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用四肢支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221发布日期:2019-05-11 01:0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针灸用四肢支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针灸用四肢支托架。



背景技术:

临床上在给患者进行针灸时,由于所要针灸的部位不同,导致接触到床面的部分无法扎针,又由于患者扎上针后,由于惧怕疼痛,不敢将扎针的肢体放于床上,时间久了会感觉非常劳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将患者需要扎针的肢体托起,解除患者由于长时间托着肢体,导致非常劳累的现象发生的四肢支托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灸用四肢支托架,其特征是:包括托板,从侧面看托板为由中部向两边逐渐向上翘且侧壁由厚逐渐变薄的弧形,托板上设有多个针灸孔,托板的中心处开有控板饼巢,控板饼巢的中心部开有上调节杆孔, 上调节杆穿接在上调节杆孔内, 上调节杆的顶端设有与上调节杆连为一体的控板饼,控板饼的厚度小于控板饼巢的深度,控板饼的直径小于控板饼巢的直径,上调节杆的侧壁上设有外螺纹, 支撑环的内侧壁上设有与上调节杆的侧壁上相匹配的内螺纹,托板位于控板饼与支撑环之间,针灸用四肢支托架安装好后,控板饼与支撑环顺着螺栓插孔的方向向一侧倾斜15度,托板在控板饼与支撑环的控制下向一侧倾斜15度;上调节杆插接在中调节筒内,中调节筒插接在下调节筒内,下调节筒与底座连接为一体结构,上调节杆、中调节筒及下调节筒上均开有多个前后通透的螺栓插孔,多个螺栓插接在螺栓插孔内,且贯穿于上调节杆和中调节筒或中调节筒和下调节筒的前后,螺栓的侧壁上设有防滑纹,螺栓的螺栓头为多边棱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2. 托板的高度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3.不妨碍对支撑部位的针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中调节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托板;2、针灸孔 ;3、外螺纹;4、控板饼;5、控板饼巢;6、螺栓插孔 ;7、上调节杆;8、螺栓;9、中调节筒;10、下调节筒;11、底座;12、支撑环;13、上调节杆孔;14、内螺纹;15、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针灸用四肢支托架,由塑料或不锈钢材料造成,如图1~4、图7所示,包括托板1,从侧面看托板1为由中部向两边逐渐向上翘且由厚逐渐变薄的弧形,托板1中部侧壁的厚度为4厘米,向两边逐渐变薄为0.5厘米,托板1上设有多个直径为2cm的针灸孔2,设置针灸孔2的目的:便于针灸时的扎针。托板1的中心处开有直径为3厘米,深度为2厘米的控板饼巢5,控板饼巢5的中心部开有直径为2厘米的上调节杆孔13,上调节杆7穿接在上调节杆孔13内,上调节杆7插接在中调节筒9内,中调节筒9插接在下调节筒10内,下调节筒10与底座11连接为一体结构,上调节杆7、中调节筒9及下调节筒10上均开有多个前后通透的螺栓插孔6,多个螺栓8插接在螺栓插孔6内,且能贯穿于上调节杆7和中调节筒9或中调节筒9和下调节筒10的前后。

如图5、图8所示,上调节杆7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3,支撑环12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3相匹配的内螺纹14,支撑环12螺接在上调节杆7上,控板饼4位于上调节杆7的顶端与上调节杆7连为一体,控板饼4的厚度为0.5厘米,直径为2.5厘米,设置控板饼4的厚度远小于控板饼巢5的深度的目的是防止控板饼4突出到控板饼巢5外硌伤患者的肢体。托板位于控板饼4与支撑环12之间, 针灸用四肢支托架安装好后,控板饼4与支撑环12顺着螺栓插孔的方向向一侧倾斜15度,其目的是使针灸用四肢支托架安装好后,共同控制托板向向一侧倾斜15度,便于肢体的放置。

如图6所示,螺栓8的螺栓头为多边棱柱形,螺栓8的侧壁上设有防滑纹15,防滑纹15能够防止螺栓8从螺栓插孔6内脱出。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将如图1所示的针灸用四肢支托架放于床上,调节好支托架的高度(调节针灸用四肢支托架高度的方法:先拔掉螺栓8调节好针灸用四肢支托架的高度后,再将螺栓8插接在重叠的螺栓插孔6内),然后将患者需要支撑的肢体放于支托架上,通过针灸孔2消毒患者需要扎针的部位,然后为患者扎上针灸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