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
背景技术:
目前,新生儿出生后通常都会放在暖箱中,维持一定的温度和保持相对洁净生活环境,但是婴儿一旦出暖箱,接触细菌病原菌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新生儿脓疱疹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侵袭新生儿皮肤导致婴儿出现脓疱的一种接触传染的新生儿常见疾病。现今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预防新生儿脓疱疹。预防脓疱疹的方法仅仅还停留在对婴儿用物的消毒无菌处理的手法上。例如:新生儿尿布,被褥、衣服等贴身的衣物,洗净后在日光下暴晒、每天更换婴儿服、医院则将婴儿服、毛巾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等,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以上方法处理后的衣物在使用的时候并没有对其皮肤起到一种抗菌保护的作用,缺少运用中药挥发特性以预防新生儿脓疱疹的预防治疗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包括:上袋体、下袋体和敷贴本体;上袋体位于所述下袋体的上方,并与下袋体可拆卸连接,二者之间形成密闭的密封腔,密封腔内放置有敷贴本体;敷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型膜层、第一粘合层、远红外保温层、第二粘合层和用于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具有挥发性的中药层;离型膜层的上表面抵接在上袋体位于密封腔内的下表面上,中药层的下表面抵接在下袋体位于密封腔内的上表面上;第二粘合层上设置有从远红外保温层下表面贯穿至中药层上表面的若干透气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敷贴本体放置于上袋体和下袋体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有效的减少敷贴本体的药效的散失,提高了敷贴保存的有效期;通过上袋体和下袋体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在使用时快速进行敷贴的取用,并且可拆卸的上袋体和下袋体可以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医疗塑料制品的浪费导致的环境污染;通过设置离型膜层,可以轻松的将其撕下,以便于将敷贴通过第一粘合层粘合在新生儿的被褥和衣服的表面;所设置的用于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具有挥发性的中药层具有清热解毒、治疮痈肿毒之功效,兼有挥发性的药物,能有效地发挥其抑制细菌生长的功效,药材来源广泛,价格适宜,无明显毒副作用,降低经济负担;通过设置要红外保温层,能有效的促进中药层中的药物的挥发弥散,比正常物体产生更多的远红外线,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皮肤对中药的吸收,本设计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取用方便,有效抑制金黄葡萄球菌等的生长繁殖,并对金黄葡萄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制造一个相对少金黄葡萄球菌等菌类的环境,以达到预防脓疱疹的目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新生儿由于需药浴,所需资源及使用工具众多等问题,本装置方便易用,步骤简化,可有效节约医疗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远红外保温层包括第一无纺布表层和远红外保温片体;第一无纺布表层完全包覆在远红外保温片体的外侧,远红外保温片体为远红外陶瓷粉制成的一体片状结构;第一无纺布表层的上表面和第一粘合层粘结,第一无纺布表层的下表面和第二粘合层粘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远红外陶瓷粉和明胶的混合成为一体式片状结构,能够持续稳定的发挥远红外效应,将远红外保温片封装在第一无纺布表层中,减少远红外保温片碎片的产生后直接接触婴儿皮肤导致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同时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较软的表面,有效的保护了新生儿的皮肤不受磨损。
进一步,中药层包括第二无纺布表层和对金黄葡萄球菌具有杀灭作用的中药片体;第二无纺布表层完全包覆在中药片体的外侧,中药片体为生黄芩粉末、黄柏粉末、马齿苋粉末、苦参粉末、蒲公英粉末以及0.1%丁香精油混合于明胶或水凝胶形成的一体片状结构;第二无纺布表层的上表面和第二粘合层的下表面粘结,第二无纺布表层的下表面抵接在下袋体位于密封腔内的上表面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中药片体的组分中的药物这些中药具有芳香化浊、清热解毒、治疮痈肿毒的功效,其具有挥发性,在药物不直接接触婴儿皮肤的情况下有效的预防了新生儿脓疱疹的产生,减少了细菌滋生,同时将中药片体封装在第二无纺布表层中,减少了因中药片体的碎屑的泄漏而产生的对新生儿皮肤的损伤,无纺布较为柔软的表面,减少了新生儿皮肤的磨损。
进一步,离型膜层包括相互并列连接的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的上表面均抵接在上袋体位于密封腔内的下表面,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的下表面均抵接在第一粘合层的上表面,第一离型膜上与第二离型膜的连接处的边缘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向上弯折的第一拉拽凸起,第一拉拽凸起的一个侧面抵接在第二离型膜的上表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离型膜层设置为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提高了撕掉离型膜层的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拉拽凸起,降低了撕掉第一离型膜的难度,为撕掉操作提供了有效的施力点,同时通过在使用时先撕掉第一离型膜将敷贴的一部分,操作者可以握持没有粘性的第二离型膜层将敷贴的一部分粘合在被褥或者衣物上,然后撕掉第二离型膜将剩余部分粘贴在被褥或者衣物上,减少了粘贴过程中第一粘合层对操作者手的粘贴而产生的粘合力降低的情况。
进一步,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均为PE离型膜或PET离型膜。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均采用PE离型膜或PET离型膜,使其能够从所连接的第一粘合层上具有较好的剥离性能,同时在不施加外力剥离的情况下能较好的吸附在第一粘合层上。
进一步,下袋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环绕密封腔的多个环形凸起,上袋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与环形凸起相嵌合的环形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下袋体上设置多个环形凸起并在上袋体上设置与之相互嵌合的环形凹槽,有效的提高了上袋体和下袋体连接时的紧密型,有效的保证了密封腔内的密封性,有效的减少药效的散失,提高了中药层的有效期,同时通过相互嵌合的结构,可以在使用时轻松的将上袋体和下袋体分离以取出敷贴本体。
进一步,上袋体的边缘设置有向上弯折的第二拉拽凸起,下袋体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弯折的第三拉拽凸起,第二拉拽凸起和第三拉拽凸起相对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因上袋体和下袋体合围而成的空间密封性良好,因而二者之间的结合紧密度较好,设置第二拉拽凸起和第三拉拽凸起能够有效的将二者进行分离,减少分离二者所需的握持力。
进一步,环形凸起的纵截面为梯形且其小端连接在下袋体的上表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环形凸起设置为梯形且其小端连接在下袋体的上表面,提高了上袋体和下袋体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在运输过程中有效减少因相互碰撞导致的上袋体和下袋体之间的意外分离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均为不干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设置为不干胶,提高和中药层和远红外保温层之间的粘合度,同时提高敷贴本体和新生儿被褥以及衣服之间的的粘合度,减少因意外掉落产生的在衣服被褥内和新生儿皮肤产生的摩擦,减少对新生儿皮肤的伤害。
进一步,透气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透气孔设置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加工难度低,且透气均匀性好,透气可利用面积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的主视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上袋体和下袋体连接处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图1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的仰视图;
图5为图1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的左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袋体,2、下袋体,3、第二拉拽凸起,4、第三拉拽凸起,5、第二无纺布表层,6、中药片体,7、第二粘合层,8、第一无纺布表层,9、远红外保温片体,10、第一粘合层,11、离型膜层,12、环形凸起,13、第一离型膜,14、第二离型膜,15、第一拉拽凸起,16、中药层,17、远红外保温层,18、透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包括:上袋体1、下袋体2和敷贴本体;上袋体1位于下袋体的上方,并与下袋体2可拆卸连接,二者之间形成密闭的密封腔,密封腔内放置有敷贴本体;敷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型膜层11、第一粘合层10、远红外保温层17、第二粘合层7和用于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具有挥发性的中药层16;离型膜层11的上表面抵接在上袋体1位于密封腔内的下表面上,中药层16的下表面抵接在下袋体2位于密封腔内的上表面上;第二粘合层7上设置有从远红外保温层17下表面贯穿至中药层16上表面的若干透气通孔18。
具体的,上袋体1和下袋体2之间可以通过魔术贴的子母端分别固定在上袋体1和下袋体2上实现相互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粘性较小的粘合剂粘结或者还可通过楔形密封结构相互连接,敷贴本体的各个表面抵接在密封腔内的各个表面,二者的立体形状相同,密封腔可以偏平圆柱体或者是截面为多边形的扁平棱柱,离型膜层11采用普通的离型膜或者离型纸,第一粘合层10和第二粘合层7均可使用双侧具有粘合作用的片状胶体,远红外保温层17采用能够发射较多远红外射线的物质,中药层16采用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药物。
本实施例的使用步骤为:
1、将上袋体1从下袋体2上脱离,并取出敷贴本体;
2、撕掉离型膜层11,将敷贴本体的第一粘合层10的粘贴在新生儿被褥或者衣服内;
3、等到敷贴药效使用后,气味较轻的时候,将敷贴本体从新生儿被褥或者衣物上撕掉,将使用后的敷贴本体对折使第一粘合层10对称粘贴后,扔到垃圾桶中。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敷贴本体放置于上袋体1和下袋体2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有效的减少敷贴本体的药效的散失,提高了敷贴保存的有效期;通过上袋体1和下袋体2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在使用时快速进行敷贴的取用,并且可拆卸的上袋体1和下袋体2可以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医疗塑料制品的浪费导致的环境污染;通过设置离型膜层11,可以轻松的将其撕下,以便于将敷贴通过第一粘合层10粘合在新生儿的被褥和衣服的表面;所设置的用于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具有挥发性的中药层16具有清热解毒、治疮痈肿毒之功效,兼有挥发性的药物,能有效地发挥其抑制细菌生长的功效,药材来源广泛,价格适宜,无明显毒副作用,降低经济负担;通过设置要红外保温层,能有效的促进中药层16中的药物的挥发弥散,比正常物体产生更多的远红外线,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皮肤对中药的吸收,本设计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取用方便,有效抑制金黄葡萄球菌等的生长繁殖,并对金黄葡萄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制造一个相对少金黄葡萄球菌等菌类的环境,以达到预防脓疱疹的目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新生儿由于需药浴,所需资源及使用工具众多等问题,本装置方便易用,步骤简化,可有效节约医疗成本。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远红外保温层17包括第一无纺布表层8和远红外保温片体9;第一无纺布表层8完全包覆在远红外保温片体9的外侧,远红外保温片体9为远红外陶瓷粉制成的一体片状结构;第一无纺布表层8的上表面和第一粘合层10粘结,第一无纺布表层8的下表面和第二粘合层7粘结。
具体的,将远红外保温片体9装入到第一无纺布表层8中,第一无纺布表层8为无纺布缝合而成的封闭的袋状体,远红外保温片体9可以是由现有的红外陶瓷粉制成的片状体,也可以是80wt%的红外陶瓷粉均匀融入到20wt%的明胶中制成的片状体,其中所采用的红外陶瓷粉和明胶材料均属于现有的常规材料,可直接从市面上直接买到。
上述实施例所采用的远红外陶瓷粉末以能够辐射出比正常物体更多的远红外线(红外辐射率更高)为主要特征和功能,当远红外陶瓷粉末吸收外界的热能后,能释放出波长为4-14微米的远红外线,极易被人体吸收。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试,远红外陶瓷粉末的法向全辐射发射率为94%,远红外陶瓷粉末的法向全辐射发射率达到83%以上,远红外陶瓷粉末的法向全辐射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使生物体的分子能够被激发丽处于较高振动状态,这样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水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的功能,有利于机能的恢复和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可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远红外陶瓷粉末的法向全辐射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肤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剌激皮肤内热感觉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扩张,使血液循环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热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浅小动脉、浅毛细管和浅静脉扩张,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检测)20分钟可使微循环血流量提高114%。增强新陈代谢。法向全辐射的热作用通过神经液的回答反应,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改善了病区的供血氧状态、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限化,加速了病灶修复,克服了传统口服药物需要经过吸收、运输和生物利用的缓慢过程,同时不存在任何的毒副作用。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远红外陶瓷粉和明胶的混合成为一体式片状结构,能够持续稳定的发挥远红外效应,将远红外保温片封装在第一无纺布表层8中,减少远红外保温片碎片的产生后直接接触婴儿皮肤导致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同时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较软的表面,有效的保护了新生儿的皮肤不受磨损。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中药层16包括第二无纺布表层5和对金黄葡萄球菌具有杀灭作用的中药片体6;第二无纺布表层5完全包覆在中药片体6的外侧。中药片体6为由常规的中药组合物混合于明胶或水凝胶形成的一体片状结构,该中药组合物对金黄葡萄球菌具有杀灭作用,属于现有技术,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规现有的一些有出售并具有对应作用的中药组合物产品,也可以由现有的中药原料复配而成,比如该中药组合物可以是生黄芩粉末、黄柏粉末、马齿苋粉末、苦参粉末、蒲公英粉末以及0.1%丁香精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根据现有技术对中药的理解,上述这些中药均是以清热利湿为主,对金黄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均可从市面上的药店直接购买,将其混合可以对金黄葡萄球菌形成杀灭作用,这都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第二无纺布表层5的上表面和第二粘合层7的下表面粘结,第二无纺布表层5的下表面抵接在下袋体2位于密封腔内的上表面上。
具体的,将中药片体6装入到第二无纺布表层5中,第二无纺布表层5为无纺布缝合而成的封闭的袋状体;在一个具体实例中,中药片体6由在市面上直接购买的一种中药组合物产品混合于明胶或水凝胶制成;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中药片体6由中药原料复配的中药组合物混合于明胶或水凝胶制成,该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黄芩15份,黄柏15份,马齿苋10份,甘草8份,蒲公英10份,苦参10份,明胶10份,0.1%丁香油精2份;当然,中药片体6涉及的中药组合物还可以是由其他对应含量的中药原料组成。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例都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累述。
此外,具体实施时,可以在1000ml水煎煮68g中药药材至600ml,每张敷贴的中药层吸入6ml药液。
上述实施例所采用的丁香精油是从丁香树的花蕾、叶子等提取的芳香精油,具有挥发性,并且有抗细菌,抗真菌,抗氧化的作用,重点是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有较好的抑制和清除作用,据现代实验表明,0.1%的丁香精油能够消除99.93%的生物膜。丁香精油能较好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并消除已经形成的生物膜;马齿苑可清热解毒消肿,《本草正义》认为其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黄芩、黄柏皆为清热燥湿解毒之属也,《内经》亦有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皆从心而治,黄芩清心肺之热,故亦为治疗痈肿疮毒之常用药,且现代研究认为黄芩有较广谱的抑菌作用。黄柏亦为清热燥湿解毒之要药,入肾、膀胱经,此《伤寒论》之所谓人体之藩篱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苦参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杀虫。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中药片体6的组分中的药物这些中药具有芳香化浊、清热解毒、治疮痈肿毒的功效,其具有挥发性,在药物不直接接触婴儿皮肤的情况下有效的预防了新生儿脓疱疹的产生,减少了细菌滋生,同时将中药片体6封装在第二无纺布表层5中,减少了因中药片体6的碎屑的泄漏而产生的对新生儿皮肤的损伤,无纺布较为柔软的表面,减少了新生儿皮肤的磨损。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离型膜层11包括相互并列连接的第一离型膜13和第二离型膜14,第一离型膜13和第二离型膜14的上表面均抵接在上袋体1位于密封腔内的下表面,第一离型膜13和第二离型膜14的下表面均抵接在第一粘合层10的上表面,第一离型膜13上与第二离型膜14的连接处间隔设置有多个向上弯折的第一拉拽凸起15,第一拉拽凸起15的一个侧面抵接在第二离型膜14的上表面。
具体的,第一离型膜13和第二离型膜1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相互重合的抵接,也可以是在整块离型膜中间使用刀刃冲压出厚度极薄的薄壁连接,或者是通过粘合度较低且容易分离的粘合剂连接,去除第一离型膜13和第二离型膜14时,可以先拽着第一拉拽凸起15将第一离型膜13撕除,然后将第二离型膜14撕除。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离型膜层11设置为第一离型膜13和第二离型膜14,提高了撕掉离型膜层11的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拉拽凸起15,降低了撕掉第一离型膜13的难度,为撕掉操作提供了有效的施力点,同时通过在使用时先撕掉第一离型膜13将敷贴的一部分,操作者可以握持没有粘性的第二离型膜14离型膜层11将敷贴的一部分粘合在被褥或者衣物上,然后撕掉第二离型膜14将剩余部分粘贴在被褥或者衣物上,减少了粘贴过程中第一粘合层10对操作者手的粘贴而产生的粘合力降低的情况。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第一离型膜13和第二离型膜14均为PE离型膜或PET离型膜。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第一离型膜13和第二离型膜14均采用PE离型膜或PET离型膜,使其能够从所连接的第一粘合层10上具有较好的剥离性能,同时在不施加外力剥离的情况下能较好的吸附在第一粘合层10上。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下袋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环绕密封腔的多个环形凸起12,上袋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与环形凸起12相嵌合的环形凹槽。
具体的,多个环形凸起12沿着密封腔中心向外发射的射线方向均匀设置,环形凸起12和环形槽均采用较软的塑料制成,便于二者的插接嵌合。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下袋体2上设置多个环形凸起12并在上袋体1上设置与之相互嵌合的环形凹槽,有效的提高了上袋体1和下袋体2连接时的紧密型,有效的保证了密封腔内的密封性,有效的减少药效的散失,提高了中药层16的有效期,同时通过相互嵌合的结构,可以在使用时轻松的将上袋体1和下袋体2分离以取出敷贴本体。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上袋体1的边缘设置有向上弯折的第二拉拽凸起3,下袋体2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弯折的第三拉拽凸起4,第二拉拽凸起3和第三拉拽凸起4相对设置。
具体的,第二拉拽凸起3和第三拉拽凸起4的厚度及材料均和上袋体1和下袋体2相同,其片体形状可以上圆弧形也可以是多边形;第二拉拽凸起3的一个侧面可以向上弯折抵接在上袋体1的上表面,也可以抵接在第三拉拽凸起4的一个侧面上;同样的,第三拉拽凸起4的一个侧面抵接在下袋体2的下表面,也可以抵接在第二拉拽凸起3的一个侧面上,。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因上袋体1和下袋体2合围而成的空间密封性良好,因而二者之间的结合紧密度较好,设置第二拉拽凸起3和第三拉拽凸起4能够有效的将二者进行分离,减少分离二者所需的握持力。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环形凸起12的纵截面为梯形且其小端连接在下袋体2的上表面。
其中,环形凸起的小端指的是梯形较短的底边,优选的,在环形凸起12的大端阶梯型尖角处设置有圆角,在环形凹槽的大端槽口出也设置为圆角,为环形凸起12和环形凹槽的嵌合提供较好的定位。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环形凸起12设置为梯形且其小端连接在下袋体2的上表面,提高了上袋体1和下袋体2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在运输过程中有效减少因相互碰撞导致的上袋体1和下袋体2之间的意外分离情况的发生。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第一粘合层10和第二粘合层7均为不干胶。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第一粘合层10和第二粘合层7设置为不干胶,提高和中药层16和远红外保温层17之间的粘合度,同时提高敷贴本体和新生儿被褥以及衣服之间的的粘合度,减少因意外掉落产生的在衣服被褥内和新生儿皮肤产生的摩擦,减少对新生儿皮肤的伤害。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透气通孔18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的,所采用的圆形直径为0.1-0.5mm;所采用的椭圆形孔的长轴长度为0.2-0.8mm,短轴长度为0.1-0.4mm。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透气孔设置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加工难度低,且透气均匀性好,透气可利用面积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预防新生儿脓疱疹敷贴,上袋体1的上表面或者下袋体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真空抽气孔,真空抽气空和密封腔连通,真空抽气孔上设置有单向阀。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真空抽气孔,可以方便的将密封腔内的抽成真空状态,提高药效的有效期。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为,封装后,使用空气压缩机将密封腔内的空气抽井净;在分离上袋体1和下袋体2的时候,按压单向阀上的泄气孔,使密封腔内和大气压具有相同的真空度,然后再进行上袋体1和下袋体2的分离,此时分离所需的力较小,分离难度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