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8827发布日期:2019-07-03 03:3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以及腰椎退变性侧弯等。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经微创通道下进行的椎间融合固定术越来越受欢迎,包括正侧方入路椎间融合术(DLIF)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由于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较其他传统的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植骨量大的优势,因而应用广泛。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需要使用融合器促进患者椎体之间骨组织生长融合,来重建椎体力学稳定性,对于部分腰椎严重失稳患者而言,仅仅向患者椎间置入融合器,由于融合器抗旋转力学性能较差,容易发生融合器的移位,常常需要配合起固定作用的钉棒或钉板使用。但使用钉板或者钉棒辅助固定,定位难度大,操作繁琐,腰神常跨越植入物表面,会刺激腰神经引起神经损害,且这种方式的固定效果也仍不够理想,在临床上仍可观察到联合应用钉棒或者钉板系统患者发生融合器移位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该融合固定装置能够便捷地实现融合器的固定,有效防止融合器发生位移。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包括融合器本体、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尾端连接的固定座和锁定螺钉;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为外凸的弧形面,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配置为与椎间高度相适配的弧形面且具有锯齿结构,且其表面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用于容置骨粒的空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侧孔;所述固定座左右对称设置有斜螺纹孔,所述斜螺纹孔的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10°~30°,所述斜螺纹孔与所述锁定螺钉螺纹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锯齿结构为所述弧形面上从前往后连续排列的三角形定位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斜螺纹孔开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连接部套接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尾端且紧密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定螺钉包括钉帽、钉体和钉尾,所述顶帽的外周为球面,钉帽的中心设有锁紧槽,所述钉体的表面设有锥形螺纹,所述钉尾设有刃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紧槽配置为六角槽、十字槽、矩形槽或者一字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斜螺纹孔上的用于防止所述锁定螺钉脱出的弹性限位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融合器本体由PEEK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锁定螺钉由钛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两端和中部均设置有显影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左右对称各设置有两个所述斜螺纹孔;所述斜螺纹孔的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可应用微创通道从斜外侧置入患者腰椎椎间隙,使用锁定螺钉固定的融合固定装置可连同融合器本体和固定座一起置入,可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手术难度,锁定螺钉固定牢固,可有效防止融合器本体发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1、融合器本体;11、空腔;12、侧孔;13、三角形定位齿;14、显影孔;2、固定座;21、安装部;211、斜螺纹孔;22、连接部;3、锁定螺钉;31、钉帽;311、锁紧槽;32、钉体;33、钉尾;4、弹性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结合图1至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OLIF融合固定装置),包括融合器本体1、与该融合器本体1的尾端连接的固定座2和锁定螺钉3。

其中,融合器本体1优选地采用高分子聚合物聚醚醚酮(PEEK,Polytheretherketone)材料制作而成,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融合器本体1的前端为外凸的弧形面,可以方便融合器主体植入患者腰椎椎间隙,以减小阻力。融合器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配置为与椎间高度相适配的弧形面且具有锯齿结构,可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防止融合器主体向后方的椎管内退出,避免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以降低患者二次手术的风。融合器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用于容置骨粒的空腔11,融合器本体1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与空腔11连通的侧孔12,融合器本体1的空腔11内填充自体骨质,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实现最大植骨容量,同时便于周围骨质长入,以促进骨质融合率。更重要的是,固定座2左右对称设置有斜螺纹孔211,该斜螺纹孔211的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10°~30°,斜螺纹孔211与锁定螺钉3螺纹配合,锁定螺钉3优选地采用钛合金材料制作。

应用微创通道从斜外侧将本融合固定装置置入患者腰椎椎间隙,使用过程中固定座2连同融合器本体1一起植入,无需分别植入融合器本体1和钉板,可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手术难度,再配合使用锁定螺钉3将融合器本体1进行固定,采用锁定螺钉3将融合器固定于椎体,提高了固定效果,可有效防止融合器本体1发生位移。另外,本装置植入后,可完全没入椎体,彻底避免钉板或钉棒刺激人体脏器减小病人创伤,加快后期恢复。

具体地,融合器本体1的上下表面的锯齿结构为从前往后连续排列的三角形定位齿13,在植入本实施例的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后,进一步增大摩擦力,有效防止融合器本体1滑脱。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座2包括安装部21和连接部22,斜螺纹孔211开设于该安装部21,连接部22套接于融合器本体1的尾端且紧密配合,以利于将固定座2连同融合器本体1一起植入腰椎椎间隙。连接部22优选地呈环状结构,将该环状结构紧配地套接于融合器本体1的尾端。当然,连接部22也可以为具有凹口的非封闭结构,只要能达到固定座2与融合器本体1在前后方向上同步连接即可。

更具体的是,锁定螺钉3包括钉帽31、钉体32和钉尾33,顶帽的外周为球面,钉体32的表面设有锥形螺纹,钉尾33设有刃口。通设于过钉帽31中心的锁紧槽311将锁定螺钉3拧入固定座2,并通过钉尾33的刃口和锥形螺纹拧入融合器本体1上下的两个椎体,实现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锁紧槽311优选地配置为六角槽、十字槽、矩形槽或者一字槽。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锁定螺钉3的钉体32的直径设为6.5mm,长度设为50mm,螺距设为3.8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斜螺纹孔211上的弹性限位销4,该弹性限位销4用于防止锁定螺钉3脱出。在往固定座2中拧入锁定螺钉3直至到钉帽31处时,该弹性限位销4被挤压让位,并在锁定螺钉3完全旋入之后复位,如此可卡在钉帽31的外边缘,以此防止锁定螺钉3脱出,进一步提高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稳固性。

优选地,为便于手术中的定位,融合器本体1的两端和中部均设置有显影孔14,在显影孔14内放置显影线,该显影线可以为钛丝或者钽丝,显影线可在X光下显影,实现定位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固定座2左右对称各设置有两个斜螺纹孔211,加大锁紧力度,斜螺纹孔211的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地设置为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能可应用于微创通道并从斜外侧置入腰椎椎间隙,使用锁定螺钉3固定的融合固定装置可连同融合器本体和固定座一起置入,可简化操作步骤,有效防止融合器本体发生位移,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