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科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266发布日期:2019-06-11 23:4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科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喂药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科喂药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童口服用药,还是传统的用水送服的办法,但是由于儿童舌头上分部有10000个味蕾,而成人才有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较少,对成为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所以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较成人敏感,尤其药物大多数均较苦,导致儿童对药物难以下咽,明显对服用出现排斥动作,所以为了使得儿童更好的服用药物,急需研究出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科喂药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科喂药器,采用喂药管上部长度方向中线位置一端设置有注药管的结构,通过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以及密封胶塞的作用来实现导药管的上下运动,从而解决加药以及密封问题;采用注药管内部设置有注药装置的结构,通过第一通孔将药液加入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部,从而完成装药;采用第一滑槽内部设置有送药装置的结构,通过弧形拉环对限位卡杆和密封胶塞的作用来推动药液向前运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喂药管;喂药管上部长度方向中线位置一端设置有注药管;注药管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注药管内部上部设置有第一卡槽;喂药管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下部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滑槽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和限位滑块;第一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滑槽内表面和限位滑块卡接;限位滑块与第二滑槽之间采用滑动连接;第二滑槽上部设置有置药垫板和置药推板;置药垫板与置药推板之间采用面接触;置药推板上部设置有方形药槽;喂药管上部长度方向居中位置设置有第一遮挡板;第一遮挡板一侧与喂药管卡接;第一遮挡板另一侧与置药垫板和第二滑槽卡接;第一遮挡板上部开有第三通孔;注药管内部设置有注药装置;第一滑槽内部设置有送药装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注药装置包括药塞、第二压缩弹簧和导药管;药塞上部设置有手柄;手柄周圈均匀设置有防滑纹;药塞为上宽下窄的凸台形状;药塞与导药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导药管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接;导药管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注药管滑动连接;导药管下部设置有球形接头;球形接头上部均匀设置有第四通孔。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送药装置包括弧形拉环、第二遮挡板、限位卡杆、密封胶塞、第一限位推杆和第二限位推杆;第二遮挡板两端分别与弧形拉环和限位卡杆卡接;限位卡杆采用由窄到粗的设计,密封胶塞与限位卡杆卡接;密封胶塞前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推杆和第二限位推杆。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胶塞与第一卡槽滑动连接;密封胶塞与球形接头之间采用面接触;第一限位推杆穿过第三通孔与置药推板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推杆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推杆与限位滑块之间采用面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手柄周圈均匀设置有防滑纹,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装药时药塞便于拆卸;2、药塞为上宽下窄的凸台形状,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药塞与导药管之间紧密配合;3、导药管下部设置有球形接头,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增大进药空间;4、球形接头上部均匀设置有第四通孔,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进药速率;5、第二遮挡板两端分别与弧形拉环和限位卡杆卡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令使用者舒适的把持;6、第一限位推杆穿过第三通孔与置药推板滑动连接,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置药推板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科喂药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科喂药器喂药管结构剖面图。

图3为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科喂药器送药装置示意图。

图4为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科喂药器注药装置示意图。

图中:1、喂药管;2、注药装置;3、送药装置;101、注药管;102、第一通孔;103、第一卡槽;104、第一滑槽;105、第二滑槽;106、第二通孔;107、第一压缩弹簧;108、限位滑块;109、置药垫板;110、置药推板;111、方形药槽;112、第一遮挡板;113、第三通孔;201、药塞;202、第二压缩弹簧203、导药管;204、手柄;205、防滑纹;206、第二卡槽;207、球形接头;208、第四通孔;301、弧形拉环;302、第二遮挡板;303、限位卡杆;304、密封胶塞;305、第一限位推杆;306、第二限位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3所示,包括喂药管1;喂药管1上部长度方向中线位置一端设置有注药管101;注药管101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02;注药管101内部上部设置有第一卡槽103;喂药管1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104和第二滑槽105;第二滑槽105下部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通孔106;第二滑槽105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107和限位滑块108;第一压缩弹簧107两端分别与第二滑槽105内表面和限位滑块108卡接;限位滑块108与第二滑槽105之间采用滑动连接;第二滑槽105上部设置有置药垫板109和置药推板110;置药垫板109与置药推板110之间采用面接触;置药推板110上部设置有方形药槽111;喂药管1上部长度方向居中位置设置有第一遮挡板112;第一遮挡板112一侧与喂药管1卡接;第一遮挡板112另一侧与置药垫板109和第二滑槽105卡接;第一遮挡板112上部开有第三通孔113;注药管101内部设置有注药装置2;第一滑槽104内部设置有送药装置3;注药装置2包括药塞201、第二压缩弹簧202和导药管203;药塞201上部设置有手柄204;手柄204周圈均匀设置有防滑纹205;药塞201为上宽下窄的凸台形状;药塞201与导药管20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导药管203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206;第二压缩弹簧202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槽103和第二卡槽206卡接;导药管203通过第二压缩弹簧202与注药管101滑动连接;导药管203下部设置有球形接头207;球形接头207上部均匀设置有第四通孔208;送药装置3包括弧形拉环301、第二遮挡板302、限位卡杆303、密封胶塞304、第一限位推杆305和第二限位推杆306;第二遮挡板302两端分别与弧形拉环301和限位卡杆303卡接;限位卡杆303采用由窄到粗的设计,密封胶塞304与限位卡杆303卡接;密封胶塞304前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推杆305和第二限位推杆306;密封胶塞304与第一卡槽103滑动连接;密封胶塞304与球形接头207之间采用面接触;第一限位推杆305穿过第三通孔113与置药推板110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推杆306与第二滑槽105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推杆306与限位滑块108之间采用面接触。

使用时,步骤一,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需要对儿童进行服药,而儿童又不太愿意配合时,可以使用本款一种能提高服药兴趣的儿童喂药器,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首先需要检查喂药器内部的弧形拉环301是否能够正常拉动,用以检测喂药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防止出现故障而吓坏儿童;

步骤二,如图2-4所示,使用者此刻需要将弧形拉环301向后拉,由于弧形拉环301通过第二遮挡板302与限位卡杆303卡接,第二遮挡板302的作用是便于使用者的食指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处顶在此处,便于对限位卡杆303施加作用力,然后一同将与限位卡杆303相卡接的密封胶塞304一同向后拉,待限位卡杆303的细径逐渐过渡到粗径时,限位卡杆303开始与第一通孔102内部导药管203下端的球形接头207开始面接触,并将球形接头207缓慢向上顶起,由于注药管101上部设置有第一卡槽103,且导药管203中部设置有第二滑槽105,且第一卡槽103与第二滑槽105之间卡接有第二压缩弹簧202,所以球形接头207上升的过程中,会对第二压缩弹簧202进行蓄力,而此刻使用者便可以捏住药塞201上部手柄204的防滑纹205处,然后将其旋开,缓慢将药液倒入其中,药液便沿着导药管203下端球形接头207出的第三通孔113流入第一滑槽104和第二滑槽105之中,待加药完毕之后缓慢向前推动限位卡杆303,球形接头207便会缓慢下滑,直至收入到第一通孔102内部;

步骤三,此刻将药粒放置在置药垫板109内部的方形药槽111之中,然后向前推动限位卡杆303,限位卡杆303便会带动密封胶塞304、第一限位推扞和第二限位推杆306向前运动,第一限位推杆305穿过第三通孔113与置药推板110卡接,此刻将置药推板110、置药垫板109和第二滑槽105放入儿童口中,由于苦味的味蕾分部在舌头的后部,为了较少苦味的作用,此刻继续推动限位卡杆303,此刻置药推板110便会带动置药垫板109上部的药粒送入儿童的舌头的深处,此刻第二限位推杆306推动限位滑块108并对第一压缩弹簧107进行压缩,此刻药液便沿着第二通孔106流入儿童舌头深处,从而完成服药,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药物的苦味对儿童的影响,提升服药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设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