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888发布日期:2019-04-29 12:4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给药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并且被用到治疗上,外治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其被使用的频率更是越来越频繁。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者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患处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外治法和内治法治疗机理相同,但是给药途径不同。外治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者黏膜,使之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然而,现有的将药物涂抹至皮肤或者粘膜处的手段通常为:先采用棉签蘸取药物,然后再将药物涂抹至患者身上。但是,这样子的涂抹方法具有以下几个问题:(1)在人体的一些较深的部位(例如:耳道、尿道、肛门)用药时,想要准确的将药物涂抹至患处,有时需要借助其他内窥仪器来确认需要涂抹药物的准确位置,然后才能进行涂抹,操作繁琐,这就造成了患者在没有旁人辅助的情形下,难于自己独立完成涂抹药物的过程;(2)使用内窥镜辅助上药时,会出现将棉签上的药物涂抹到内窥镜上而造成浪费的情况;(3)采用棉签将药物涂抹至患处时,难以保证涂抹的均匀程度,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因此,亟需一种便于患者自助操作同时又保证涂抹均匀的给药器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涂抹患者身体深处皮肤或者粘膜且同时又保证涂抹均匀的给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给药器,可用于涂抹药物,其中,所述给药器包括枪体、推药杆以及与所述枪体的端部连接的喷嘴,所述枪体具有用于盛放药物的容置腔,所述喷嘴具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内腔,所述喷嘴的表面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内腔贯通连接,所述推药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枪体且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中。

较佳地,所述喷嘴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贯通孔位于所述凹槽中。

较佳地,所述凹槽在垂直于所述喷嘴的长度方向的投影呈圆弧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喷嘴包括沿着所述喷嘴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向周侧凸伸的第一凸部和设于所述喷嘴的端部向外凸伸的第二凸部。

较佳地,若干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喷嘴上绕所述喷嘴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贯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凸部上。

较佳地,所述枪体包括放置槽体以及驱使所述推药杆于所述容置腔中滑动的注射机构,所述放置槽体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容置腔设于所述放置槽体,所述喷嘴开设有内腔的一端与所述放置槽体的一端开口相对齐地安装在一起,所述注射机构安装于所述放置槽体的另一端,所述推药杆由所述放置槽体的另一端开口伸入所述容置腔中。

较佳地,所述注射机构包括安装座、把手和顶推件,所述把手与所述安装座枢转连接,所述顶推件和所述把手可枢转地连接,所述顶推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推药杆穿过的安装孔。

较佳地,所述顶推件和所述放置槽体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将推动件复位的复位弹簧。

较佳地,所述注射机构还包括限位块和弹性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安装座枢转连接并开设有供所述推药杆穿过的限位孔,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限位块之间并抵压所述限位块。

较佳地,所述放置槽体靠近所述注射机构的一端向所述把手方向凸伸有限制所述把手的顶端向前移动的抵压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包括给药器包括枪体、推药杆以及与枪体的端部连接的喷嘴,枪体具有用于盛放药物的容置腔,喷嘴具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内腔,喷嘴的表面开设有贯通孔,贯通孔与内腔贯通连接,推药杆滑动连接于枪体且一端位于容置腔中。因此,通过将需要涂抹的药物放置于容置腔内,然后在推药杆的作用下将容置腔内的药物挤进喷嘴的内腔处,进而通过贯通孔而喷涂于患者的身体上,无需配合内窥镜使用,操作简单,患者可自助进行上药,也避免了将药物涂抹到内窥镜上的情况。另外,可根据患者的患处的深浅程度对应更换不同的喷嘴;同时,在涂抹药物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需要挤压适量的药物,不会造成药物的浪费;并且挤出的药物在患处可以保证较均匀的分布,避免了因涂抹不均而造成患者身体恢复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的喷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喷嘴在垂直于喷嘴的长度方向的投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100可用于涂抹药物,其中,给药器100包括枪体10、推药杆20以及与枪体10的端部连接的喷嘴30。较优的是,喷嘴30与枪体10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每次对应患者身体深度不同的患处对应地更换不同长度的喷嘴30,但不限于此。枪体10具有用于盛放药物的容置腔100a,喷嘴30具有与容置腔100a连通的内腔30a,喷嘴30的表面开设有贯通孔30b,贯通孔30b与内腔30a贯通连接,推药杆20滑动连接于枪体10且一端位于容置腔100a中。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涂抹的药物可连同其软质的包装一起放置于容置腔100a内,在外力的作用下将软质包装内的药物挤压进喷嘴30处;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100还可额外增加与容置腔100a配合使用的软质的储药罐,在使用给药物器前先将药物倒进储药罐内,然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将储药罐内的药物挤进喷嘴30内,但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2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喷嘴3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31、沿着喷嘴3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向周侧凸伸的第一凸部32和设于喷嘴30的端部向外凸伸的第二凸部33。具体地,若干第一凸部32在喷嘴30上绕喷嘴30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第一凸部32在垂直于喷嘴30的长度方向的投影处呈十字型结构,但不限于此,第一凸部32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有多个。较优的是,凹槽31设于相邻两第一凸部32之间,但不限于此。如图3所示,凹槽31在垂直于喷嘴30的长度方向的投影呈圆弧形结构,但不限于此。该圆弧形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100在使用时避免了因误操作而戳伤患者的患处,避免了二次伤害。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31在垂直于喷嘴30的长度方向的投影还可以为折线形或者波浪形结构等。更具体地是,本实施例中的贯通孔30b具有若干个,至少一部分贯通孔30b位于凹槽31中,另一部分贯通孔30b位于第二凸部33上,但不限于此。当然,贯通孔30b还可设于喷嘴30上的任意一处,例如可设在第一凸部32上,在此并不作进一步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若干第一凸部32在喷嘴30上绕喷嘴30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因此,位于两第一凸部32之间的凹槽31也必定绕喷嘴30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100在使用时可最大程度的保证涂抹患者的患处更加均匀。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枪体10包括放置槽体11以及驱使推药杆20于容置腔100a中滑动的注射机构12。放置槽体11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容置腔100a设于放置槽体11,喷嘴30开设有内腔30a的一端与放置槽体11的一端开口相对齐地安装在一起,注射机构12安装于放置槽体11的另一端,推药杆20由放置槽体11的另一端开口伸入容置腔100a中。

请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注射机构12包括安装座121、把手122、顶推件123、限位块124和弹性件125。把手122与安装座121枢转连接,顶推件123和把手122可枢转地连接,顶推件123上开设有供推药杆20穿过的安装孔123a。与此同时,限位块124与安装座121枢转连接并开设有供推药杆20穿过的限位孔124a,弹性件125安装于安装座121与限位块124之间并抵压限位块124。即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的推药杆20沿从前到后的方向依次穿过容置腔100a、安装孔123a以及限位孔124a,但不限于此。具体地,推药杆20伸进容置腔100a的一端安装有一活塞21,以便于与软质的储药罐一起配合使用,更加均匀地将药物推送出去。在本实施例中,顶推件123和放置槽体11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将推动件复位的复位弹簧1231,但不限于此,除了弹簧外,还可为其他具有弹性的零部件,在此并不一一赘述。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在使用时,通过把手122推动顶推件123旋转至一定距离后,由于顶推件123与推药杆20之间摩擦力增大,此时顶推件123带动推药杆20向容置腔100a内进给;当进给完成后,松开把手122,此时复位弹簧1231弹出顶推件123并将弹性件125复位,以供下一次挤压使用。当需要安装或更换储药罐时,可按动限位块124,然后将推药杆20从容置腔100a内抽出后,放开限位块124,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限位块124始终限制推药杆20沿容置腔100a的方向滑动。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槽体11靠近注射机构12的一端向把手122方向凸伸有限制把手122的顶端向前移动的抵压部111。以防止把手122带动顶推件123旋转幅度过大而损坏推药杆20。

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100的容置腔100a、内腔30a以及贯通孔30b的形状并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为圆柱形、锥形等。贯通孔30b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多个,但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给药器包括给药器包括枪体10、推药杆20以及与枪体10的端部连接的喷嘴30,枪体10具有用于盛放药物的容置腔100a,喷嘴30具有与容置腔100a连通的内腔30a,喷嘴30的表面开设有贯通孔30b,贯通孔30b与内腔30a贯通连接,推药杆20滑动连接于枪体10且一端位于容置腔100a中。因此,通过将需要涂抹的药物放置于容置腔100a内,然后在推药杆20的作用下将容置腔100a内的药物挤进喷嘴30的内腔30a处,进而通过贯通孔30b而喷涂于患者的身体上,无需配合内窥镜使用,操作简单,患者可自助进行上药,也避免了将药物涂抹到内窥镜上的情况。另外,可根据患者的患处的深浅程度对应更换不同的喷嘴30;同时,在涂抹药物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需要挤压适量的药物,不会造成药物的浪费;并且挤出的药物在患处可以保证较均匀的分布,避免了因涂抹不均而造成患者身体恢复慢的情况。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