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舌咬伤的气管插管咬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9500发布日期:2019-04-24 00:20阅读:1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舌咬伤的气管插管咬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舌咬伤的气管插管咬嘴。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通常气管插管会增加一个咬嘴,避免病人牙齿咬住气管插管导致气管无法通气,而带咬嘴的气管插管病人易将舌头伸在下牙齿与咬嘴之间,发生舌咬伤。为了避免此类状况发生,本实用新型对一次性咬嘴进行了优化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舌咬伤的气管插管咬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舌咬伤的气管插管咬嘴,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为圆台状且其内部开设有中间通道,所述导管固定连接挡齿板,在挡齿板一侧设有弧形状的挡舌片,所述挡舌片设于所述导管下方且与所述导管定点铰接,所述挡舌片与导管下端形成的空间为压舌空间,所述导管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气管插管的凹槽,所述导管的后端连接防滑板,所述防滑板上设有防滑纹路,所述防滑板上设有与中间通道相连通的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上下两侧错位开设有上咬槽和下咬槽,所述上咬槽宽度等于下咬槽宽度且为8~13mm,所述上咬槽与所述导管右端的距离大于下咬槽与所述导管右端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上咬槽和下咬槽内分别固定有上齿垫和下齿垫。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的左右两端面作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一侧开设有通孔,弹性绳穿过所述通孔且弹性绳的两端设有结头,所述结头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挡齿板关于所述导管中心对称且其长度为17mm。

作为优选,所述挡齿板上设有一对关于所述导管中心对称的圆形通孔,弹绳穿过所述通孔且弹绳的两端设有固定结头,所述固定结头直径大于所述圆形通孔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长62mm。

作为优选,所述挡齿板距离导管一端面距离为18mm,距离另一端面距离为44mm。

作为优选,所述挡舌片采用医用胶制造而成,所述医用胶为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朗,新型基材树脂PUPMA中的一种。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咬嘴上增加挡舌片来防止病人在烦躁、昏迷、抽搐时将舌尖伸入咬嘴与下牙之间从而导致的舌咬伤,从而保证患者安全;并且本实用新型当中的导管为六棱台状且两端面作倒角,倒角的设计便于在病人昏迷时将导管伸入到口腔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为导管,2为中间通道,3为挡齿板,4为挡舌片,5为通孔,6为弹性绳,7为结头,8为下咬槽,9为上咬槽,10为下齿垫,11为上齿垫,12为防滑板,13为凹槽,14为压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防舌咬伤的气管插管咬嘴,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为多棱台状且其内部开设有中间通道2,中间通道2用于嘴部的通气换气,所述导管1固定连接挡齿板3,在挡齿板3一侧设有弧形状的挡舌片4,,所述挡舌片4设于所述导管下方且与所述导管1关于定点A铰接,所述挡舌片与导管下端形成的空间为压舌空间14,所述导管1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气管插管的凹槽13,所述导管1一侧开设有通孔5,弹性绳6穿过所述通孔5且弹性绳6的两端设有结头7,所述结头7直径大于所述通孔5直径。气管插管通过凹槽13进行安装。如图5所示,所述导管1的后端连接防滑板12,所述防滑板12上设有防滑纹路。防滑板12的设计主要是便于使用者将导管拿住,便于将导管伸入到患者口腔内以及气管的安装等。弹性绳6由于其两端结头7直径大于所述通孔5直径使得其不会从通孔中掉出,使用时无需穿绳,可以直接取出使用。使用时,先将导管1伸入到口腔中,随后通过弹性绳6绑于耳朵或后脑处,将气管插管咬嘴固定,挡舌片4可以将舌头压住,避免咬伤舌头。

进一步,如图3所示的,所述导管1上下两侧错位开设有上咬槽9和下咬槽8,所述上咬槽9宽度等于下咬槽8宽度且为8~13mm,所述上咬槽9与所述导管1右端的距离大于下咬槽8与所述导管1右端的距离。所述上咬槽9和下咬槽8内分别固定有上齿垫11和下齿垫10。设计了上咬槽9和下咬槽8,上咬槽9和下咬槽8对应人体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进行设计,使用时牙齿处于咬槽内,上下咬槽内还设有上下齿垫,进一步的增强了舒适度,同时也避免了咬伤舌头事故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导管1左右两端面作倒角。倒角的设计有利于导管的破齿而入。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齿板3关于所述导管1中心对称且其长度为17mm。所述导管1长62mm。所述挡齿板3距离导管一端面距离为18mm,距离另一端面距离为44mm。上述尺寸针对于成人正常嘴型以及齿形设计,适用于绝大多数成人患者的使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挡舌片4采用医用胶制造而成,所述医用胶为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朗,新型基材树脂PUPMA中的一种。采用无毒且具备粘性的材料设计,能够有效地压住舌头,使得处于昏迷等状态的患者不会咬伤舌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另外一种固定咬嘴的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挡齿板3上设有一对关于所述导管中心对称的圆形通孔15,弹绳16穿过所述通孔15且弹绳的两端设有固定结头17,所述固定结头17直径大于所述圆形通孔15直径。将圆形通孔15设于挡齿板3上,配合弹绳16进行咬嘴的固定。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