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0081发布日期:2019-04-09 22:0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前臂的旋转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前臂病变,均有可能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前臂桡骨远端骨折也越来越多,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必然会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对前臂的旋转角度及旋转力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给患者生活上带来诸多不便。

为促进前臂旋转角度及旋转力量的尽可能恢复,一般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后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前臂旋转功能康复训练。而目前临床缺少能客观、准确、方便的评估患者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情况的装置。

专利文献CN206372051U,公开日2017.08.04,公开了一种前臂旋转角度测量器,由底板、约束带、手柄、定位块、L形轴、轴承座、摆杆、立板、铆钉、滑块指针、螺目、螺钉、尼龙搭扣及压板组成,矩形底板平面纵向一端固定有尼龙搭扣约束带,另一端横向固定有弧形刻度线的立板,刻度线对应约束带,螺钉穿过弧形通槽旋入螺母将两个滑块指针并列动配合固定在立板内平面上,滑块指针指向刻度线,底板平面中部纵向间隔固定两个轴承座,L形轴长端平行穿过轴承座指向立板中心下平面,L形轴长端端头的垂直立槽内插入立式摆杆,摆杆另一端插入滑块间的垂直间隙,L形轴短端垂直向上套入圆柱手柄,L形轴两侧有活动定位块定位。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直接读出并实时记录患者前臂旋转角度测量值。

专利文献CN205458696U,公告日2016.08.17,公开了一种夹腕式前臂旋转活动度测量仪,包括刻度圆盘、活动圆盘、一对夹腕垫、一对伸缩连接杆、一对圆形接头、角度指示箭头及圆形凹槽;圆形凹槽设在刻度圆盘内,圆形接头设在活动圆盘两侧,活动圆盘同心设在刻度圆盘内,伸缩连接杆连活动圆盘及夹腕垫,角度指示箭头设置在活动圆盘的顶部中央。该实用新型通过牢固夹持固定腕关节后测量活动圆盘在刻度圆盘上的活动角度来直观反应前臂的旋转活动角度,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准度高、临床实用性强的优点,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然而以上装置均用于前臂旋转角度的测量,目前未见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尤其是测量结果客观准确,测量过程简便快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设有内部带空腔的表盘主体,表盘主体的两个位置相对的侧面各设有圆形的且壁上装配了轴承的孔洞,所述的孔洞与表盘主体的空腔贯通;其中一个孔洞的外缘设有用于指示扭力值的角度标记;外缘设有角度标记的孔洞的外部设有手柄,所述的手柄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杆连接转轴固定杆,所述的转轴固定杆的中央位置连接转轴,所述的转轴垂直于手柄且转轴贯穿于两个孔洞的轴承内;转轴的下方固定扇形的转盘,且所述的转轴垂直于转盘所在的平面;所述的表盘主体的空腔的底面固定有上端带平衡垫片的弹簧,当所述的手柄处于竖直状态时,平衡垫片的上端端面与转盘弧形下缘的正中位置相切,平衡垫片的下端端面连接弹簧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的转盘其六点钟方向的半径为1cm,向三点钟或九点钟方向每增加1°半径增加1mm,转盘最长半径为10cm。

优选地,所述的弹簧的外周设有将弹簧包围在内部的弹簧固定器,所述的弹簧固定器由两个1/3管体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平衡垫片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凸台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凸台,所述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为圆柱形状,第一凸台的底面积大于第二凸台的底面积。

优选地,所述的转轴固定杆其中一个端部设有指示箭头,所述的指示箭头的顶点正好位于孔洞的外周线上。

优选地,十二点钟方向的角度标记为“0”千克,三点钟方向和六点钟方向的角度标记均为“180”千克,角度标记的最小刻度角度为1°。

优选地,所述的表盘主体的底面连接在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底座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的转轴固定杆为长方体片状结构,与表盘主体带角度标记的侧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的转轴固定杆与表盘主体带角度标记的侧面的间距为1-2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临床上测定患者前臂旋转功能的装置,可用于客观准确的测量患者前臂旋转扭力,评估和指导术后患者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其还具体包括以下优点:

1、转盘的形状和结构设计可保证手臂旋转扭力由手柄至弹簧的等比传送,因此实现了扭力值的直接读取,极大的方便了前臂旋转功能的测定;

2、平衡垫片可将转盘作用于弹簧的力量均匀分布在弹簧上,可以确保弹簧被均匀压缩,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3、所述的弹簧固定器能限制弹簧受力后向四周晃动,保证力在垂直方向上的传导,避免分散,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弹簧固定器由两个1/3管体组成,可方便从弹簧固定器的缝隙里观察弹簧形状,以在弹簧变形时及时更换,还便于测定过程中观测判断弹簧是否被均匀压缩,同时能最大程度的限制弹簧的晃动;

5、角度标记的具体位置设计、量程、最小刻度的设计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对前臂扭力值精确区分,便于数值的读取;

6、底座可方便将本实用新型的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固定在台面上,保持平稳状态,一方面防止其倾倒,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多次测量的基准相同,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可比性;

7、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外观规整、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表盘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中仅显示了转轴、转盘、平衡垫片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表盘主体 2.底座

21.底座固定孔 3.孔洞

4.角度标记 5.手柄

6.连杆 7.转轴固定杆

8.指示箭头 9.转轴

10.转盘 11.弹簧

12.平衡垫片 121.第一凸台

122.第二凸台 13.弹簧固定器

14.轴承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设有表盘主体1和底座2。所述的表盘主体1为立方体形状,内部为空腔;所述的底座2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四个边角位置各设有一个底座固定孔21;表盘主体1的底面连接在底座2上。表盘主体1其中两个位置相对的侧面的中央各设有一个圆形的孔洞3,所述的孔洞3与表盘主体1的空腔贯通。孔洞3的壁上装配有轴承14。其中一个孔洞3的外缘设有角度标记4,所述的角度标记4用于指示扭力值,其中十二点钟方向的角度标记为“0”千克,三点钟方向和六点钟方向的角度标记均为“180”千克,角度标记的最小刻度角度为1°,代表4千克。

请参见图2,图2是表盘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外缘设有角度标记的孔洞3的外部设有手柄5,所述的手柄5为圆柱体形状,手柄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杆6连接转轴固定杆7,所述的手柄5和转轴固定杆7之间形成一个缝隙。所述的转轴固定杆7为长方体片状结构,与所述的表盘主体1侧面平行,间距为1-2mm。转轴固定杆7其中一个端部设有指示箭头8,所述的指示箭头8的顶点正好位于孔洞3的外周线上。所述的转轴固定杆7的中央位置连接转轴9,所述的转轴9垂直于转轴固定杆7且转轴9贯穿于两个孔洞3的轴承14内。转轴9的下方固定一个扇形的转盘10,转轴9垂直于转盘10所在的平面。所述的表盘主体1空腔的底面还固定一根弹簧11,所述的弹簧11的轴向垂直于表盘主体1的底面。弹簧11的上端固定有一个平衡垫片12,所述的平衡垫片12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凸台12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凸台122,所述的第一凸台121和第二凸台122均为圆柱形状,第一凸台121的底面积大于第二凸台122的底面积。当所述的手柄5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的第一凸台121的上端端面与转盘10弧形下缘的正中位置相切。第二凸台122的下端端面连接弹簧11的上端。

请参见图3,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中仅显示了转轴、转盘、平衡垫片和弹簧。所述的转盘10其六点钟方向的半径(即图3中虚线)为1cm,向三点钟或九点钟方向每增加1°,半径增加1mm,转盘10的最长半径为10cm。所述的转轴9经过转盘10弦的中点。

再请参见图2,所述的弹簧11的外周还设有弹簧固定器13,所述的弹簧固定器13的下端垂直固定在表盘主体1空腔的底面。弹簧固定器13由两个1/3管体组成。弹簧固定器13将弹簧11包围在内部,与弹簧的最近距离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为:通过底座2上的底座固定孔21将本实用新型的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固定于水平且稳固的台面上,对于需要测定前臂旋转力量的患者,令其坐在可调节高度的椅子上,面对表盘主体1带有角度标记的侧面,手指穿插到手柄5和转轴固定杆7之间的缝隙内进而抓握住手柄5,调节椅子高度至手臂垂直于表盘主体1带有角度标记的侧面,然后旋转手臂带动手柄5旋转,转轴固定杆7同步旋转,进而带动转轴9转动,所述的转盘10在转轴9的带动下发生旋转,由于在旋转时垂直于表盘主体1底面的半径长度是逐渐增加的,因此压迫平衡垫片12,平衡垫片12传导转盘10的力给弹簧11,弹簧11被压缩,在弹簧固定器13的限定下弹簧11并不会发生向前、后、左、右的晃动,而弹簧11具体受到的力量大小则可以通过指示箭头8顶点所指示的角度标记的数值直接读出,该数值即为患者手臂的扭力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临床上测定患者前臂旋转功能的装置,可用于客观准确的测定患者前臂旋转扭力,评估患者术后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所述的转盘10用于给弹簧11施加压力,转盘10的形状和结构设计可保证手臂旋转扭力由手柄至弹簧的等比传送,因此实现了扭力值的直接读取,极大的方便了前臂旋转功能的测定。所述的角度标记4可以直观的反映扭力值大小,且设计成十二点钟方向为“0”千克,三点钟方向和六点钟方向均为“180”千克,各个角度扭力值均匀分布,最小刻度角度为1°,代表4千克,这是结合发明人充分的临床工作经验得出,一般成年人前臂扭力150kg左右,因此该量程能满足临床需求,同时最小刻度的设计能够对前臂扭力进行精确区分,而且便于数值的读取。所述的平衡垫片12作用是将转盘10作用于弹簧11的力量均匀分布在弹簧11上,可以确保弹簧11被均匀压缩,显著提高测量的精确性。所述的平衡垫片12设计成由第一凸台121和第二凸台122组成,第一凸台121的底面积大于第二凸台122的底面积,较大面积的第一凸台121能够防止和转盘10之间发生偏移,更准确的感受来自转盘10的力,第一凸台121感受力之后将力集中传导给第二凸台122,发挥稳定均匀的压迫作用,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凸台122的直径等于弹簧直径,能最大程度确保弹簧压缩的均匀性。所述的弹簧固定器13用于限制弹簧受力后向四周晃动,保证力在垂直方向上的传导,避免分散。以上设计均进一步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所述的弹簧固定器13设计为两个1/3管体组成,但不仅限于此,还可以设计成完整的圆管状,或由多个管体组成,但本实施例的设计方便从弹簧固定器13的缝隙里观察弹簧形状,以在弹簧变形时及时更换,并在测定过程中观测判断弹簧是否被均匀压缩,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的限制弹簧的晃动。所述的转轴固定杆设计为长方体片状结构,与表盘主体带角度标记的侧面平行,且间距仅为1-2mm,可以使得转轴9的转动更稳定,也更便于精确读数。所述的底座2便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固定在台面上,保持平稳状态,一方面防止其倾倒,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多次测量的基准相同,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可比性。所述的表盘主体1的形状不仅限于立方体,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保证其内部含有空腔且具有一个平面状的侧面即可。所述的指示箭头8更便于医生精确读取数值,且优选指示箭头8的顶点正好位于孔洞3的外周线上。所述的平衡垫片12还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例如为单独的一个圆柱体,最基本的要保证平衡垫片12的上、下端面为平面状,能分别与转盘10和弹簧11稳定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前臂旋转力量测量装置结构设计巧妙,测定前臂旋转力量数据精确可靠,操作方便,能充分满足临床的需求,且结构简单、外观规整,便于收纳和放置,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