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枢去敏化机理的慢性疼痛激光系统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6326发布日期:2019-08-03 16:4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基于中枢去敏化机理的慢性疼痛激光系统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中枢去敏化机理的慢性疼痛激光系统治疗仪。



背景技术:

对于慢性、非癌性疼痛,目前西医选用药物对症治疗,临时缓解疼痛,即镇痛,这些药物包括鸦片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这些药物具有各自难以克服的毒副作用,如鸦片类药物的成瘾、耐受、诱发更严重的痛觉过敏和停药反跳,抗抑郁药的神经、精神和认知损害,抗癫痫药物的低效能和自杀意念,以及糖皮质激素类的代谢紊乱等,除此之外,这些药物还有一个共同的副作用,就是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而肥胖和慢性疼痛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临床上,这些药物镇痛效果低下,只对10%-40%的患者有效,即使是在这些有效的患者,也很少能够完全缓解疼痛,更不能彻底治愈疼痛。中医传统医学对慢性疼痛则采用物理治疗,如针灸阿是穴,即针灸刺激患者疼痛部位,或用电针刺激对应疼痛部位的具体的耳穴,达到缓解疼痛的功效。针灸阿是穴和电针刺激耳穴,由于采用了透过皮肤和皮下组织,直接针刺具体穴位的方法,从而导致选穴难度大、感染几率高、机体内外出血、精神紧张和抗拒情绪等缺陷。类似于中医针刺阿是穴的激光刺激治疗局部疼痛方法,见于欧洲Sedatelec 公司已经商品化的局部疼痛治疗笔、刺激仪等医疗激光设备,该设备仍然属于局部治疗,只能够缓解局部疼痛,不具有治疗疼痛的功效。

前述治疗疼痛方法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缺乏对慢性疼痛正确的认识。最新研究发现,慢性疼痛是由于中枢敏化造成的。而目前全世界尚无一种针对中枢敏化机理、通过系统途径、无创无痛刺激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或仪器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中枢去敏化机理的慢性疼痛激光系统治疗仪,专对疼痛的中枢敏化机理,经由系统途径,上调中枢神经系统疼痛感受阈值调降相关受体表达,逐渐消除中枢敏化,恢复躯体感觉和伤害性感受阈值,达到有效和长期的镇痛疗效,实现对慢性非癌性疼痛的有效治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中枢去敏化机理的慢性疼痛激光系统治疗仪,包括主机壳,所述主机壳内设有主机电池,所述主机壳内还设有激光发生器、震动马达、应用处理器AP、内存模块、时钟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屏;所述应用处理器AP分别与激光发生器、震动马达、内存模块、时钟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屏信号连接,所述激光发生器设有激光输出插孔,激光输出插孔内插接有用于导出激光输出插孔内的激光的激光导出耳塞插头,所述激光导出耳塞插头通过激光传输线与激光输出耳塞连接,所述激光输出耳塞的周向开设有多个激光输出孔,当将所述激光输出耳塞塞入耳朵时,所述激光输出孔与外耳道内的皮下迷走神经末梢相对。

上述主机壳内还设有音乐播放模块,所述激光导出耳塞插头上还设有用于导出音乐播放模块的音频信号的音频导出触头,形成声光双功能耳塞插头;所述音频导出触头通过音频信号传输线与声音播放机构电连接,所述声音播放机构设于激光输出耳塞内,形成声光双功能耳塞,该声光双功能耳塞的端头设有音频输出孔,所述音频输出孔与耳塞外壳内的耳机振膜相对;所述音频信号传输线以及激光传输线均设于PVC管套内。

上述激光传输线包括多根设于PVC管套内的用于传导激光的0.5mm直径的光纤,该多根光纤分别与激光输出耳塞上的多个激光输出孔一一对应,所述激光经光纤由激光发生器传导到耳塞内所设的圆锥形光锥,再反射并经激光输出耳塞上的各激光输出孔射出,以刺激外耳道皮下迷走神经末梢;所述音频信号传输线为设于所述PVC管套内的铜芯电线。

上述声光双功能耳塞插头包括光通道接口以及音频导出触头,所述光通道接口与激光输出插孔的激光输出口连接,所述音频导出触头与设于激光输出口内的声输出口连接,所述声输出口与音乐播放模块电连接。

上述主机壳内还设有与所述激光发生器电连接的激光源锂离子备份电池。

上述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发射波长为900nm,发射频率为2~15Hz,发射强度为1~1000mW。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疼痛的中枢敏化机理,经由系统途径,上调中枢神经系统疼痛感受阈值调降相关受体表达,逐渐消除中枢敏化,恢复躯体感觉和伤害性感受阈值,达到有效和长期的镇痛疗效。本实用新型利用激光发生器,发射特定波长(900nm)的激光,在已验证的特定频率(2/15Hz) 和强度(1-1000mW)条件下,刺激耳迷走神经末梢,从而上调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诱发松果体和胃肠道分泌褪黑素,进而上调中枢神经系统疼痛调降相关受体表达,逐渐消除中枢敏化,恢复躯体感觉和伤害性感受阈值,达到有效和长期的镇痛疗效。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以保护激光频谱刺激耳迷走神经末梢的方法治疗慢性疼痛和激光频谱刺激迷走神经干治疗疼痛的有效方法。本实用新型通过激光发生器,利用激光刺激迷走神经,上调中枢神经系统疼痛感受阈值调降相关受体表达,逐渐消除中枢敏化,恢复躯体感觉和伤害性感受阈值,达到有效和长期的镇痛疗效。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和侵蚀神经系统的癌性疼痛。本实用新型治疗干预虽施加和作用于局部,但本质上属于系统性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具有功率强度可调、刺激范围大、激光外泄几率低、治疗快速、安全可靠和完全无痛等优点。功率强度可调,是根据患者肤色、性别、年龄、所需治疗部位、器官、病变和疼痛程度等实际情况确定治疗强度;刺激范围大,激光外泄几率低是指,激光作用于外耳道较大面积的皮肤,且对方向的精准度要求低,又由于激光刺激发生于外耳道,不易于外泄,避免对眼等其他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治疗快速是指根据治疗需要,使用激光快速、短暂照射,达到治疗目的,相比较一般的针灸治疗方法,无需留针10-30分钟;由于激光束的非物质和无菌特性,其使用安全可靠,无感染、出血、交叉感染等可能;本实用新型使用医疗软激光刺激,完全无痛,能够打消患者对一般治疗方法可能带来的伤害的抗拒心理。本实用新型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患者可在治疗疼痛的同时,享受轻音乐,无长期服用镇痛药带来的向心性肥胖、高血脂、药物滥用、成瘾、耐受等毒副作用,对患者同时使用其他治疗装置如心脏起搏器、内置抑郁治疗仪、内置癫痫治疗仪等,都不会造成干扰。其成本仅相当于一台高档手机,但具有无可比拟的慢性疼痛治疗效果,商业前景广阔。截止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见同样或类似治疗方法和治疗仪报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声光双功能耳塞以及声光双功能耳塞插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声光传输线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声光双功能耳塞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中枢去敏化机理的慢性疼痛激光系统治疗仪,包括主机壳1,所述主机壳1内设有主机电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1内还设有激光发生器3、震动马达4、应用处理器AP5、内存模块、时钟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屏;所述应用处理器AP5分别与激光发生器 3、震动马达4、内存模块、时钟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屏信号连接,所述激光发生器3设有激光输出插孔6,激光输出插孔6内插接有用于导出激光输出插孔内的激光的激光导出耳塞插头7,所述激光导出耳塞插头7通过激光传输线15 与激光输出耳塞9连接,所述激光输出耳塞9的周向开设有多个激光输出孔10,当将所述激光输出耳塞9塞入耳朵时,所述激光输出孔10与外耳道内的皮下迷走神经末梢相对;所述震动马达用于根据设定的时间、疗程、频率、波宽等,通过应用处理器AP控制其进行震动,从而提示使用者进行适当的操作;所述时钟模块用于治疗过程中的计时;所述内存模块用于存储所设置的参数内容;所述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激光的各参数以及所设置的参数内容;应用处理器AP用于存储、修改、执行治疗刺激,整合功能等。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壳1内还设有音乐播放模块,所述激光导出耳塞插头 7上还设有用于导出音乐播放模块的音频信号的音频导出触头12,形成声光双功能耳塞插头;所述音频导出触头12通过音频信号传输线13与声音播放机构电连接,所述声音播放机构设于激光输出耳塞9内,形成声光双功能耳塞,该声光双功能耳塞的端头设有音频输出孔14,所述音频输出孔14与耳塞外壳18 内的耳机振膜19相对;所述音频信号传输线13以及激光传输线15均设于PVC 管套8内。激光发生器的功能是在现有技术耳机功能上的扩充,声光双功能耳塞中的音频部分属于常规功能。本实用新型在主机壳1内设置音乐播放模块能够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同时听音乐,起到了放松心情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传输线15包括多根设于PVC管套8内的用于传导激光的0.5mm直径的光纤,该多根光纤分别与激光输出耳塞9上的多个激光输出孔10一一对应,所述激光经光纤由激光发生器3传导到耳塞内所设的圆锥形光锥16,再反射并经激光输出耳塞9上的各激光输出孔10射出,以刺激外耳道皮下迷走神经末梢,诱发神经末梢内神经冲动传导纤维细胞膜去极化,产生一次电脉冲。该脉冲将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丘脑,活化副交感神经。所发生的治疗作用,是经长期、慢性的副交感神经活化,逐渐上调中枢胰岛素受体表达,改善胰岛素受体信号系统功能,缓解疼痛;所述音频信号传输线13为设于所述PVC管套内的铜芯电线。

进一步地,所述声光双功能耳塞插头包括光通道接口17以及音频导出触头12,所述光通道接口17与激光输出插孔6的激光输出口连接,所述音频导出触头12与设于激光输出口内的声输出口连接,所述声输出口与音乐播放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壳内还设有与所述激光发生器电连接的激光源锂离子备份电池11,用于激光发生器所产生激光的刺激条件连续、精确、可控,即使在外接电源不稳定或短时间内不可得时,也不影响使用和操作,主要使用于贫穷和落后国家或地区。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发生器3的激光发射波长为900nm,发射频率为2~15 Hz,发射强度为1~1000mW。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中枢去敏化机理的慢性疼痛激光系统治疗仪,其震动马达用于根据设定的时间、疗程、频率、波宽等,通过应用处理器AP控制其进行震动,从而提示使用者进行适当的操作;其时钟模块用于治疗过程中的计时;其内存模块用于存储所设置的参数内容;而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激光的各参数以及所设置的参数内容;应用处理器AP用于存储、修改、执行治疗刺激,整合功能等。本实用新型通过激光发生器,利用激光刺激迷走神经,上调中枢神经系统疼痛感受阈值调降相关受体表达,逐渐消除中枢敏化,恢复躯体感觉和伤害性感受阈值,达到有效和长期的镇痛疗效。本实用新型利用激光发生器,发射特定波长(900nm)的激光,在特定频率(2/15Hz) 和强度(1-1000mW)条件下,刺激耳迷走神经末梢,上调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诱发松果体和胃肠道分泌褪黑素,进而上调中枢神经系统疼痛调降相关受体表达,逐渐消除中枢敏化,恢复躯体感觉和伤害性感受阈值,达到有效和长期的镇痛疗效。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和侵蚀神经系统的癌性疼痛。本实用新型治疗干预虽施加和作用于局部,但本质上属于系统性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具有功率强度可调、刺激范围大、激光外泄几率低、治疗快速、安全可靠和完全无痛等优点。功率强度可调,是根据患者肤色、性别、年龄、所需治疗部位、器官、病变和疼痛程度等实际情况确定治疗强度;刺激范围大,激光外泄几率低是指,激光作用于外耳道较大面积的皮肤,且对方向的精准度要求低,又由于激光刺激发生于外耳道,不易于外泄,避免对眼等其他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治疗快速是指根据治疗需要,使用激光快速、短暂照射,达到治疗目的,相比较一般的针灸治疗方法,无需留针10-30分钟;由于激光束的非物质和无菌特性,其使用安全可靠,无感染、出血、交叉感染等可能;本实用新型使用医疗软激光刺激,完全无痛,能够打消患者对一般治疗方法可能带来的伤害的抗拒心理。本实用新型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患者可在治疗疼痛的同时,享受轻音乐,无长期服用镇痛药带来的向心性肥胖、高血脂、药物滥用、成瘾、耐受等毒副作用,对患者同时使用其他治疗装置如心脏起搏器、内置抑郁治疗仪、内置癫痫治疗仪等,都不会造成干扰。其成本仅相当于一台高档手机,但具有无可比拟的慢性疼痛治疗效果,商业前景广阔。截止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见同样或类似治疗方法和治疗仪报道。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