8的第二堵头9,通过吸嘴6将饮用中药。由于出液通道7的直径小于灌装筒3的内径,即灌装筒3的内径较大,可方便中药的快速灌装,出液通道7的直径较小,方便饮用,防止中药洒落。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筒3的外壁通过下连接带10与第一密封块4的外壁相连;吸嘴6的外壁通过上连接带11与第二密封块8的外壁相连。

还包括保护盖13,所述灌装筒3的外壁设置有圆环形的定位凸台12,所述定位凸台1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保护盖13覆盖灌装筒3、第一密封块4和第二密封块8并与定位凸台12螺纹连接。保护盖13起到防尘防污染的作用,防止在携带的过程中吸嘴6受到污染,保证吸嘴6的清洁卫生。

所述灌装筒3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弹性齿14,第一堵头5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性齿14卡入第一凹槽内;所述吸嘴6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弹性齿15,第二堵头9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性齿15卡入第二凹槽内。第一弹性齿14和第二弹性齿15选用弹性较好的材质,截面可以是三角形或者梯形,能够增强密封性以及第一堵头5与第二堵头9的稳定性,在将第一堵头5和第二堵头9插入或者拔出时,第一弹性齿14和第二弹性齿15被挤压变形,不会影响第一堵头5和第二堵头9的插拔。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齿14与第二弹性齿15均为橡胶材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