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输液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8203发布日期:2019-07-06 11:4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输液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护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儿科输液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输液治疗也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小,注射过程中存在不配合现象,经常发生鼓针、断针、回血等问题,影响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儿科输液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科输液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本体、限位带,所述固定装置本体由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铰接扣合而成,所述限位带包括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间隔固定在第一本体外侧,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导热孔,第二本体上设有弯折的输液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通过销轴铰接,第一本体上设有卡扣,第二本体上设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外侧顶端设有导向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上还设有恒温加热控制电路、加热片、电源,加热片设置在输液管槽底部,恒温加热控制电路连接加热片,电源连接恒温加热控制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加热控制电路包括IC TC620恒温加热控制芯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上还设有加热按钮。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输液管槽的出口设置位置正好正对儿童手背穿戴后的手背位置,便于固定输液,输液管槽便于固定输液管,避免儿童误动输液管。

第一本体外侧顶端设有导向凹槽,中指、无名指位于导向凹槽内,便于使用时,固定居中。

一种儿科输液固定装置,固定装置本体一端宽,一端窄,模拟儿童手臂和手掌设置。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间隔固定在固定装置本体上,第一限位带设置位置正好位于儿童四指处,第二限位带设置位置位于儿童手腕处。儿童穿戴后,儿童手背位于两限位带之间,正好露出注射部位,且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对儿童手腕和四指进行固定,减少对输液的影响。

第二本体上还设有恒温加热控制电路、加热片、电源,加热片设置在输液管槽底部,恒温加热控制电路连接加热片,电源连接恒温加热控制电路。可对输液药物和固定装置本体进行加热,避免低温输液造成不适。第二本体上还设有加热按钮,可选择加热,也可常温注射输液。

附图说明

图1为儿科输液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儿科输液固定装置的开合示意图。

图3为儿科输液固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儿科输液固定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5为恒温加热电路示意图。

图中,1、导向凹槽,2、第一限位带,3、导热孔,4、固定装置本体,41、第一本体,42、第二本体,5、第二限位带,6、卡槽,7、卡扣,8、输液管槽,9、销轴,10、加热片,11、恒温加热控制电路,12、电源,13、加热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至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儿科输液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本体4、限位带,所述固定装置本体由第一本体41、第二本体42铰接扣合而成,所述限位带包括第一限位带2、第二限位带5,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间隔固定在第一本体外侧,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导热孔3,第二本体上设有弯折的输液管槽8。

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通过销轴9铰接,第一本体上设有卡扣7,第二本体上设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6。

固定装置本体一端宽,一端窄,模拟儿童手臂和手掌设置。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间隔固定在固定装置本体上,第一限位带设置位置正好位于儿童四指处,第二限位带设置位置位于儿童手腕处。儿童穿戴后,儿童手背位于两限位带之间,正好露出注射部位,且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对儿童手腕和四指进行固定,减少对输液的影响。

输液管槽的出口设置位置正好处于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间,正对儿童手背穿戴后的手背位置,便于固定输液,输液管槽便于固定输液管,避免儿童误动输液管。使用时,先将输液管卡在儿科输液固定装置内,再让儿童穿戴。

第一本体外侧顶端设有导向凹槽1,中指、无名指位于导向凹槽内,便于使用时,固定居中。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本体上还设有恒温加热控制电路11、加热片10、电源12,加热片设置在输液管槽底部,恒温加热控制电路连接加热片,电源连接恒温加热控制电路。可对输液药物和固定装置本体进行加热,避免低温输液造成不适。第二本体上还设有加热按钮13,可选择加热,也可常温注射输液。

恒温加热控制电路包括IC TC620恒温加热控制芯片,如图5所示。IC TC620恒温加热控制芯片的2端口连接滑动变阻器RP1作为温度下限控制,3端口连接动变阻器RP2作为温度上限控制,使加热温度在一定范围内。5端口作为输出端经三极管连接触发双向截止晶闸管,双向截止晶闸管连接加热片Rf。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指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