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丝固定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3247发布日期:2019-05-07 21:1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导丝固定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导丝固定钳。



背景技术:

介入手术以其微创、迅速、有效等优势在血管疾病、肿瘤及非血管疾病等领域飞速开展。在介入手术中,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是必需设备。一台介入手术会应用到多种不同规格的导丝,导丝的长度多在150cm-300cm之间,多数导丝在同台手术中会反复替换应用。由于导丝具有一定强度,不易弯曲,临床中换用导丝时常易发生导丝滑脱、移位情况,使导丝从无菌手术区失落于有菌区,影响手术操作过程。

此外,术者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用双手固定导丝,不易把握导丝走向,在操作过程中导丝可能发生横向移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全新夹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导丝固定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导丝固定钳,包括:包括钳柄(1)、钳轴(2)和钳头(3);所述钳头(3)包括导丝通孔(4)、导丝夹板(6)和橡皮缓冲垫(5);

所述导丝通孔(4)由两个嵌头的半圆柱部围成;

所述导丝夹板(6)的钳夹面上设置有多个点状凸起,并均匀排列在钳夹面上;

所述橡皮缓冲垫(5)覆盖在导丝夹板(6)的钳夹面上,且在橡皮缓冲垫(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钳夹面上的点状凸起穿过橡皮缓冲垫(5)上的小孔露出于橡皮缓冲垫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导丝固定钳中设置有带橡皮缓冲垫的导丝夹板可以钳夹导丝,导丝夹板可在手术中需要时固定导丝、盘绕导丝,防止导丝在不需要移动时移位、滑落;

导丝通过可固定导丝于手术单上,夹闭钳头,此时导丝不能横向移位,有效防止导丝滑落,但可以纵向进退、轴向扭转,不影响术者操作;

在钳夹导丝时,由于橡皮垫的缓冲作用,该钳对导丝的形状没有改变,对导丝涂层不会造成剐蹭,避免对导丝造成损伤;该钳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可消毒后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导丝固定钳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钳头的导丝夹板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新型导丝固定钳结构,包括:钳柄1、钳轴2和钳头3;所述钳头3包括导丝通孔4、导丝夹板6和橡皮缓冲垫5;

所述导丝通孔4由两个嵌头的半圆柱部围成;钳头夹闭后,导丝不能横向移位,有效防止导丝滑落,但可以纵向进退,轴向扭转,不影响术者操作。

所述导丝夹板6的钳夹面上设置有多个点状凸起(如图2所示),并均匀排列在钳夹面上;

所述橡皮缓冲垫5覆盖在导丝夹板6的钳夹面上,且在橡皮缓冲垫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钳夹面上的点状凸起穿过橡皮缓冲垫5上的小孔露出于橡皮缓冲垫外。

上述导丝通孔4由筒装金属绕成;且导丝通孔4的内径为5mm,但不仅限于此。

上述导丝夹板6为矩形,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设计为其它适合的形状,大小为30mm*40mm,但不仅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导丝夹板的大小。

上述导丝夹板6的外侧面为光滑设置,钳夹面的点状凸起呈矩阵排列,每两点点状凸起间的间隔距离为1-2mm。

上述橡皮缓冲垫5的厚度为1-2mm。

上述钳柄1分别包括两个指圈和两个卡齿条,用于钳夹和调节松紧度。

上述钳轴2连接钳柄1和钳头3,并以螺丝固定两钳柄1。

上述钳柄1、钳轴2和钳头3由强度适中的合金材料制成。

上述橡皮缓冲垫5由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导丝进入动脉后,术者如有固定导丝需要,可将剩余过长导丝盘绕在导丝夹板6的点状凸起上,并钳夹于手术单上,防止导丝移位或滑落至污染区。

术者需要操作导丝时,可将导丝放置于导丝通孔4处并夹闭钳头,固定于手术单上,钳头夹闭后,导丝不能横向移位,有效防止导丝滑落,但可以纵向进退、轴向扭转,不影响术者操作;此时仍可将剩余过长导丝盘绕在另一把导丝固定钳的导丝夹板6的点状凸起上,防止剩余导丝滑落至污染区。

当术者取出导丝后,可将整个导丝盘绕于导丝夹板6的点状凸起上并夹闭钳头,防止导丝滑落。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