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522发布日期:2019-04-29 12:4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消化道肿瘤的病发率越来越高,人们对无痛胃肠镜的认知与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胃肠镜的检查量与日俱增。

无痛胃肠镜采用一种新的无痛技术,使病人可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更加便于胃肠内部的观察,因此,无痛胃肠镜项目的检查量更加不断提升。

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患者除肠道准备、更换胃肠镜专用裤之外,护士还需要额外给做无痛胃肠镜的患者输液,在患者换裤子的过程中,需要脱下自己身上的裤子再穿上胃肠镜专用裤。对于这一工作环节,当患者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先让患者换好专用裤之后再输液,则导诊护士工作的程序容易与普通胃肠镜的患者混淆,这样也影响了其他患者的检查速度;如果在输液过程中进行更换,则患者很容易因手部不恰当的活动而引起局部肿胀,甚至需要进行二次穿刺;如果采用传统的输液固定板,其一般为一长方形小木板,固定起来之后不但上肢活动受限,而且患者难以进行更换专用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的验证,对同一技术领域内的产品结构提出进一步研发与设计的技术方案,这些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完全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同一技术领域的众多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提高技术方案的可拓展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既可使输液患者可自行更换胃肠镜专用裤而不影响输液过程,还可避免患者因更换专用服而导致导诊护士工作程序出现失误,同时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用于固定支撑患者输液一侧肢体的手部,具有一支撑体并且使手部平放于所述支撑体的上表面,所述手掌固定托包括:

若干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表面的手指接触位置,每两个相邻的前凸起部之间形成一放置手指的指位,并且使放入所述指位内手指的指间关节于对应指位外侧进行活动;

手腕固定部,包括沿着所述支撑体外边缘设置的外沿凸起部,所述外沿凸起部于所述支撑体上表面围成一手腕部接触区域;

若干固定带,其中至少一根固定带设置于所述手腕部接触区域并且使所述手腕部紧固在所述支撑体上表面。

对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除所述手腕部接触区域的至少一根固定带之外,其余固定带设置于所述指间关节与所述手腕部接触区域之间;

每个手指的指间关节均处于对应指位的外边缘,并且使所述手指的指尖与指间关节之间的指段可伸展或弯曲;

所述前凸起部设置为四个并且形成三个指位,分别用于放置患者输液一侧肢体的手部的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

所述支撑体底面具有可更换标识层。

对于以上具有任一项附加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所述支撑体的长度延伸至腕关节向手臂的方向5cm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相应地实施为:

所述支撑体底面中心部位设置一硬质支撑块;前凸起部所在位置处的支撑体底面、手腕部所在位置处的支撑体底面分别设有一弹性支撑块。

另外,还可实施为,所述支撑体上表面中心位置处设置一凹面,并且使平放的手部与支撑体上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有益效果为:

⑴针对需要做无痛胃肠镜待查患者在检查前进行输液的情况,使用该多功能手掌固定托,可避免患者因更换专用服而容易导致导诊护士工作程序出现失误,避免患者二次穿刺;

⑵有利于提高患者输液的体感舒适度,适用于内镜中心、以及门诊的输液过程;

⑶由于固定托的手部指间关节可活动,并且手腕部紧固,因而,能够辅助另外一只手自行更换专用服,既能确保无痛胃肠镜待查患者顺畅地完成整个输液过程以及更换专用服,还能在完成输液过程之后,确保能与导诊护士的工作程序相配衬,避免出现不同待查患者混淆的现象。

(4)多功能手掌固定托在使用完后,可以浸泡消毒,重复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述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所述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体;2、弹性魔术带;3、硬质支撑块;4、弹性支撑块;5、标识层;6、防滑层;7、凹面;8、孔位;

11、前凸起部;12、外沿凸起部;13、前边缘部。

100、手掌部;200、指间关节;300、手腕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所实施的技术手段要达到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需要做无痛胃肠镜待查患者在检查前进行输液的环节中,常因要更换专用服而致使导诊护士工作程序出现失误、患者二次穿刺率提高、以及患者输液的体感不舒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手掌固定托的技术方案,其在应用于同一内镜中心或门诊的输液过程中,既能完全确保无痛胃肠镜待查患者在保持较高舒适度的基础上顺畅地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并更换专用服,还能在完成输液过程之后,确保能与导诊护士的工作程序相配衬,以避免出现不同待查患者混淆的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用于支撑患者输液肢体部位的支撑体1,该支撑体1形状具备一定的人性化设计,优选用于支撑手掌部100,其材质可选用成本较低的环保材料。

对于以上设置的支撑体1结构进行分析:

所实施的支撑体1上表面的外边缘具有一圈外沿凸起部12,从而在支撑体1上表面围成用于与放在支撑体1上表面的手掌相接触的固定区域,相应地,为配合人体手掌部100的形状,在支撑体1前端部位增加若干前凸起部11,每两相邻的前凸起部1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手指的指位,从而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可通过设置四个前凸起部11,让人体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这三个指段夹持于对应的指位内,而大拇指与小拇指则分别处于支撑体1的两侧边缘上,在这个具备人性化设计的方案中,当患者手掌部100置于支撑体1上表面时,大、小拇指的关节活动不会受到限制,其关节部位可灵活自如地弯曲,对于其余的三根指段,亦可使其相应的指间关节200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

为提高手部使用时的舒适度以及增强手指前部关节部位的灵活弯曲,对于支撑体的尺寸具体实施为:

所实施的支撑体1的长度范围足以覆盖从指间关节200先经过手掌部100再延伸至末端腕部关节部位,并且具体可延伸至腕关节由外向内5cm位置处(此处的由外向内是以手部为参照,即从指尖延伸至手臂的方向),所实施的支撑体1宽度以普通人的手掌为准,优选实施为10cm;

进一步地,所实施的支撑体1上表面边缘处设置固定带,固定带可采用弹性魔术带2,使用时,当患者待输液的手部固定后,用弹性魔术带2将手部加强固定,弹性魔术带2位置与数量可根据不同患者手掌的大小而设置,优选实施为两条,其中,至少有一条固定在手腕部300,从而当患者更换专用裤时,腕关节保持静止不动,不会影响输液过程。

对于以上设置的支撑体1结构进一步分析:

所实施的支撑体1底面中心设置一硬质支撑块3,其材料可选用硬质塑料,其位置若以人手部作为参照,则处于手掌的手心范围内,该硬质支撑块3用于对支撑体1底部加强支撑作用;同时,前凸起部11所在位置处的支撑体1底面、手腕部300所在位置处的支撑体1底面分别设有弹性支撑块4。

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由于指间关节200与指尖之间的指段能够灵活地向下弯曲,大、小拇指部位可自如地活动,因而,当手部放置在支撑体1上表面并且通过弹性魔术带2固定之后,利用大、小拇指以及其余三根手指各自的部分指段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特别是针对无痛胃肠镜患者,能够自行更换专用裤,然后直接由护士引导至下一检察环节,即便在输液过程中,也能极大地降低出现二次穿刺的概率。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是在实施例一所实施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进一步补充,与实施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个构思,并且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具体实施内容为:所实施的支撑体1底面具有一可更换的标识层5,具体实施时,该标识层5可采用魔术扣固定,所实施的标识层5固定在硬质支撑块3外部,标识层5上具有用于分辨患者的号码标识,即便在意外出现不同患者混淆的状况下,通过直观地查看标识层5上的标识,也能直接引导患者有序就诊检查,特别是针对无痛胃肠镜在准备阶段的输液前、输液后或输液过程中已经更换好专用裤的患者,与普通胃肠镜的患者无需输液且已经更换好专用裤的患者,既能通过该手掌固定托来分辨患者类型,也能更进一步地分辨无痛胃肠镜患者的顺序。

本实施例二所实施的其它相应的技术特征,可参照实施例一所实施的相应技术手段或在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是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实施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进一步补充,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个构思,并且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具体实施内容为:所实施的支撑体1底面增加防滑层6,具体实施时,该防滑层6可固定在硬质支撑块3外部或标识层5外表面,以防止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手部滑动的状况而影响输液效果。

本实施例三所实施的其它相应的技术特征,可参照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实施的相应技术手段或在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是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实施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进一步补充,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个构思,并且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具体实施内容为:所实施的支撑体1上表面中心位置处设置一凹面7,其目的在于,当手部固定在支撑体1之后,在手心与支撑体1上表面之间能够留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内可塞入用于保暖的物品,例如,加热垫、暖宝宝等,从而确保胃肠镜患者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手部依然保暖。

本实施例四所实施的其它相应的技术特征,可参照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实施的相应技术手段或在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是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实施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进一步补充,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个构思,并且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具体实施内容为:所实施的支撑体1侧面设置一孔位8,其目的在于,当手部固定在支撑体1之后,该孔位8内可塞入用于保暖的物品,例如,加热垫、暖宝宝等,从而确保胃肠镜患者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手部依然保暖,在技术手段上,与实施例四实施的技术手段区别在于,前者为手部与保暖用品直接接触,本实施例五则是非直接接触。

本实施例五所实施的其它相应的技术特征,可参照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实施的相应技术手段或在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所述的医用多功能手掌固定托,是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实施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进一步补充,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个构思,并且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具体实施内容为:三根指段所在支撑体1的前部设置前边缘部13,该前边缘部13采用柔软易变形的材料制成,如柔软的橡胶条等,当手指前段向下弯曲时,该前边缘部13因比较柔软而被指间关节200向下压紧,丝毫不会阻挡指间关节200的活动,反而会对手指前段向下的弯曲起到一定缓冲作用,相比硬支撑,使用更加灵活。

本实施例六所实施的其它相应的技术特征,可参照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实施的相应技术手段或在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或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恰当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具有”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或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①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之外,例如,采用支撑体与各个凸起部形成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医用输液方面;②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部分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相同,例如,将各个支撑块的形状、尺寸、位置进行适当的变换;③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可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外;④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