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病床的可调节的分离式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8950发布日期:2020-04-24 21:3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病床的可调节的分离式腿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病床的可调节的分离式腿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的医疗水平在提高,医疗设施在完善,每天医院都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患者,而针对不同的患者的病情进行住院治疗的也不在少数,病床作为患者住院必需的医疗器具,各个医院也备有不同的病床,比如:用于急救室的、用于诊断室的及用于超声室的等病床,当时最多的还是普通病房使用的普通病床,这种普通病床都是市场上常见的可抬高背部方便患者坐着倚靠或者可折叠护栏进行防护和方便患者上下床,但是很少针对腿部专门设置的腿板,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有腿部疾病或者腿部受伤待康复的患者,和其他患者一样,生病给带来的负面情绪以及长时间躺在床上带来的疲惫感,需要进行转移注意力或者缓解疲劳,还有即使在治疗期,医嘱不能活动的特殊情况除外,还是需要进行活动锻炼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既能适用普通患者又能适用腿部不适的患者进行腿部锻炼的病床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病床的可调节的分离式腿板,设置了固定支撑和辅助支撑腿板的相关机构,使用者可方便的调节腿板的高度,而且通过活动机构还能辅助患者进行腿部锻炼。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病床的可调节的分离式腿板,包括:

床体本体,其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床板组,所述床板组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腰板及腿板,所述背板和所述腿板分别和所述腰板相铰接,其中,所述腿板包括小腿板和大腿板,所述小腿板的一端和所述大腿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大腿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腰板铰接,所述小腿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可滑动的连接;

支撑机构,其包括可伸缩的支撑杆及卡固件,所述支撑杆有多节中空套管由下至上依次套接而成;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小腿板和所述大腿板的下方;所述卡固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小腿板和所述大腿板的下表面的多组凹槽及与凹槽适配的多根插杆,在所述腿板升高状态,通过所述插杆将所述大腿板和小腿板连接;

活动机构,其包括设置在大腿板上的通孔及与通孔适配的盖板,所述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大腿板上并与人体的脚形状相同,所述通孔活动连接所述盖板并且所述盖板下表面通过弹性装置可拆卸的与所述小腿板下表面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杆至少包含两根,其中,每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小腿板和所述大腿板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优选的是,多组所述凹槽的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大小相同,分别沿着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下表面的两侧设置多组对称的所述凹槽,并且在所述支撑杆完全伸长升高所述腿板的状态下分别位于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同等位置上的所述凹槽也是对称设置;所述插杆以插接式将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连接。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通孔对应的所述大腿板下表面的边缘设置至少1组对称的夹具,所述夹具弹性设置,并且所述夹具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大腿板下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盖板下表面通过弹性装置可拆卸的与所述小腿板下表面连接的具体方式为:每个所述盖板下表面固定设置多个第一挂钩,在所述支撑杆完全伸长升高所述腿板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挂钩对应所述小腿板的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二挂钩;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的端部通过所述弹簧连通所述盖板和所述小腿板。

优选的是,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括气缸及与气缸气体相通的气泵;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床体本体的下方,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床体本体的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小腿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可滑动的连接的具体方式为:所述小腿板两侧对应的所述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滑轨,所述滑轨两端设置限位块,并在所述小腿板的另一端设置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其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四角底端设置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底端设置万向轮及刹车。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腿板分为腿板和小腿板,大腿板和小腿板端部铰接,并且对应腿板下方设置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杆的伸缩,以方便调节腿板的高度,并且在腿板升高后有支撑机构的卡固件可辅助支撑腿板,使升高的腿板更牢固;从患者的角度,生病住院可能伴随不良的负面情绪,而且长时间躺在床上会产生疲惫感,因此可通过升高的腿板将大腿和小腿搭在升高的腿板上,这样可以缓解疲惫感,另外,在大腿板上设置可活动盖板,并且盖板通过弹性装置与小腿板连接,以方便患者通过踩在盖板用力,就可以使弹性装置压缩,然后经回弹将盖板连同脚一块返回原来位置,这样来回的伸缩即可实现对腿部的活动锻炼。这样的腿板设置对于腿部不适的患者能进行专有的活动,对于其他普通患者也同样适用,有助于转移患者注意力调节情绪及进行适当的活动,以利于健康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病床的可调节的分离式腿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腿板下表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病床的可调节的分离式腿板,包括:

床体本体,其包括支撑架10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0上的床板组,所述床板组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101、腰板102及腿板,所述背板101和所述腿板分别和所述腰板102相铰接,其中,所述腿板包括小腿板104和大腿板103,所述小腿板104的一端和所述大腿板103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大腿板103的另一端与所述腰板102铰接,所述小腿板10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00可滑动的连接;

支撑机构,其包括可伸缩的支撑杆及卡固件,所述支撑杆有多节中空套管由下至上依次套接而成;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小腿板104和所述大腿板103的下方;所述卡固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小腿板104和所述大腿板103的下表面的多组凹槽111及与凹槽111适配的多根插杆105,在所述腿板升高状态,通过所述插杆105将所述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连接;

活动机构,其包括设置在大腿板103上的通孔106及与通孔106适配的盖板110,所述通孔106对称设置在所述大腿板103上并与人体的脚形状相同,所述通孔106活动连接所述盖板110,并且所述盖板110下表面通过弹性装置可拆卸的与所述小腿板104下表面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床体本体根据人体的结构设置为背板101、腰板102及腿板,腿板又分为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并且腰板102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00上,背板101与腰板102铰接,以方便背板101可以抬高当靠背使用,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铰接,使得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能够抬升,人体的大小腿相对应的搭在上边,抬升腿板能缓解长时间躺在病床上产生的疲惫感;支撑结构是为抬升后的腿板能够得以固定支撑,其中,可伸缩的支撑杆通过伸缩,以使上方的相应的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升高,形成顶端尖角、两端向下的侧面构成的倒v型,同时用设置的凹槽111和插杆105将两侧加固支撑作用;活动机构设置在大腿板103上,按着人体脚的形状设置,并且通孔106和盖板110活动连接,当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升高后,将盖板110通过弹性装置将盖板110与小腿板104连接,然后通过脚部用力就可将盖板110移出通孔106,并可来回弹动,以使脚部带动腿部进行锻炼。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随时将大腿板103和下腿板升降,以方便病患抬高腿部,缓解疲劳,还能通过设置的活动机构即使躺在病床上也能进行腿部专有的活动,既能转移病患的注意力还能得以锻炼。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杆至少包含两根,其中,每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小腿板104和所述大腿板103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00上。

在上述方案中,支撑杆数量的设置在不影响支撑作用的前提下,减少数量,以节约成本;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支撑架100上,顶端连接腿板,使得支撑杆得以固定以更好起到支撑作用,另外,大腿板103和下腿板下方的支撑杆为均匀分布。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多组所述凹槽111的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大腿板103和所述小腿板104大小相同,分别沿着所述大腿板103和所述小腿板104下表面的两侧设置多组对称的所述凹槽111,并且在所述支撑杆完全伸长升高所述腿板的状态下分别位于所述大腿板103和所述小腿板104同等位置上的所述凹槽111也是对称设置;所述插杆105以插接式将所述大腿板103和所述小腿板104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凹槽111的设置方式,是为了在支撑杆升高不同的高度时,在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形成的倒v型结构的两侧的不同高度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凹槽111,即每个凹槽111沿着横向和纵向在同一高度均存在一个对称的凹槽111,然后通过插杆105将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从两侧分别连接,以辅助支撑升高的腿板。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每个所述通孔106对应的所述大腿板103下表面的边缘设置至少1组对称的夹具112,所述夹具112弹性设置,并且所述夹具112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大腿板103下表面。

在上述方案中,夹具112的设置可防止腿板为升高处于水平状态时从通孔106掉下去,对称设置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在不妨碍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数量设置,弹性设置是为在脚部对盖板110施加力时能发生弹性变化不阻碍盖板110来回移动,另外,夹具112一端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的固定在大腿板103下表面,以防损坏后影响使用方便拆卸,而且在进行锻炼时也可将夹具112转向其他方向,锻炼结束后在转回来继续固定,方便可行。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盖板110下表面通过弹性装置可拆卸的与所述小腿板104下表面连接的具体方式为:每个所述盖板110下表面固定设置多个第一挂钩113,在所述支撑杆完全伸长升高所述腿板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挂钩113对应所述小腿板104的位置上固定设置第二挂钩;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所述第一挂钩113和所述第二挂钩的端部通过所述弹簧连通所述盖板110和所述小腿板104。

在上述方案中,盖板110及小腿板104下表面分别设置第一挂钩113和第二挂钩,是在病患进行腿部锻炼时,升高腿板以后,将弹簧通过第一挂钩113和第二挂钩连通盖板110和小腿板104,可以根据病患的情况选择挂几根弹簧及选择具不同弹性的弹簧,然后病患就可以通过脚踩在盖板110上用力,通过弹簧在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之间的来回伸缩,使得脚和腿得到活动;在不使用时,将弹簧拆卸下来,不影响腿板水平放置。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括气缸及与气缸气体相通的气泵;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床体本体的下方,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床体本体的下方。

在上述方案中,支撑杆实现伸缩,需要气泵给气缸供气,然后气缸的活塞缸就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的顶端开始沿着套管伸出或回缩,使得支撑杆得以伸长或缩短,进而腿板就可以实现升高或者降低。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方便使用。

如图1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小腿板10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00可滑动的连接的具体方式为:所述小腿板104两侧对应的所述支撑架100上分别设置滑轨107,所述滑轨107两端设置限位块,并在所述小腿板104的另一端设置与所述滑轨107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其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大腿板103和腰板102之间铰接,在大腿板103和小腿板104升高时,小腿板104远离腰板102的端部随着升高需进行移动才能实现腿板的升高,因此在小腿板104两侧对应支撑架100的位置设置滑轨107,以使小腿板104的远离腰板102的端部设置的滑块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滑轨107进行滑动,方便且不影响腿板的升降。

如图1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架100四角底端设置支撑腿108,所述支撑腿108底端设置万向轮109及刹车。

在上述方案中,支撑腿108为支撑整个床体本体而设置,万向轮109可方便床体本体移动位置,并有刹车将床体本体固定在某一位置。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