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6311发布日期:2019-08-03 16:4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介入术是当代医学的一大创举,是病人的福祉,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它是新兴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治疗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就是典型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而肝癌、肺癌等肿瘤的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就属于非血管介入技术,完成穿刺介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内,四肢上的穿刺点及穿刺点周围容易发生渗血、血肿等不良反应,在使用治疗药物的同时,通过红外线烤灯辅助灯烤肿胀部位,有活血化瘀、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有一定的程度减轻水肿,降低患者的痛苦。

传统的红外烤灯大多体积较大较笨重,不方便使用,且传统的红外烤灯的灯罩开口处较多没有弧度,在使用时,灯罩靠近水肿部位的间隙大,热量较容易从间隙处流失,而且传统的红外烤灯大多采用连杆结构,不能多角度调节,护理者在调节灯烤角度时较为麻烦。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红外烤灯大多体积较大较笨重,不方便使用,且传统的红外烤灯的灯罩开口处较多没有弧度,在使用时,灯罩靠近水肿部位的间隙大,热量较容易从间隙处流失,而且传统的红外烤灯大多采用连杆结构,不能多角度调节,护理者在调节灯烤角度时较为麻烦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连接杆、连接球、螺纹孔、锁紧钮、螺杆、灯罩、卡合口、护网;所述底座呈夹子状结构,且底座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圆柱状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通过连接球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呈长方形状的口字形结构;所述连接球为万向球,且连接球的外壳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上部拧接有螺杆,且螺杆的头部设置有一体式结构的圆形状锁紧钮;所述连接杆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台状的灯罩,且灯罩的开口处开设有弧形内凹状的卡合口;所述卡合口的下方设置有蛛网状的护网,且护网通过螺栓固定方式与灯罩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所述连接杆呈节状设置有N节,且所述的N节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球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所述锁紧钮通过螺杆及螺纹孔设置为连接球的锁紧装置,且螺杆与螺纹孔通过螺纹啮合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所述灯罩的内侧壁设置有铝箔纸,且灯罩的内部开设有红外灯泡的安装灯口。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球为万向球,有利于在介入术后康复期间患者发生血肿时,护理者掰动连接杆,并通过万向球多角度的,快速的调节灯烤角度,并通过锁紧钮锁紧调节后的角度,方便操作使用,节省护理者的时间。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弧形状内凹状的卡合口,有利于灯罩通过卡合口悬停在四肢的肿胀部位上方时,降低灯罩与四肢的肿胀部位的距离,减小间隙,降低红外灯泡散发的热量从间隙处的流失,且灯罩内设置有铝箔纸,有利于将红外灯泡散发的热量集中到肿胀处,增强灯烤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3、本实用新型底座呈夹子状结构,有利于通过夹子状结构将该装置夹装在护理床上,节省空间,且便于随时拆卸安装,便于携带。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拆卸安装方便,多角度调节,灯烤效果好,便于携带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灯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支撑杆2、连接杆3、连接球4、螺纹孔401、锁紧钮5、螺杆501、灯罩6、卡合口601、护网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连接杆3、连接球4、螺纹孔401、锁紧钮5、螺杆501、灯罩6、卡合口601、护网7;底座1呈夹子状结构,且底座1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圆柱状的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上部通过连接球4活动连接有连接杆3,且连接杆3呈长方形状的口字形结构;连接球4为万向球,且连接球4的外壳上开设有螺纹孔401;螺纹孔401的上部拧接有螺杆501,且螺杆501的头部设置有一体式结构的圆形状锁紧钮5;连接杆3的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台状的灯罩6,且灯罩6的开口处开设有弧形内凹状的卡合口601;卡合口601的下方设置有蛛网状的护网7,且护网7通过螺栓固定方式与灯罩6相连接。

具体的,连接杆3呈节状设置有N节,且的N节连接杆3之间通过连接球4活动连接。

具体的,锁紧钮5通过螺杆501及螺纹孔401设置为连接球4的锁紧装置,且螺杆501与螺纹孔401通过螺纹啮合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灯罩6的内侧壁设置有铝箔纸,且灯罩6的内部开设有红外灯泡的安装灯口,灯罩6内部开设的灯口为红外灯泡的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步骤:

将夹子状的底座1夹装在护理床的适当位置,底座1呈夹子状结构,有利于通过夹子状结构将该装置夹装在护理床上,节省空间,且便于随时拆卸安装,便于携带,略微松开锁紧钮5,掰动连接杆3,将灯罩6的卡合口601与患者的四肢交叉放置,并对正血肿部位,通过设置弧形状内凹状的卡合口601,有利于灯罩6通过卡合口601悬停在四肢的肿胀部位上方时,降低灯罩6与四肢的肿胀部位的距离,减小间隙,降低红外灯泡散发的热量从间隙处的流失,且灯罩6内设置有铝箔纸,有利于将红外灯泡散发的热量集中到肿胀处,增强灯烤效果,提高治疗效果,调节完毕后锁死锁紧钮5,通过设置连接球4为万向球,有利于在介入术后康复期间患者发生血肿时,护理者掰动连接杆3,并通过万向球4多角度的,快速的调节灯烤角度,并通过锁紧钮5锁紧调节后的角度,方便操作使用,节省护理者的时间。

综上所述:该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球为万向球,有利于在介入术后康复期间患者发生血肿时,护理者掰动连接杆,并通过万向球多角度的,快速的调节灯烤角度,并通过锁紧钮锁紧调节后的角度,方便操作使用,节省护理者的时间,通过设置弧形状内凹状的卡合口,有利于灯罩通过卡合口悬停在四肢的肿胀部位上方时,降低灯罩与四肢的肿胀部位的距离,减小间隙,降低红外灯泡散发的热量从间隙处的流失,且灯罩内设置有铝箔纸,有利于将红外灯泡散发的热量集中到肿胀处,增强灯烤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底座呈夹子状结构,有利于通过夹子状结构将该装置夹装在护理床上,节省空间,且便于随时拆卸安装,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介入术后患者恢复期护理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拆卸安装方便,多角度调节,灯烤效果好,便于携带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