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筋膜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412发布日期:2019-07-13 08:4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微创筋膜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的微创外科发展迅速,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涉及许多病种和手术,在外科手术领域被广泛应用。

为了适应该领域对腹壁穿刺部位切口的关闭,目前,已开始采用筋膜闭合器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使用时,带有缝合线的缝合探针穿过TPU薄膜片,当拔出缝合探针时利用弹性衬垫层挤压住缝合线,使得缝合线一端限制在一个翼板上,缝合线不会跟随缝合探针一起退出,缝合线的另一端导引出体外后,即可在直视下对缝合的筋膜进行缝合线打结。

然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发现,往往由于患者的腹壁有较厚的脂肪层,当向外拔出缝合探针时,滑腻的油脂使缝合线不能被TPU薄膜片夹紧,经常导致缝合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该闭合器能够适应各种身材的患者,避免因患者腹壁脂肪层造成的缝合线不能被夹紧的情况,提高缝合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导引器与缝合探针,导引器包含拉杆,拉杆铰接有两个对应配合的活动翼板,每个活动翼板内均设有TPU薄膜片;每个活动翼板内的TPU薄膜片均包括上TPU薄膜片与下TPU薄膜片,上TPU薄膜片与下TPU薄膜片之间夹设有夹线片,夹线片中部设有与缝合探针形成配合的针孔,夹线片沿针孔圆周方向设有一组沟槽,沟槽与针孔相连通,沟槽能够与缝合线形成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案:

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导引器与缝合探针,导引器包含拉杆,拉杆铰接有两个对应配合的活动翼板,每个活动翼板内均设有TPU薄膜片;每个活动翼板内的TPU薄膜片沿横向均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有夹线片,夹线片中部设有与缝合探针形成配合的针孔,夹线片沿针孔圆周方向设有一组沟槽,沟槽与针孔相连通,沟槽能够与缝合线形成配合。

作为优选的,上述两种方案中的夹线片采用不锈钢或钛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探针插入活动翼板,穿过夹线片的针孔,当拔出缝合探针时,缝合线被沟槽夹住,即使患者腹壁有很厚的脂肪层,缝合线也能够被可靠地夹紧,从而保证缝合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活动翼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线片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活动翼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省略夹线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导引器1与缝合探针2,导引器1包含拉杆3,拉杆3端部铰接有两个对应配合的活动翼板4,每个活动翼板4内均设有TPU薄膜片;结合图2所示,每个活动翼板内的TPU薄膜片均包括上TPU薄膜片5a与下TPU薄膜片5b;结合图3所示,上TPU薄膜片5a与下TPU薄膜片5b之间夹设有夹线片6, 夹线片6外形与上、下TPU薄膜片相适应,夹线片也可以是圆形、矩形、菱形等常规形状,上TPU薄膜片5a、夹线片6与下TPU薄膜片5b 相粘接;夹线片6中部设有与缝合探针2形成配合的针孔6a,夹线片6沿针孔圆周方向设有一组沟槽6b,沟槽6b与针孔6a相连通,沟槽6b能够与缝合线形成配合。作为优选的,夹线片6采用不锈钢或钛合金材料。

带有缝合线的缝合探针2插入活动翼板4,穿过夹线片6的针孔6a,当拔出缝合探针2时,缝合线被沟槽6b夹住,即使患者腹壁有很厚的脂肪层,缝合线也能够被可靠地夹紧,从而保证缝合的成功率。原有的TPU薄膜片被一分为二,成为上、下TPU薄膜片,并在其中设置夹线片,通过简单的结构来避免因患者腹壁脂肪层造成的缝合线不能被夹紧的情况。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导引器1与缝合探针2,导引器1包含拉杆3,拉杆3端部铰接有两个对应配合的活动翼板4;结合图4与图5所示,每个活动翼板4内均设有TPU薄膜片5;每个活动翼板内的TPU薄膜片5沿横向均设有凹槽7,凹槽7内嵌设有夹线片6,夹线片6外形与TPU薄膜片5相适应,夹线片也可以是圆形、矩形、菱形等常规形状,夹线片6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结合图3所示,夹线片6中部设有与缝合探针2形成配合的针孔6a,夹线片6沿针孔圆周方向设有一组沟槽6b,沟槽6b与针孔6a相连通,沟槽6b能够与缝合线形成配合。作为优选的,夹线片6采用不锈钢或钛合金材料。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在原有的TPU薄膜片上设置凹槽,并在其中嵌设夹线片,通过简单的结构来避免因患者腹壁脂肪层造成的缝合线不能被夹紧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