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4337发布日期:2019-06-13 15:5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由于分泌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当其中某种激素过多或过少时,这就会造成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比如会导致胸腔、心包、腹腔等部位的积液。由于内分泌科是医院中一个专门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地方,主要负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当患者内分泌失调时,多余的积液会残留在体内,医院进行诊治时需要将积液取出进行检验,做出检验报告,再根据检验报告进行对症治疗。而目前现有的内分泌物送检装置为一端开口底部为半球形的普通试管,在使用时要配备试管架,使用极为不便。这种试管在送检过程中,因其密封性较差,试管内的积液会接触空气,可能导致试管内的积液被空气中的细菌污染,这样会影响积液的取样检测;同时,积液从抽取到检验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积液的性能容易受到温度影响,现有的这种试管并不具备保温功能,会使试管内的积液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采用手持试管,容易出现滑落现象,因此需要配备试管架,而且在放置时,容易对试管底部造成损坏。同时,现有试管的标签更换麻烦,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包括有外管体、内管体、密封盖、充气管、抽液导管、毛细管、底座、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内管体套设于外管体内,所述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形成中空夹层,所述密封盖设置于外管体和内管体的顶端,在所述密封盖中穿插有充气管、抽液导管和毛细管,所述充气管下端伸入内管体中上部,其上端密封连接有伸缩气囊,所述抽液导管的下端伸入内管体中上部,其上端密封连接有针头,在所述抽液导管中设有单向阀,所述毛细管下端伸入内管体中下部,其上端向下折弯并在其端部设有端盖接口;在所述中空夹层中灌装有导热油,并在所述外管体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中空夹层相通的导热油补充口;所述底座设于外管体的底部,在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中空腔体,在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还设有标签槽;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有电加热丝和可充电的蓄电池,所述电加热丝设置于中空夹层底部,所述蓄电池设置于底座内部的中空腔体中,在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可打开或关闭所述中空腔体的盖体,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外侧面,所述电加热丝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内管体的内壁上,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中空夹层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在所述外管体的上部固定套接有套环,并在所述套环上还铰接有操作手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其中还包括有耐热密封垫,所述外管体的顶端和内管体的顶端通过耐热密封垫与密封盖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其中所述内管体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其底部为弧形过度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其中所述伸缩气囊为椭圆状结构,其中所述伸缩气囊的容积为内管体容积的40~60%。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通过在密封盖中设有与内管体相通的充气管、抽液导管和毛细管,在抽取积液时,可通过抽液导管直接抽取;而当需要检测积液时,通过手握伸缩气囊,通过伸缩气囊增加内管体内的压力,同时通过端盖接口外接待检测的试管,使积液从毛细管中溢出,从而达到取样检测的目的,全过程中积液不与外界接触,彻底杜绝了积液与空气接触,防止其受到污染,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设有中空夹层,并在夹层中灌装有导热油,在夹层底部设有电加热丝,这样利用可充电的蓄电池给电加热丝提供电源,由电加热丝对导热油进行加热,通过导热油向内管体进行传热,由于在内管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而在中空夹层中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以控制内管体中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使位于内管体中的内分泌物试样不会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受影响,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在所述外管体的上部固定套接有套环,并在所述套环上还铰接有操作手柄,通过操作手柄而便于手持外管体;此外,在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还设有标签槽;可通过在标签槽内放置标签,通过标签便于随时对内管体中的内分泌物试样进行标注,可以记录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抽积液时间和联系电话等信息,方便后期检验人员进行化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液送检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全过程中检积液不与外界接触,杜绝了积液与空气接触,防止污染,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从而可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外管体、2-中空夹层、3-内管体、4-导热油补充口、5-耐热密封垫、6-密封盖、7-充气管、8-抽液导管、9-伸缩气囊、10-单向阀、11-毛细管、12-端盖接口、13-针头、14-套环、15-操作手柄、16-导热油、17-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底座、20-中空腔体、21-盖体、22-控制器、23-电加热丝、24-蓄电池、25-标签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管体1、内管体3、密封盖6、充气管7、抽液导管8、毛细管11、底座19、控制器22、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内管体3套设于外管体1内,所述外管体1与内管体3之间形成中空夹层2,所述密封盖6设置于外管体1和内管体3的顶端,在所述密封盖6中穿插有充气管7、抽液导管8和毛细管11,所述充气管7下端伸入内管体3中上部,其上端密封连接有伸缩气囊9,所述抽液导管8的下端伸入内管体3中上部,其上端密封连接有针头13,在所述抽液导管8中设有单向阀10,所述毛细管11下端伸入内管体3中下部,其上端向下折弯并在其端部设有端盖接口12;在所述中空夹层2中灌装有导热油16,并在所述外管体1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中空夹层2相通的导热油补充口4;所述底座19设于外管体1的底部,在所述底座19内部设有中空腔体20,在所述底座19的外壁上还设有标签槽25;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有电加热丝23和可充电的蓄电池24,所述电加热丝23设置于中空夹层2底部,所述蓄电池24设置于底座19内部的中空腔体20中,在所述底座19的侧面设有可打开或关闭所述中空腔体20的盖体21,所述控制器22设置于所述盖体21的外侧面,所述电加热丝23通过控制器22与蓄电池24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8,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设置于内管体3的内壁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8设置于中空夹层2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8分别与控制器22电连接;在所述外管体1的上部固定套接有套环14,并在所述套环14上还铰接有操作手柄15。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其中还包括有耐热密封垫5,所述外管体1的顶端和内管体3的顶端通过耐热密封垫5与密封盖6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其中所述内管体3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其底部为弧形过度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其中所述伸缩气囊9为椭圆状结构,其中所述伸缩气囊9的容积为内管体3容积的40~6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分泌科用积液送检装置,通过在密封盖6中设有与内管体3相通的充气管7、抽液导管8和毛细管11,在抽取积液时,可通过抽液导管8直接抽取;而当需要检测积液时,通过手握伸缩气囊9,通过伸缩气囊9增加内管体3内的压力,同时通过端盖接口12外接待检测的试管,使积液从毛细管11中溢出,从而达到取样检测的目的,全过程中积液不与外界接触,彻底杜绝了积液与空气接触,防止其受到污染,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外管体1和内管体3之间设有中空夹层1,并在夹层中灌装有导热油16,在夹层底部设有电加热丝23,这样利用可充电的蓄电池24给电加热丝23提供电源,由电加热丝23对导热油16进行加热,由于在内管体3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7,而在中空夹层2中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8,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8分别与控制器22电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器22进行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采用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温度传感装置,如K型热电偶或者Pt100,这样具有来源广泛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更换的方便性。在加热过程中,在控制器22的作用下,可以控制内管体3中的温度保持在36.0~37.0℃之间,这样就可使位于内管体3中积液不会因外界温度的变化受影响,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此外,在所述外管体1的上部固定套接有套环14,并在所述套环14上还铰接有操作手柄15,通过操作手柄15而便于手持外管体1;同时,在所述底座19的外壁上还设有标签槽25,可通过在标签槽25内放置标签,通过标签便于随时对内管体3中的内分泌物试样进行标注,可以记录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抽积液时间和联系电话等信息,方便后期检验人员进行化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液送检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全过程中检积液不与外界接触,杜绝了积液与空气接触,防止其受到污染,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从而可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