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睡眠监测装置以及智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1780发布日期:2019-05-21 21:2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固定装置、睡眠监测装置以及智能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监测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睡眠监测装置以及智能床。
背景技术
:睡眠监测带是一种智能监测人体的呼吸率、心率等生理指标来判断和监控使用者的睡眠和健康状况的智能产品。睡眠监测带使用时不需穿戴在身上,具有无感监测的特点,相对于智能穿戴产品(例如智能手环),睡眠监测带能给使用者更好的体验且监测数据更准确。所谓无感,是因为此类产品将传感器设计成一个长条型的柔性带,柔性带与控制盒相连,使用时将柔性传感带置于床单之下,以实现的无感监测。然而,用户睡眠时不是静态,有各种不同动作(如翻身,打滚等),都有可能将床单之下的睡眠监测带移位,甚至使睡眠监测带滑出床外,造成数据不准或无数据等问题,严重影响睡眠监测带的使用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睡眠监测带在监测过程中容易滑动走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以及用于放置睡眠监测带的固定袋,所述固定袋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睡眠监测带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固定袋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绑带与所述固定袋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绑带远离所述固定袋的一端设有第一贴合件,所述第二绑带远离所述固定袋的一端设有第二贴合件,所述第一贴合件和所述第二贴合件能够彼此贴合或分开。优选地,所述固定袋包括第一拼接片、第二拼接片以及第三拼接片,所述第二拼接片与所述第三拼接片均设于所述第一拼接片上,所述第二拼接片与所述第一拼接片拼接形成具有开口的袋状结构,所述睡眠监测带能够设于所述袋状结构内,所述第三拼接片设于所述袋状结构的开口处,所述第二拼接片设有第三贴合件,所述第三拼接片上设有第四贴合件,所述第三贴合件与所述第四贴合件能够彼此贴合或分开,以关闭或打开所述袋状结构的开口。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均与所述第一拼接片连接,且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一拼接片的连接处设于所述第一拼接片和第二拼接片之间,所述第二绑带与所述第一拼接片的连接处设于所述第一拼接片和第二拼接片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拼接片与所述第二拼接片、所述第一拼接片与所述第三拼接片均通过车缝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拼接片上通过车缝形成有与所述睡眠监测带的形状适配的容置区,所述容置区的两端均设有卡盒放置区,所述卡盒放置区用于放置所述睡眠监测带的控制盒。优选地,所述第一贴合件与所述第三贴合件为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贴合件与所述第四贴合件均为魔术贴勾面。优选地,所述固定袋为布袋,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均为布绑带。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均为弹性绑带。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睡眠监测装置,所述睡眠监测装置包括睡眠监测带和放置所述睡眠监测带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如上文所述的固定装置。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床,所述智能床包括床垫、睡眠监测带、设于所述床垫上的如上文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睡眠监测带设于所述固定装置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睡眠监测带放置在固定袋内,能够防止睡眠监测带滑动走位,避免造成睡眠监测带折弯损坏;第一贴合件和第二贴合件能够彼此贴合或分开,当第一贴合件和第二贴合件彼此贴合时,实现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的自锁;当第一贴合件和第二贴合件彼此分开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固定袋的捆绑位置,通过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的配合能够将固定袋捆在床垫上,可以更好地保护睡眠监测带,避免睡眠监测带的滑动走位或滑落,使睡眠监测带有效的监测用户所需监测的部位,获得更加准确的监测数据,以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此外,睡眠监测带不裸露在外面,能够使产品更具备亲和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分解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和睡眠监测带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绑带、第二绑带、第一拼接片和第三拼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固定装置321第三贴合件100第一绑带322容置区110第一贴合件323卡盒放置区200第二绑带330第三拼接片210第二贴合件331第四贴合件300固定袋2睡眠监测带310第一拼接片3智能床320第二拼接片4床垫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固定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睡眠监测带在监测过程中容易滑动走位问题。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包括第一绑带100、第二绑带200以及用于放置睡眠监测带2的固定袋300,固定袋30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朝向第二端延伸的方向与睡眠监测带2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绑带100与固定袋30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绑带200与固定袋30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绑带100远离固定袋300的一端设有第一贴合件110,第二绑带200远离固定袋300的一端设有第二贴合件210,第一贴合件110和第二贴合件210能够彼此贴合或分开。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睡眠监测带2并不表示睡眠监测带2的具体结构,仅表示睡眠监测带2的放置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睡眠监测带2放置在固定袋300内,能够防止睡眠监测带2滑动走位,避免造成睡眠监测带2折弯损坏;第一贴合件110和第二贴合件210能够彼此贴合或分开,当第一贴合件110和第二贴合件210彼此贴合时,实现第一绑带100和第二绑带200的自锁;当第一贴合件110和第二贴合件210彼此分开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固定袋300的捆绑位置,通过第一绑带100和第二绑带200的配合能够将固定袋300捆在床垫4上,可以更好地保护睡眠监测带2,避免睡眠监测带2的滑动走位或滑落,使睡眠监测带2能够有效的监测用户所需监测的部位,获得更加准确的监测数据,从而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此外,睡眠监测带2不裸露在外面,能够使产品更具备亲和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固定袋300包括第一拼接片310、第二拼接片320以及第三拼接片330,第二拼接片320与第三拼接片330均设于第一拼接片310上,第二拼接片320与第一拼接片310拼接形成具有开口的袋状结构,睡眠监测带2能够设于袋状结构内,第三拼接片330设于袋状结构的开口处,第二拼接片320设有第三贴合件321,第三拼接片330上设有第四贴合件331,第三贴合件321与第四贴合件331能够彼此贴合或分开,以关闭或打开袋状结构的开口。固定袋300由第一拼接片310、第二拼接片320与第三拼接片330拼接形成,在固定袋300有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对应位置的拼接片就能对固定袋300进行修复。而第三贴合件321与第四贴合件331彼此贴合能够关闭袋状结构的开口,第三贴合件321与第四贴合件331彼此分开能够打开袋状结构的开口,此种方式便于用户取出或放置睡眠监测带2。其中,请参照图4,第一绑带100和第二绑带200均优选与第一拼接片310连接,且第一绑带100与第一拼接片310的连接处设于第一拼接片310和第二拼接片320之间,第二绑带200与第一拼接片310的连接处设于第一拼接片310和第二拼接片320之间。在将第一绑带100和第二绑带200连接到第一拼接片310上后,再将第二拼接片320连接到第一拼接片310上,第二拼接片320能够对第一绑带100与第一拼接片310的连接处、第二绑带200与第一拼接片310的连接处进行进一步连接,从而提高整个固定装置1的连接稳定性。此外,第二拼接片320能够遮住第一绑带100与第一拼接片310的连接处、第二绑带200与第一拼接片310的连接处,从而提高固定装置1的外观美观度。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拼接片310与第二拼接片320、第一拼接片310与第三拼接片330均通过车缝连接。通过车缝连接,可以使第二拼接片320与第一拼接片310的表面相贴合,且能够直接将第一拼接片310与第二拼接片320缝成具有开口的袋装结构,并且车缝的连接成本较低,工序简单,有利于降低整个固定装置1的制造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拼接片310与第二拼接片320、第一拼接片310与第三拼接片330均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比如通过胶水、魔术贴、按扣或磁铁进行连接。另外,请参照图5,第二拼接片320上可以通过车缝形成有与睡眠监测带2的形状适配的容置区322,容置区322的两端均设有卡盒放置区323,卡盒放置区323用于放置睡眠监测带2的控制盒。睡眠监测带2设置在容置区322内,容置区322的形状与睡眠监测带2的形状适配,能够进一步避免睡眠监测带2滑动走位,而容置区322的两端均设有卡盒放置区323,睡眠监测带2的控制盒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放置在任意一端的卡盒放置区323内,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度。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贴合件110与第三贴合件321为魔术贴毛面,第二贴合件210与第四贴合件331均为魔术贴勾面,第一绑带100上设有魔术贴毛面,第二绑带200上设有魔术贴勾面,用户可以根据床垫4的实际大小灵活调整第一绑带100和第二绑带200的捆绑距离及捆绑松紧度,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调整睡眠监测带2与床垫4的相对位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贴合件110与第三贴合件321为魔术贴勾面,第二贴合件210与第四贴合件331均为魔术贴毛面。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贴合件110与第二贴合件210、第三贴合件321与第四贴合件331还能是其他可以重复进行贴合和分开的贴合件。另外,第一绑带100与固定袋300、第二绑带200与固定袋300均优选通过车缝连接,车缝的连接成本较低,工序简单,有利于降低整个固定装置1的制造成本,并且,车缝的连接稳固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整个固定装置1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绑带100与固定袋300、第二绑带200与固定袋300还能通过胶水、魔术贴、按扣或磁铁等进行连接。进一步地,为了不影响用户的睡眠质量,固定袋300优选为布袋,第一绑带100和第二绑带200均优选为布绑带。其中,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绑带100和第二绑带200均为弹性绑带,从而进一步方便用户根据床垫4的实际大小灵活调整第一绑带100和第二绑带200的捆绑距离及捆绑松紧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固定装置1进行制作步骤为:S1:将第一绑带100和第二绑带200的一端均铺在第一拼接片310上,其中,第一贴合件110和第二贴合件210的朝向相反;S2:对第一绑带100与第一拼接片310、第二绑带200与第一拼接片310进行车缝连接;S3:将第三拼接片330通过车缝连接到第一拼接片310上,其中,第四贴合件331设在第三拼接片330背离第一拼接片310的一侧;S4:将第二拼接片320对应第一拼接片310的轮廓进行车缝固定,其中,第三贴合件321设在第二拼接片320朝向第四贴合件331的一侧。另外,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睡眠监测装置(未标示),睡眠监测装置包括睡眠监测带2和放置睡眠监测带2的固定装置1,固定装置1为如上文所述的固定装置1。本实用新型的睡眠监测装置中,固定装置1能够固定住睡眠监测带2,睡眠监测带2不会因为用户的动作而滑动走位,睡眠监测带2的监测结果较为准确。由于该睡眠监测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另外,请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床3,智能床3包括床垫4、睡眠监测带2、设于床垫4上的如上文所述的固定装置1,睡眠监测带2设于固定装置1内,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床3上设有睡眠监测带2以及用于固定睡眠监测带2的固定装置1,用户睡在智能床3上时,睡眠监测带2不会因为用户的动作而滑动走位,睡眠监测带2的监测结果较为准确。由于该智能床3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用户睡眠时心脏对应的位置,人的睡眠习惯,身高)的不同将固定装置1设在床垫4的任意位置,只要使睡眠监测带2正好位于人心脏的部位。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设在距离床垫470mm处,人躺下时,睡眠监测带2正好位于人心脏的部位,可以监测睡眠质量,给出睡眠建议,起到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