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用冰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950发布日期:2019-08-16 22:0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节用冰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关节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关节用冰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骨科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冷敷来进行止血止痛。常用的冷敷方法为局部冰敷来缓解疼痛,消除关节肿胀。

临床上常采用生物制冷剂进行冰敷。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多种缺陷:冰块过硬降低患者舒适感;冰块形状不规则导致冰块不易固定;冰块吸热融化时,外部水汽凝结导致水四处流动;常用毛巾包裹冰袋后,手动按压在患处,增加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固定冰袋,提高患者舒适感,防止水流动,易于拆卸的冰袋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关节用冰袋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关节用冰袋固定装置,包括主体、放置槽、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阻挡装置;

所述放置槽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放置槽的开口朝上;

所述阻挡装置设置在所述放置槽的开口处;

所述第一束缚带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端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束缚带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端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多个腔室。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由三层结构构成,从外至内依次为外防水层、夹层、内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主体由三层结构构成,从外至内依次为防水层、主体层、缓冲层。

优选的,所述主体层由棉布制成。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由硅胶、海绵、橡胶中的任一一种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主体还包括抗菌层,所述抗菌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的内侧。

优选的,还包括锁扣装置,所述锁扣装置设置在所述放置槽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束缚带和所述第二束缚带均为子母贴束缚带。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有两个,所述放置槽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关节用冰袋固定装置,设置阻挡装置,防止冰袋吸热融化导致水汽凝结后四处流动;主体由多层结构组成,有效包裹患处,且设置缓冲层降低过硬冰袋带来的不适感;放置槽内设置多个腔室,有效固定冰袋,防止融化后的冰袋发生位移,保证温度均一;放置槽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使冰袋既可以从正面冰敷,也可以从两侧冰敷,提高冰敷效果;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抗菌层,防止患处发生二次感染;放置槽内外均设置有防水层,有效防止水从外界进入以及水从内侧溢出;通过多层结构设置,避免冰袋直接接触患处,降低冻伤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放置槽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体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主体1;放置槽2;第一束缚带3;第二束缚带4;阻挡装置5;锁扣装置6;防水层11;主体层12;缓冲层13;抗菌层14;外防水层21;夹层22;内防水层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关节用冰袋固定装置,包括主体1、放置槽2、第一束缚带3、第二束缚带4、阻挡装置5。

主体1呈矩形,是一种柔软可拉伸的主体,其由三层结构组成,从外至内依次为防水层11、主体层12、缓冲层13。

其中,防水层11可以是防水薄膜,也可以是一种较厚的防水布料,其主要功能是防止外界的水进入到主体1内部,且保持主体1内部气体流通。

主体层12由棉布制成,其主要起支撑作用,并且保持主体1内外空气流通。

缓冲层13可以是硅胶、海绵、橡胶中的任一一种材质制成,其主要功能是降低冰袋带来的硬物不适感,防止较硬的冰袋对关节处挤压带来二次损伤。

放置槽2设置在主体1的上表面的中部,放置槽2用于放置冰袋,放置槽2的开口朝上。

放置槽2呈矩形,柔软可拉伸,其由三层结构组成,从外至内依次为外防水层21、夹层22、内防水层23。

其中,外防水层21可以是防水薄膜,也可以是防水涂层,也可以是较厚的防水布料,其主要功能是防止外界的水进入放置槽2内部。

夹层22由棉布、无纺布等材质制成。

内防水层23为防水薄膜或防水涂层,主要是防止冰袋吸热融化时外部水汽从放置槽2的底部进入主体1的表面。

放置槽2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装置5,阻挡装置5的高度为放置槽2的高度的1/3~1/2,阻挡装置5的功能为防止冰袋吸热融化时外部水汽从放置槽2内流出。

第一束缚带3设置在主体1的上端的左右两侧,第二束缚带4设置主体1的下端的左右两侧。第一束缚带3的长度大于第二束缚带4的长度。

第一束缚带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子母贴(魔术贴),也可以是系带式连接,也可以是“日”型扣滑动连接。

第二束缚带4的连接方式同第一束缚带3。

第一束缚带3和第二束缚带4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冰袋固定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身体形态的患者。

第一束缚带3和第二束缚带4还具有一定的透气性,防止长时间佩戴后出现红肿过敏现象。

如图4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关节用冰袋固定装置时,患者平躺在床上,将固定装置放在患者膝关节处,放置槽2的开口朝向患者大腿方向,第一束缚带3环绕膝关节上方的大腿进行固定,第二束缚带4环绕膝关节下方的小腿进行固定;固定装置佩戴好后,将冰袋放入放置槽2内,即可对膝关节进行冰敷。

除上述技术方案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改进。

如图5所示,放置槽2内可以间隔成多个腔室。将放置槽2间隔成多个小腔室,通过小腔室可以限定冰袋,使冰袋不易在腔室内位移,防止融化后的冰袋发生位移导致温度不均一,影响冰敷效果。

如图6所示,放置槽2的开口处设置有锁扣装置6,锁扣装置6设置在阻挡装置5的外侧,锁扣装置6能够对放置槽2的开口进行闭合,防止冰袋从放置槽2内脱出。

如图7~8所示,可以在主体1上设置多个放置槽2,在本实施方式中,冰袋固定装置有2个放置槽2,放置槽2对称设置在主体1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使用时,2个放置槽2能够对关节的左右两侧进行冰敷,提高冰敷效果。

如图9所示,主体1由四层结构组成,从外至内依次为防水层11、主体层12、缓冲层13、抗菌层4。在缓冲层3的内侧设置抗菌层4,能够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二次感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