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检查用会阴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9703发布日期:2019-04-24 00:2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检查用会阴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妇产检查用会阴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妇产医生在对孕妇进行产前和产后检查时,都需要先对孕妇的会阴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以防止在生产过程中交叉感染或引发其他并发症,但是现有的会阴消毒装置无法固定每次注入海绵清洁套的消毒液的量,注入量由医生控制对一些年轻医生来说操作困难,注入的消毒液过少会影响消毒效果,注入过多会造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妇产检查用会阴消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检查用会阴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检查用会阴消毒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左端插接有消毒液输出管,所述消毒液输出管的侧壁均匀开设有透水孔,所述消毒液输出管的外侧壁套接有海绵清洁套,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腔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腔侧壁滑动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右侧壁与挡块的左侧壁紧密贴合,所述活塞的左侧面开设有转板凹槽,所述活塞的右侧面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左端与转板凹糟相连通,所述活塞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轴套,所述转轴套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底槽,所述装置主体的内腔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中滑动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内侧面固定安装于活塞,所述转板凹槽的内侧面插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左侧面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右端与第一通孔的左端相连通,所述转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贯穿活塞、转轴套和底槽固定安装有顶槽,所述顶槽的内腔侧壁与底槽的外侧壁紧密贴合,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与转轴套的内腔侧壁紧密贴合,所述底槽的内腔左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底槽的内腔左侧面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底槽的内腔左侧面后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固定板,所述弹簧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顶槽的内腔右侧面后端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右端插接有胶塞。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泡沫缓冲层。

优选的,所述顶槽的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润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过程:

首先拔出胶塞,向装置主体中注入消毒液,随后将胶塞插接于装置主体上表面,转动顶槽,顶槽带动推板转动,推板与顶块贴合并且压缩弹簧,直至推板与第二限位块相贴合,顶槽的转动带动转轴和转板转动,转板带动第二通孔转动,使第二通孔与活塞中的第一通孔相连通,随后向右拉动顶槽,顶槽带动转轴、转板、活塞和转轴套向右移动,活塞通过滑块在滑轨中向右滑动,直至活塞的右端与挡块相贴合,随后松开顶槽,弹簧推动顶块,顶块推动推板使推板转动,推板带动顶槽转动,顶槽带动转轴和转板转动,转板带动第二通孔转动,使第二通孔转离活塞中的第一通孔,完成密封,随后向左推动顶槽,顶槽带动转轴、转轴套、活塞和转板向左移动,将消毒液推入消毒液输出管,消毒液通过透水孔注入海绵清洁套中,随后对孕妇进行消毒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可以通过对顶槽的调节可以固定每次注入海绵清洁套的消毒液的量,既可以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提高效率,又可以避免消毒液的浪费,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槽右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槽俯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妇产检查用会阴消毒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左端插接有消毒液输出管2,消毒液输出管2的侧壁均匀开设有透水孔3,消毒液输出管2的外侧壁套接有海绵清洁套4,装置主体1的内腔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挡块5,通过挡块5限制活塞6的最大移动距离,从而控制活塞6推入消毒液输出管2的消毒液的量,装置主体1的内腔侧壁滑动安装有活塞6,活塞6的右侧壁与挡块5的左侧壁紧密贴合,活塞6的左侧面开设有转板凹槽7,活塞6的右侧面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的左端与转板凹糟7相连通,活塞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轴套9,转轴套9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底槽10,装置主体1的内腔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滑轨11,滑轨11中滑动安装有滑块12,且滑块12的内侧面固定安装于活塞6,转板凹槽7的内侧面插接有转板13,转板13的左侧面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的右端与第一通孔8的左端相连通,转板1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的右端贯穿活塞6、转轴套9和底槽10固定安装有顶槽16,顶槽16的内腔侧壁与底槽10的外侧壁紧密贴合,转轴15的外侧壁与转轴套9的内腔侧壁紧密贴合,底槽10的内腔左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3,底槽10的内腔左侧面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17,通过第一限位块23和第二限位块17对推板20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防止推板20转动过度,底槽10的内腔左侧面后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固定板18,弹簧固定块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24,弹簧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块19,顶槽16的内腔右侧面后端固定安装有推板20,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右端插接有胶塞25。

具体而言,推板20的上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泡沫缓冲层21,防止推板20与第一限位块23和第二限位块17发生直接碰撞。

具体而言,顶槽16的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润滑层22,使顶槽16的转动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过程:

首先拔出胶塞25,向装置主体1中注入消毒液,随后将胶塞25插接于装置主体上表面,转动顶槽16,顶槽16带动推板20转动,推板20与顶块19贴合并且压缩弹簧24,直至推板20与第二限位块17相贴合,顶槽16的转动带动转轴15和转板13转动,转板13带动第二通孔14转动,使第二通孔14与活塞6中的第一通孔8相连通,随后向右拉动顶槽16,顶槽16带动转轴15、转板13、活塞6和转轴套9向右移动,活塞6通过滑块12在滑轨11中向右滑动,直至活塞6的右端与挡块5相贴合,随后松开顶槽16,弹簧24推动顶块19,顶块19推动推板20使推板20转动,推板20带动顶槽16转动,顶槽16带动转轴15和转板13转动,转板13带动第二通孔14转动,使第二通孔14转离活塞6中的第一通孔8,完成密封,随后向左推动顶槽16,顶槽16带动转轴15、转轴套9、活塞6和转板13向左移动,将消毒液推入消毒液输出管2,消毒液通过透水孔2注入海绵清洁套4中,随后对孕妇进行消毒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