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放射手术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1756发布日期:2019-09-20 22:0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入放射手术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介入手术治疗的介入放射手术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不在患者身体上开刀的情况下,在患者皮肤或血管中作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料的通道,在血管造影机、透视机、 CT等放射性设备的引导下,对患者病灶进行治疗。放射性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延长患者生命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该技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应用范围广,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但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放射性设备的介入,医护人员吸收的放射性量大,对医护人员的危害也较为严重。现有的防护措施一般需要医护人员都穿上笨重的铅衣,这容易对医护人员的人体造成损伤,也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介入放射手术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介入放射手术防护装置,包括呈倒U型的防护室,所述防护室内设有两个竖直布置的医护通道和一个横向布置的手术通道,所述手术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医护通道的上端连通,两个所述医护通道和所述手术通道之间围成用于放置手术床的空间;所述手术通道底部与所述空间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上透视铅窗,两个所述医护通道靠近所述空间的一侧壁上安装有侧透视铅窗,两个医护通道上位于所述侧透视铅窗下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两个操作孔,每个操作孔上都可拆卸安装有铅袖;

所述医护通道远离所述空间的一侧壁上安装有排气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倒U型的防护室,并且在防护室内设置两个竖直布置的医护通道,方便医护人员在医护通道内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在防护室内设置一个横向设置的手术通道,并在手术通道底部设置上透视铅窗,方便对手术通道下方空间手术床上的患者进行观察;通过在医护通道远离空间的一侧壁上安装排气扇,方便对医护通道内进行换气,促进医护通道内的空气流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两个所述医护通道靠近所述空间的一侧壁的下端均与所述防护室的下端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医护通道靠近空间一侧壁下端与防护室下端滑动连接,在不使用的时候,可将该侧壁从防护室上移走或拆除,不影响手术室进行其他手术。

进一步,所述防护室的下端分别设有横向布置的滑轨,所述医护通道靠近所述空间的一侧壁的下端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滑轨和滑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

进一步,所述防护室采用铅帘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铅帘制成防护室,方便防护室的拆装。

进一步,所述医护通道靠近所述空间的一侧壁采用金属铅屏制成,所述手术通道底部采用金属铅屏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金属铅屏,使得手术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辐射降到最小。

进一步,所述医护通道靠近所述空间的一侧壁底部向所述空间内凹陷形成一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凹槽,手术医生坐在椅子上进行手术操作时,可将腿部放置在凹槽内,身体尽量向前倾靠,方便最大视野范围的观察患者的状态。

进一步,所述医护通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挂钩。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挂钩,方便放置手术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介入放射手术防护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介入放射手术防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防护室;11、滑轨;2、医护通道;21、滑轮;22、凹槽;3、手术通道;4、空间;5、铅袖;6、上透视铅窗;7、侧透视铅窗;8、排气扇;9、手术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介入放射手术防护装置,包括呈倒 U型的防护室1,所述防护室1内设有两个竖直布置的医护通道2和一个横向布置的手术通道3,所述手术通道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医护通道2的上端连通,两个所述医护通道2和所述手术通道3之间围成用于放置手术床9的空间;所述手术通道3底部与所述空间4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上透视铅窗6,两个所述医护通道2靠近所述空间4的一侧壁上安装有侧透视铅窗7,两个医护通道2上位于所述侧透视铅窗7下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两个操作孔,每个操作孔上都可拆卸安装有铅袖5;所述医护通道2远离所述空间4的一侧壁上安装有排气扇8。具体的,操作孔上的铅袖5可通过拉链或纽扣或按扣的形式连接在操作孔上。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倒U型的防护室,并且在防护室内设置两个竖直布置的医护通道,方便医护人员在医护通道内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在防护室内设置一个横向设置的手术通道,并在手术通道底部设置上透视铅窗,方便对手术通道下方空间手术床上的患者进行观察;通过在医护通道远离空间的一侧壁上安装排气扇,方便对医护通道内进行换气,促进医护通道内的空气流通。

本实施例的两个所述医护通道2靠近所述空间4的一侧壁的下端均与所述防护室1的下端滑动连接。通过将医护通道靠近空间一侧壁下端与防护室下端滑动连接,在不使用的时候,可将该侧壁以及连接在该侧壁上的手术通道底部从防护室上移走或拆除,不影响手术室进行其他手术。

本实施例的所述防护室1的下端设有横向布置的滑轨11,所述医护通道 2靠近所述空间4的一侧壁的下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滑轨11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轮21。通过设置滑轨和滑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

本实施例的所述防护室1采用铅帘制成。采用铅帘制成防护室,方便防护室的拆装。

本实施例的所述医护通道2靠近所述空间4的一侧壁采用金属铅屏制成,所述手术通道3底部采用金属铅屏制成。采用金属铅屏,使得手术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辐射降到最小。

本实施例的所述医护通道2靠近所述空间4的一侧壁底部向所述空间4 内凹陷形成一凹槽22。通过设置凹槽,手术医生坐在椅子上进行手术操作时,可将腿部放置在凹槽内,身体尽量向前倾靠,方便最大视野范围的观察患者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所述医护通道2的内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挂钩。通过设置挂钩,方便放置手术物品。

本实施例的防护室可拆卸,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将防护室组装起来,在不需要手术的时候,可拆卸掉,以便于进行其他手术操作。

本实施例两个医护通道通过手术通道相互连通,医护人员在医护通道内可相互交流和协作。本实施例可最大程度的防止正面的放射性辐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