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辅助眼部治疗的充气枕以及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042发布日期:2019-10-15 18:1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用于辅助眼部治疗的充气枕以及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辅助眼部治疗的充气枕以及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患者进行眼部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患者保持平卧的体位,以便医生或护士能够更加便利的进行眼部治疗的操作,保证眼部治疗的安全性。

但是,实际情况中,经常会遇到患有颈肩疾病、腰部疾病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性,所以患有类似疾病的患者便无法保持平卧的体位,这边给医生和护士的治疗过程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辅助眼部治疗的充气枕以及医疗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有颈肩疾病、腰部疾病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患者在眼部治疗中无法保持平卧的体位,给眼部治疗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辅助眼部治疗的充气枕,包括:

底座充气囊,所述底座充气囊上设置有进气口;

枕部充气囊,所述枕部充气囊设置在所述底座充气囊的顶部,且所述枕部充气囊的顶端表面具有呈弧形面的凹陷,用于适配人体头部的形状;

所述底座充气囊与所述枕部充气囊之间设置有导气管,用于连通所述底座充气囊的内腔和所述枕部充气囊的内腔;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的气囊出口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用于通过挤压向所述进气管充气;且,所述挤压气囊上设置有补气单向阀;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气管之间,用于限制气流只能沿着自所述进气管至所述进气口单向流动;

所述底座充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安全排气口。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底座板;

所述底座板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呈弧形面的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底座充气囊。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板的凹槽边沿设置有网兜边,用于兜裹所述底座充气囊。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杠杆夹;

所述杠杆夹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铰接;

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段相对固定在所述挤压气囊的相对侧壁;且,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段的长度大于持握段的长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卡夹件;

所述卡夹件设置在所述导气管上;所述卡夹件夹持在所述导气管的外壁,用于封堵所述导气管。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枕部充气囊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充气囊的顶部的中央位置;

所述导气管包括多个;

多个所述导气管围绕所述枕部充气囊与所述底座充气囊相连接的位置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枕部充气囊上设置有第二安全排气口。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绒布层;

所述绒布层贴附在所述枕部充气囊的顶端表面。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活性炭层;

所述活性炭层贴附在所述枕部充气囊与所述绒布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包括所述的充气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底座充气囊与所述枕部充气囊分层级的进行充气,便可以更加缓和和精确的调整整个充气枕的高度,适应不同的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杠杆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充气囊;2-枕部充气囊;

3-进气管;4-挤压气囊;

5-底座板;6-杠杆夹;

11-导气管;12-单向阀;

13-第一安全排气口;

21-凹陷;22-第二安全排气口;

51-凹槽;52-网兜边;

61-第一夹臂;62-第二夹臂;

63-夹持段;64-持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辅助眼部治疗的充气枕,包括:

底座充气囊1,所述底座充气囊1上设置有进气口;

枕部充气囊2,所述枕部充气囊2设置在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顶部,且所述枕部充气囊2的顶端表面具有呈弧形面的凹陷21,用于适配人体头部的形状;

所述底座充气囊1与所述枕部充气囊2之间设置有导气管11,用于连通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内腔和所述枕部充气囊2的内腔;

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挤压气囊4,所述挤压气囊4的气囊出口与所述进气管3的另一端连通,用于通过挤压向所述进气管3充气;且,所述挤压气囊4上设置有补气单向阀;

单向阀12,所述单向阀12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气管3之间,用于限制气流只能沿着自所述进气管3至所述进气口单向流动;

所述底座充气囊1上设置有第一安全排气口13。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底座充气囊1上设置有进气口,并连接有进气管3,所以可以通过所述进气管3向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内腔进行充气,使所述底座充气囊1由于充气而变得鼓实起来。

使用的时候,如图1所示,可以用手挤压连接在所述进气管3的另一端的挤压气囊4,当挤压气囊4被挤压时便会形成气压,从挤压气囊4的气囊出口排出并将气流从所述进气管3进入到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内腔中,从而便可以使底座充气囊1鼓起来。

而气流在经过所述进气管3进入所述底座充气囊1内的过程中,由于进气管3与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进气口之间设置了单向阀12,利用单向阀12可以使气流只能够流经进气口并进入到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内腔,而不能使气流经过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内腔而返回至所述进气管3。

然后,当挤压气囊4中的空气进入到了所述底座充气囊1以后,利用所述补气单向阀能够继续向挤压气囊4中补入空气,以进行对底座充气囊1不断的充气操作。

所以,这样就能够使所述底座充气囊1随着挤压气囊4的挤压操作而不断的被充气而鼓起来,利用对挤压气囊4的挤压操作而不断调整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充起高度。

同时,所述底座充气囊1与所述枕部充气囊2之间设置有导气管11,可以使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内腔和所述枕部充气囊2的内腔连通,那么进入到所述底座充气囊1内的气流还会经过所述导气管11进入到所述枕部充气囊2的内腔内,通过气流的充起使所述枕部充气囊2鼓起来,以调整所述枕部充气囊2的高度。

这样的话,通过所述底座充气囊1与所述枕部充气囊2分层级的进行充气,便可以更加缓和和精确的调整整个充气枕的高度,适应不同的患者使用。

如图1所示的结构,即为所述底座充气囊1与所述枕部充气囊2充满气体的状态,患者可以枕在所述枕部充气囊2的顶端表面的凹陷21内,凹陷21的结构更加适配人体的头部形状,便可以使患者枕在充气枕上的时候更加的舒适。

当需要放气的时候,可以将设置在所述底座充气囊1上的第一安全排气口13打开,利用第一安全排气口13对所述底座充气囊1与所述枕部充气囊2一起进行放气操作。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座板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底座板5;

所述底座板5的顶端表面设置有呈弧形面的凹槽51,用于容纳所述底座充气囊1。

继续参考图1,采用了底座板5的结构,可以使所述底座充气囊1放置并固定在所述凹槽51内,对所述底座充气囊1与所述枕部充气囊2进行平稳的固定。

这样的话,便可以使所述底座充气囊1与所述枕部充气囊2可以更加平稳的放置在床上,即使在充气的过程中,气流的流动或者所述底座充气囊1与所述枕部充气囊2状态的变化,也可以使整个充气枕能够平稳的放置在床上。

所以,患者便可以边枕在充气枕上边充气,也可以保证整个充气枕的平稳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板5的凹槽51边沿设置有网兜边52,用于兜裹所述底座充气囊1。

利用所述网兜边52可以对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周围进行固定,使网兜边52在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周围将其兜裹住,这样可以使所述底座充气囊1能够更加牢固、稳定的固定在所述底座板5的凹槽51内。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杠杆夹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杠杆夹6;

所述杠杆夹6包括第一夹臂61和第二夹臂62;所述第一夹臂61和所述第二夹臂62相对铰接;

所述第一夹臂61和所述第二夹臂62的夹持段63相对固定在所述挤压气囊4的相对侧壁;且,所述第一夹臂61和所述第二夹臂62的夹持段63的长度大于持握段64的长度。

采用杠杆原理,能够更加省力的对所述挤压气囊4进行挤压操作,其中,所述第一夹臂61和所述第二夹臂62的夹持段63相对固定在所述挤压气囊4的相对侧壁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绑定等方式。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卡夹件;

所述卡夹件设置在所述导气管11上;所述卡夹件夹持在所述导气管11的外壁,用于封堵所述导气管11。

当利用所述卡夹件夹持在所述导气管11上,对所述导气管11进行封堵以后,气流便无法从所述底座充气囊1进入到所述枕部充气囊2,从而也就只能对所述底座充气囊1进行充气。

所以,通过对导气管11的封堵,便可以调整是否使所述底座充气囊1与所述枕部充气囊2同步充气或者使所述底座充气囊1单独充气。

当所述底座充气囊1单独充气时,便可以适配喜好枕高度较低的枕头的患者使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枕部充气囊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充气囊1的顶部的中央位置;

所述导气管11包括多个;

多个所述导气管11围绕所述枕部充气囊2与所述底座充气囊1相连接的位置均匀设置。

通过均匀设置的导气管11,可以使气流从所述底座充气囊1进入到所述枕部充气囊2时能够更加均匀,以达到平稳的充气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枕部充气囊2上设置有第二安全排气口22。

利用第二安全排气口22便可以使枕部充气囊2单独排气,提高排气的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安全排气口13和第二安全排气口22均可采用旋钮的结构打开或关闭,这样更容易控制排气量。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绒布层;

所述绒布层贴附在所述枕部充气囊2的顶端表面。

绒布层可以使患者使用时头部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活性炭层;

所述活性炭层贴附在所述枕部充气囊2与所述绒布层之间。

活性炭层具有吸附作用,能够起到消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包括所述的充气枕。

由于所述充气枕的具体结构、功能原理以及技术效果均在前文详述,在此便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