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介入手术的导丝回收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1204发布日期:2019-09-17 20:47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介入手术的导丝回收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介入手术的导丝回收导管,属于血管介入型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管腔内治疗为目前各种动脉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随着介入技术、器材的发展,对于周围动脉血管的腔内治疗,已经成为主流手术方式。

对于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逆向穿刺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治疗复杂病变的常见技术,但是由于现有器材的限制,逆向导丝进入正向导管难度很大,这是由于常规导管较细(普通导管为4-5Frech粗细),与血管直径相差很大,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尝试才能将远端逆向穿刺导丝送入正向导管,建立导丝通道。若无法建立导丝通道,则手术失败。但目前,尚未有专门用于收集导丝的导管,使术者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影响手术操作和手术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介入手术的导丝回收导管,该导管可用于回收导丝,可通过外鞘来控制其收放,使其进入血管穿刺鞘。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介入手术的导丝回收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套设于导管本体的直型鞘管(外鞘);导管本体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其具有相互连接的近端管状结构及远端扩口结构,远端扩口结构被配置为:在直型鞘管内时呈收缩状,在伸出直型鞘管时通过自恢复力向外展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远端扩口结构为类似伞形结构,在直型鞘管的控制下进行收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直型鞘管和远端扩口结构上均布设有用于在X射线下显影定位的Mark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远端扩口结构展开时端面最大直径为4~8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远端扩口结构展开时端面最大直径为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远端扩口结构展开角度的范围为30~60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远端扩口结构展开角度为45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近端管状结构的直径为4~5Frech,直型鞘管的直径为6~8Frech。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材料为医用硅橡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导管本体的近端管状结构和远端扩口结构由3D打印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位于近端管状结构另一端的用于导丝回收清洗导管的冲洗装置。

具有上述任意一项特征的导丝回收导管可应用于血管介入治疗手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介入手术的导丝回收导管,通过外鞘控制导管本体远端的扩口结构的收放,能在介入手术时顺利逆向回收远端的导丝,避免在下肢手术远端动脉逆穿后,导丝无法进入正向导管,不能建立导丝通路,导致手术失败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在重建导丝通路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减少了医生和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使手术顺利进行。

(2)导管本体采用医用硅橡胶材料,具有柔软,不损伤血管壁,不易形成血栓,易加工等,导管本体远端的扩口结构易收放的优点。

(3)导管本体可采用3D打印技术一次成型,避免了复杂的高分子成形工艺,制作成本低,易于实现。

(4)可通过导丝回收导管的具体尺寸结构的设计及不同材料的选择等,将其用于主动脉手术、神经手术、心脏手术等等介入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导丝回收导管在手术时扩口结构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导丝回收导管在常规状态下扩口结构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导丝回收导管手术时扩口结构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介入手术的导丝回收导管,用于在介入手术时逆向回收导丝,其近端结构与普通导管一样,可通过0.035inch普通导丝,远端具有一扩口结构,可在外鞘的控制下收放。

下结合图1至图3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导丝回收导管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管本体1和直型鞘管2(即外鞘)。导管本体1具有近端管状结构11及远端扩口结构12,近端管状结构11与普通导管一样,可通过0.035inch普通导丝;远端扩口结构12可设计成类似伞形的扩口结构,可在直型鞘管2控制下进行收放。直型鞘管2套设于导管本体1。

导管本体1为软质管体,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可采用医用硅橡胶、聚胺脂、乳胶、橡塑复合材料、可记忆高分子等柔性材料,优选柔软、易加工、无生物毒性的医用硅橡胶。直型鞘管2采用常规介入导管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制作即可。

如图3所示,直型鞘管2和导管本体1的远端扩口结构12上均布设有Mark点3(即定位点),用于手术时在X射线下导丝回收导管的显示定位,Mark点3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在X射线下照射下通过Mark点3示意出导管本体1和扩口结构12所在的位置。

在具体设计时,可根据介入手术需要,设计导丝回收导管的具体尺寸,例如包括导管本体1的近端管状结构11的直径、长度,远端扩口结构12的展开时的角度和最大直径范围,直型鞘管2的直径等。例如,在下肢动脉血管的介入手术时,近端管状结构11的直径通常为4~5Frech,长度为100cm;远端扩口结构12在展开时的角度α可控制在30~60度之间,优选45度,扩口端面的最大直径范围可控制在4~8mm,优选5mm;直型鞘管2的直径为6Frech。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常规状态下,导管本体1的远端扩口结构12置于直型鞘管2内部,在直型鞘管2的作用下,导管本体1整体呈直型;在手术时,导管本体1被送入目标位置后,撤出直型鞘管2,此时,导管本体1远端扩口结构12失去了直型鞘管2的控制,在其自恢复力的作用下展开成扩口状,几乎占据血管横截面,这样远端的导丝就可以逆向通过远端扩口结构12迅速进入导管本体1的近端管状结构11,从而建立导丝通道,最后保留导丝,撤出导管本体1,进行常规血管介入治疗。

此外,在导管本体1远离远端扩口结构12的一端还布置有用于清洗导管内壁的冲洗装置,该冲洗装置为常规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