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外展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1971发布日期:2019-04-09 22:08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肩关节外展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肢固定器材,具体涉及一种肩关节外展枕。



背景技术:

肱骨及肩关节骨折闭合复位后,以及上臂和肩部骨关节、软组织的各种术后,常需要将肩关节固定在外展位45-60°的功能位,以降低缝合部位的张力,使肌腱更好愈合,同时也避免引发肩关节上举困难这一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的并发症。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肩关节外展枕使肩关节固定在功能位,一种方式是通过将肘部及小臂放入袋式护肘(或袋式手臂容置区),以起到承载和吊住肘部的功能,但这样的结构设计固定不牢、容易使肘关节移位,穿戴不便且舒适度差。

另一种方式是采用“L”型靠枕,将患肢固定在靠枕的横截面上,用固定带对患肢进行固定,这样固定带在固定患肢时可能会固定不牢,容易使肘部和小臂依从性差,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无法保证固定患肢保持在功能位所需要的角度范围。

此外,现有的肩关节外展枕往往缺乏储物功能,使用者在使用时,一些随身小物品如手机、钱包、纸巾等需要额外装备容纳,由此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肩关节外展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肩关节外展枕,包括:

臂部保持件,臂部保持件包括使用户后臂外展的外展定位件和用于支撑用户前臂的臂托,臂托设于外展定位件的一侧,并与外展定位件形成≤90°的夹角,其中,外展定位件可以为圆柱或椭圆柱形,其大小决定了后臂外展的最小角度,臂托可以为矩形,其宽度决定了后臂外展的最大角度;

肩部固定带,肩部固定带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展定位件上,用于给臂部保持件提供垂直方向的支撑力以及调节臂部保持件垂直方向的位置;

腰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展定位件上,用于给臂部保持件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力以及调节臂部保持件水平方向的位置。

外展定位件一面与腰部接触,一面与臂部接触,其表面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弧线设计,在使用过程中,使得外展定位件与臂部接触更贴切,带来更舒适放松的体验;臂托作为放置前臂的载体,与外展定位件可拆卸式连接,可以通过调节臂托与外展定位件在纵向或/横向上的位置,从而对固定位进行细微调整,以适应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外展定位件与臂托形成的结构能保证维持肩关节处于功能位,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臂部保持件使后臂外展角度为45-60°。由此,这样角度的功能位可以降低缝合部位的张力,使肌腱更好的愈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肩部固定带和腰部固定带上均设有用于调节带长的调节扣。由此,整个装置通过肩部固定带穿戴于使用者未穿戴外展定位件一侧的肩部,通过腰部固定带穿戴于使用者的腰间,通过调节扣来调节肩部固定带和腰部固定带的长度,以适应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肩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与外展定位件之间的固定方式为扣环连接固定或缝合固定。通过扣环连接固定时,扣环与外展定位件之间还设有连接带,连接带缝合固定于外展定位件上;而且,肩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底端穿过扣环后与各自固定带本体缝合固定。由此,扣环固定或缝合固定使得肩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牢牢固定于外展定位件上,提高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展定位件上设有位于臂托下方用于支撑臂托的支撑件,支撑件可以设计为形或“凵”形,也可以设计为“乚”形或形。由此,通过支撑件可以托举臂托,使其更加稳定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用户前臂的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与支撑件相连,另一端与外展定位件相连,横跨整个臂托,固定带至少有一端是活动端。由此,固定带、支撑件与臂托和外展定位件之间形成了大小可调的容置空间,用于前臂的固定和放置,固定带至少一端为活动端所形成的粘贴固定为活动性固定,可根据前臂粗细对容置空间进行很好的调节,有效提高前臂的固定牢固度和依从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展定位件上还设有放置物品的口袋,便于用户置放随身小物件,如手机、钥匙、纸巾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放入外展定位件的第一外套和用于放入臂托的第二外套,第一外套和第二外套均设有可打开和密闭的开口,开口可以为拉链、按扣或粘扣带,且第二外套与第一外套相连。由此,第一外套和第二外套可以取下清洗,保证外展定位件和臂托的重复利用而且干净卫生。

其中,第一外套和第二外套可采用使患者佩戴舒适的材料,包括纺织材料、皮革、藤条、竹条、橡胶、泡沫、海绵、高分子聚合物合成材料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肩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均固定在第一外套上,支撑件设在第一外套上,固定带的一端与第一外套相连,另一端可以直接与支撑件相连,也可以与第二外套相连。由此,外展定位件和支撑件分别放入第一外套、第二外套中,通过外套之间的连接使两者连接,便于延长外展定位件和支撑件的使用寿命和保持其干净卫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套上设有放置物品的口袋,便于用户置放随身小物件,如手机、钥匙、纸巾等。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肩关节外展枕采用外展定位件和与外展定位件可拆卸式连接的臂托,大大提高使用过程中患肢的固定程度和牢度,给使用者提高使用舒适感的同时也使得使用者依从性好,保证了肩、肘关节的外展角度,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该装置轻巧,采用加宽的腰部、肩部固定带,固定带受力面积大,佩戴简单、舒适;此外,该装置还设有储物区域,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物品,且外展定位件外套还可以取下清洗消毒,可重复利用,环保节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肩关节外展枕,专用于肩袖修补术后患者肩关节的固定,能有效妥善固定肩、肘关节,保持肩关节外展位45-60°,促进腱-骨愈合;同时能有效防止外展枕发生较大移动,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肩关节外展枕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肩关节外展枕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肩关节外展枕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肩关节外展枕的后视图;

图6为图3所示肩关节外展枕的仰视图;

图7-8为图1所示肩关节外展枕使用状态图;

图9为图1所述肩关节外展枕维持肩关节外展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肩关节外展枕。

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包括一个呈圆柱形的用于用户后臂外展的外展定位件1、一条长短可调节的肩部固定带2、一条长短可调节的腰部固定带3、一个用于支撑用户前臂的矩形臂托4、位于臂托下方用于支撑臂托的支撑件6以及固定带7,

其中,外展定位件1一侧与用户腰部接触,另一侧设有臂托,臂托与外展定位件1形成≤90°的夹角,外展定位件1设有用于防止前臂向内滑动并维持后臂外展角度的接触面13,外展定位件1上接触面13的位置决定了后臂外展的最大角度,臂托4的宽度决定了后臂外展的最大角度;

肩部固定带2的两端固定于外展定位件1上,用于给臂部保持件提供垂直方向的支撑力以及调节臂部保持件垂直方向的位置;腰部固定带3的两端固定于外展定位件1近腰侧两端,用于给臂部保持件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力以及调节臂部保持件水平方向的位置,肩部固定带2和腰部固定带3均通过调节扣5来调节固定带长;

臂托4与外展定位件1可拆卸式连接,用于对前臂起支撑作用,外展定位件1与臂托4、第一固定带6和固定带7形成大小可调的容置空间10,用于前臂的固定置放。

具体而言,外展定位件1上设有四个连接带9和四个扣环8,其顶端头尾处和近腰端头尾处均缝合有一对连接带9,且扣环8分别穿过闭合的连接带9,两者形成一个连接整体,其中,连接带9为布带,扣环8为金属扣环,肩部固定带2两端分别穿过处于外展定位件1顶端头尾处的扣环8后折叠,然后与肩部固定带2本体缝合呈闭合状态,这样肩部固定带2便与外展定位件1固定;腰部固定带3两尾端分别穿过处于外展定位件1近腰端头尾处的扣环8后折叠,然后与腰部固定带3本体缝合呈闭合状态,腰部固定带3便与外展定位件1固定,从而使得肩部固定带2、腰部固定带3固定于外展定位件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展定位件1上端面设有两条固定带7,下端面设有两条支撑件6,远腰端面设有一条长度与外展定位件1长度接近的第三粘贴带11;其中,支撑件6为形,一端缝合固定于外展定位件1下端面(图6中虚线部分表示缝合线),另一端作为活动端,支撑件6分内外面,其内面分别与外展定位件1、臂托4相接触,其外面缝合或粘合有一层第一粘贴带61;固定带7一端缝合固定于外展定位件1上端面,另一端作为活动端,活动端内侧缝合或粘合有第二粘贴带71。

臂托4的一侧设有第四粘贴带41,通过第四粘贴带41粘合第三粘贴带11从而固定于外展定位件1上。

如图4所示,臂托4与外展定位件1通过第四粘贴带41粘合第三粘贴带11固定,同时,臂托4置于支撑件6结构中的平台载体上,使得臂托使用过程中更加牢固不易松动,再者,支撑件6活动端与固定带7活动端通过第一粘贴带61与第二粘贴带71固定,在挤压臂托4使其与外展定位件1粘接更稳定的同时,与外展定位件1、臂托4形成一个大小可调的容置空间10,用于放置患肢。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展定位件1内还设有口袋(图中未示出),口袋通过拉链12进行开合,便于使用者随身佩戴常用物品如钱包、手机等。

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肩关节外展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通过肩部固定带2穿戴于使用者未穿戴外展定位件1一侧的肩部,通过腰部固定带3穿戴于使用者的腰间,通过调节扣5将肩部固定带2和腰部固定带3伸缩到合适的长度,然后将患肢置于臂托4上靠着外展定位件1放置,最后将固定带7活动端固定于支撑件6上合适的位置,使得容置空间10刚好固定住患肢使其牢固不发生较大移位,同时患肢又没有压迫感。

如图9所示,前臂与外展定位件1上的接触面13接触时,接触面13防止患肢向内滑动并使肩关节外展角度为α,其中45°≤α<60°;患肢在臂托4上发生轻微位移时,由于固定带7的固定限制作用,患肢所能移动的最大位移即臂托4的最大宽度位置,此时,肩关节外展角度为β,其中45°<β≤60°,同时,臂托4的最大宽度,决定了肩部外展的最大角度,因此,由外展定位件1与臂托4所形成的结构保证了肩关节外展角度维持在功能位,提高康复效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放入外展定位件1的第一外套和用于放入臂托4的第二外套,第一外套和第二外套均设有可打开和密闭的开口,且第二外套与第一外套相连;其中,第一外套和第二外套可采用佩戴舒适的材料,如藤条,透气性好,保持皮肤表面干燥,避免因枕面不透气而造成的皮肤疾病。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肩部固定带2、腰部固定带3均固定在第一外套上,支撑件6设在第一外套上,固定带7的一端与第一外套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外套相连。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也可以在支撑件6与臂托4的接触面也设计一对子母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带也可以为“凵”形,也可以设计为“乚”形或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