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口三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9101发布日期:2019-06-19 01:15阅读:986来源:国知局
胃造口三腔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胃造口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造口三腔管。



背景技术:

在胃功能出现严重伤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胃肠减压,开展肠内营养,通常是长期经鼻行胃肠减压或开展肠内营养,容易造成患者的咽部和肺部感染。

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口术是通过腹壁放置造口管并将其放入患者胃中的、由内窥镜辅助的方法,但通常胃造口管是穿插固定在腹壁上且伸入胃腔内,通过胃造口管向胃腔内输入营养液,实现直接供给营养液的功能,不适用于胃功能出现严重伤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和开展肠内营养的胃造口三腔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胃造口三腔管,包括造口管,造口管具有伸入小肠的远端部、位于胃腔的中间部和留在体外的近端部,中间部上套设有一可充气或放气的气囊,在远端部伸入小肠后,气囊充气并与胃壁相抵接;造口管内部穿设有一营养液管,营养液管与造口管之间形成减压腔,造口管的中间部上开设有将减压腔与胃腔相连通的吸引孔。

优选地,造口管的近端部上外套有一充气管,充气管与造口管之间形成充气腔,且充气腔与气囊内部相连通。

优选地,造口管的近端部上设有与营养液管内部相连通的营养液接口、与减压腔相连通的减压接口以及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接口。

优选地,造口管的中间部上开设有多个吸引孔。

优选地,胃造口三腔管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进步:

本实用新型的胃造口三腔管可利用胃造口术经腹壁进入胃腔并伸入小肠中,通过营养液管可向小肠内输入营养液,开展肠内营养,通过造口管与营养液管之间的减压腔以及造口管上将减压腔与胃腔相连通的吸引孔则可实现胃肠减压,由此,实现了将胃肠减压管和肠内营养管合二为一,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避免长期经鼻行胃肠减压或开展肠内营养容易造成的咽部和肺部感染;并且,在造口管位于胃腔的中间部上套设一可充气或放气的气囊,当造口管伸入小肠后,对气囊充气,通过充气后的气囊与胃壁相抵接可实现造口管在体内的定位,而拆除时,只需将气囊放气,即可将造口管从体内拉出体外,拆除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胃造口三腔管置于胃腔及小肠中时的示意图。

图中:

1、造口管 10、吸引孔 11、远端部

12、中间部 13、近端部 2、气囊

3、营养液管 30、减压腔 4、充气管

40、充气腔 51、营养液接口 52、减压接口

53、充气接口 6、小肠 7、胃腔

8、腹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胃造口三腔管的一种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胃造口三腔管包括造口管1,造口管1具有伸入小肠6的远端部11、位于胃腔7的中间部12和留在体外的近端部13,中间部12上套设有一可充气或放气的气囊2。在远端部11伸入小肠6后,气囊2充气并与胃壁相抵接,从而可实现造口管1的中间部12在胃腔7内的定位;而在拆除本实施例的胃造口三腔管时,只需将气囊2放气,即可将造口管1从体内拉出体外,拆除十分方便。在造口管1内部穿设有一营养液管3,营养液管3内部中空,且营养液管3也伸入小肠6内,用于向小肠6内输入营养液,实现肠内营养。营养液管3与造口管1之间形成减压腔30,造口管1的中间部12上开设有将减压腔30与胃腔7相连通的吸引孔10,通过吸引孔10可以将胃腔7内的内容物吸进减压腔30并从减压腔30排出体外,从而实现胃肠减压。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造口管1的中间部12上开设多个吸引孔10,以增加胃肠减压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在造口管1的近端部13上外套有一充气管4,充气管4与造口管1之间形成充气腔40,且充气腔40与气囊2内部相连通,通过充气腔40可实现向气囊2内充入气体或将气囊2内的气体排出,从而在体外实现气囊2的充气或放气,操作便捷。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在造口管1的近端部13上设有营养液接口51、减压接口52以及充气接口53。营养液接口51与营养液管3内部相连通,用于输入营养液,实现营养液管3向小肠6内直接供给营养液的功能。减压接口52与减压腔30相连通,由吸引孔10吸进减压腔30内的内容物可从减压接口52排出,以完成胃肠减压。充气接口53与充气腔40相连通,用于向充气腔40内充入气体或将充气腔40内的气体排出,从而实现气囊2的充气或放气。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胃造口三腔管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则该胃造口三腔管呈透明,可在直视观察下冲洗和输入营养液,并且可在体内长期保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耐胃酸腐蚀性强、弯曲柔软性好的优点,对机体无明显刺激,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

本实施例的胃造口三腔管可利用胃造口术经腹壁8进入胃腔7并伸入小肠6中,通过营养液管3可向小肠6内输入营养液,开展肠内营养,通过造口管1与营养液管3之间的减压腔30以及造口管1上将减压腔30与胃腔7相连通的吸引孔10则可实现胃肠减压,由此,实现了将胃肠减压管和肠内营养管合二为一,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避免长期经鼻行胃肠减压或开展肠内营养容易造成的咽部和肺部感染;并且,在造口管1位于胃腔7的中间部12上套设一可充气或放气的气囊2,当造口管1伸入小肠6后,对气囊2充气,通过充气后的气囊2与胃壁相抵接可实现造口管1在体内的定位,而拆除时,只需将气囊2放气,即可将造口管1从体内拉出体外,拆除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