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中医诊疗装置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0107发布日期:2019-07-03 03:4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中医诊疗装置收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中医诊疗装置收纳箱。



背景技术:

当今时代,中医的治疗效果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而与中医配套的各种医疗器材也是层出不穷,其中的代表便是中医收纳箱,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常见的中医箱子没有针对性,无法对中医诊疗装置做出很好的收纳以及保护,例如,中医中最常用的拔火罐,拔火罐多数为玻璃或者陶瓷制造,存在易碎的特点,常规中医收纳箱不好应对,还有中医中常用针灸治疗,而治疗针存在细小不好拿,容易丢的特点,常规中医收纳箱不好应对,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中医诊疗装置收纳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中医诊疗装置收纳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中医诊疗装置收纳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第一内腔,所述外壳的外侧壁通过外转轴转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第一内腔的内侧壁上通过内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所述第一转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一内腔内靠近内转轴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夹块,所述第一内腔内远离固定夹块的一侧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固定夹块的一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部活动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弹簧与凹槽的槽底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凹槽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夹块相适配的移动夹块;

所述第二转板的上表面靠近第一转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框架,所述框架内部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内活动套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柱,所述拉柱贯穿框架的上端并固定连接有拉片,所述压板上表面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框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拉柱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板的远离第一转板的一端固定连有第一把手,所述支撑板靠近固定夹块的一面上设有与第一把手相适配的挂钩,所述箱盖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软皮套圈。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两侧侧面均设有孔槽和内槽,所述孔槽与内槽相通,所述孔槽内均转动套接有转动钮,所述转动钮位于外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销,所述孔槽内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套接在转动钮上,所述扭力弹簧一端固定在转动钮上,另一端固定在孔槽内,所述转动钮贯穿孔槽并延伸至内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外壳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箱盖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固定销相适配的套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夹块与移动夹块的配合,来实现对拔火罐的固定,使得拔火罐在箱子里更加安全稳定,其次框架与带有齿牙的压板的配合使得治疗针更容易更稳定的固定,常规情况下治疗针放在平面上不好拿,而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的转动使得可以让治疗针更好拿放,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固定销与套筒的配合使得箱盖与外壳的固定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Ⅰ;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Ⅱ;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夹块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结构示意图Ⅰ;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结构示意图Ⅱ;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钮的内部结构半剖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工作原理示意图Ⅰ;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工作原理示意图Ⅱ。

图中:1、外壳,101、第一内腔,2、箱盖,3、第一转板,4、第二转板,5、外转轴,6、内转轴,7、铰链,8、固定夹块,9、移动夹块,10、连接板,11、支撑板,12、凹槽,13、第一弹簧,14、第一把手,15、框架,201、第二内腔,16、拉柱,17、压板,18、第二弹簧,19、拉片,20、第二把手,21、软皮套圈,22、孔槽,23、转动钮,24、转动杆,25、固定销,26、扭力弹簧,27、挡片,28、挡块,29、套筒,30、内槽,3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中医诊疗装置收纳箱,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第一内腔101,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通过外转轴5转动连接有箱盖2,所述第一内腔101的内侧壁上通过内转轴6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板3,所述第一转板3通过铰链7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4,铰链7安置在第一转板3和第二转板4的下侧,使得第一转板3和第二转板4只能向下单向对折,使得被固定在框架15上的治疗针更好拿放,第二转板4平时搭在支撑板11上,所述第一内腔101内靠近内转轴6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夹块8,所述第一内腔101内远离固定夹块8的一侧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靠近固定夹块8的一面设有多个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部活动套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通过第一弹簧13与凹槽12的槽底连接,第一弹簧13始终有让移动夹块9与固定夹块8合并的趋势,所述连接板10位于凹槽1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夹块8相适配的移动夹块9,固定夹块8和移动夹块9上均设有弧形槽,固定夹块8和移动夹块9的配合实现对拔火罐的固定;

所述第二转板4的上表面靠近第一转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框架15,所述框架15内部设有第二内腔201,所述第二内腔201内活动套接有压板17,压板17的下侧面设为橡胶类材料,能够更好更稳定的夹住治疗针,所述压板17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柱16,所述拉柱16贯穿框架15的上端并固定连接有拉片19,拉片19是为了更好的移动拉柱16,所述压板17上表面通过第二弹簧18连接框架15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弹簧18套接在拉柱16上,第二弹簧18始终有让压板17向下运动的趋势。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转板4的远离第一转板3的一端固定连有第一把手14,第一把手14是为了更方便的转动第一转板3和第二转板4,所述支撑板11靠近固定夹块8的一面上设有与第一把手14相适配的挂钩31,挂钩31与第一把手14配合,使得第一转板3和第二转板4的转动角度固定,所述箱盖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20,第二把手20用于更好的拿放本装置,所述第一转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软皮套圈21,软皮套圈21有较好的延展性,可用于固定一些药瓶。

具体而言,所述外壳1的两侧侧面均设有孔槽22和内槽30,所述孔槽22与内槽30相通,内槽30的直径比孔槽22的直径大,所述孔槽22内均转动套接有转动钮23,所述转动钮23位于外壳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4,所述转动杆24远离转动钮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销25,所述孔槽22内设有扭力弹簧26,所述扭力弹簧26套接在转动钮23上,所述扭力弹簧26一端固定在转动钮23上,另一端固定在孔槽22内,扭力弹簧26始终有让转动杆24转向挡块28的趋势,所述转动钮23贯穿孔槽22并延伸至内槽30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片27,挡片27是防止转动钮23从孔槽22内滑出,所述外壳1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块28,挡块28是为了限制转动杆24的转动角度,打开箱盖2后,在扭力弹簧26的作用下,转动杆24自动搭在挡块28上,所述箱盖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固定销25相适配的套筒29,套筒29与固定销25的配合用来控制箱盖2的打开与关闭,固定销25设有缺口,目的是为了在转动过程中更容易插入套筒29中。

工作原理:使用时,转动转动杆24,使得固定销25与套筒29分离,之后打开箱盖2,转动杆24在扭力弹簧26的作用下,转动至挡块28处,可以通过拉动第一把手14,掀开第一转板3和第二转板4,把拔火罐塞入固定夹块8与移动夹块9之间,在第一弹簧13的作用下,移动夹块9自动夹紧拔火罐,从而达到对拔火罐的固定,需要放入治疗针时,向上移动拉片19,使得压板17与框架15内侧壁分离,把治疗针放入框架15内,在第二弹簧18作用下,压板17与框架15的内侧壁合并,使得治疗针一端被固定在框架15内,另一端搭在第一转板3上,从而完成对治疗针的固定,需要拿出诊疗针时,只需要用第一把手14,使得第一转板3和第二转板4向下对折,使第一把手14搭在挂钩31上,固定第一转板3和第二转板4的转动角度,这样使得治疗针的一端立在空中,便可以抽出固定在框架15内的治疗针,达到快速便捷的拿取治疗针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