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涉及一种骨折定位板,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定位导板。
背景技术: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在临床中由于骨盆单侧或者双侧同时骨折,常常需要对其进行复位,复位后要打入钢板进行固定。传统的办法是凭借经验或者通过透视先打入克氏针,形成通道,最后植入钢板进行固定。但是,传统的方法存在不能精准的将克氏针打入到准确的位置的缺点,而且如果是双侧同时骨折的话,克氏针要穿过棘突位置,很有可能伤到棘突周围的血管或神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定位导板,该导板解决了现有技术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能够精准定位,同时减小伤口的范围,起到微创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定位导板,该导板包含:经皮导板本体,其上表面为第一定位面,该第一定位面与皮肤表面相贴附,且其上设有:观察窗口;骨贴附导板,其处于所述经皮导板本体下表面的下方,且与所述的观察窗口相对应;连接部件,其一端与所述经皮导板本体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骨贴附导板连接,其包含:第一导向柱;以及克氏针导向柱,其穿设在所述的经皮导板本体的两端。
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经皮导板本体的第一定位面贴附在皮肤表面上,所述骨贴附导板贴附在骨骼特征位置上,克氏针穿过所述的第一导向柱以定位,若干克氏针穿过所述的克氏针导向柱,以在骨面上穿孔,在该孔内插入固定件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经皮导板本体的第一定位面为根据目标位置表皮轮廓通过3D打印获得的;所述的骨贴附导板为根据骨骼特征位置的结构通过3D打印获得的。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件还包含:若干连接柱,其一端与所述经皮导板本体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骨贴附导板连接;以及若干支撑件,其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导向柱连接。
其中,所述的第一导向柱处于若干连接柱所围置的空间中。
优选地,所述的经皮导板本体上还设有:特征定位孔,其是根据骨面上的特征位置确定的。
优选地,所述的克氏针导向柱的内径等于插入的固定件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的宽度等于穿过所述的克氏针导向柱的若干克氏针的直径之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骨盆复合定位导板,该导板包含:经皮导板本体,其上表面为第一定位面,该第一定位面与皮肤表面相贴附,且其上设有:观察窗口和特征定位孔;骨贴附导板,其处于所述经皮导板本体下表面的下方,且与所述的观察窗口相对应;连接部件,其一端与所述经皮导板本体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骨贴附导板连接,其包含:第一导向柱;以及克氏针导向柱,其穿设在所述的经皮导板本体的两端。
其中,所述的经皮导板本体的第一定位面为根据骨盆位置表皮轮廓通过 3D打印获得的;所述的骨贴附导板为根据骨骼特征位置的结构通过3D打印获得的;所述的特征定位孔是根据骨盆面上棘突的位置确定的。
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经皮导板本体的第一定位面贴附在皮肤表面上,所述的特征定位孔定位在棘突上,所述骨贴附导板贴附在骨骼特征位置上,克氏针穿过所述的第一导向柱以定位,若干克氏针穿过所述的克氏针导向柱,以在骨盆面上穿孔,在该孔内插入固定件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件还包含:若干连接柱,其一端与所述经皮导板本体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骨贴附导板连接;以及若干支撑件,其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导向柱连接。
其中,所述的第一导向柱处于若干连接柱所围置的空间中。
优选地,所述的克氏针导向柱的内径等于插入的固定件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解决了现有技术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通过经皮导板本体和骨贴附导板避免了传统的大面积切开以通过透视或者经验去打克氏针的情况,并通过骨贴附导板和骨面贴附以起到精准定位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还通过第一导向柱和克氏针导向柱以实现精准的定位;
(3)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通过在经皮导板本体的特征定位孔一方面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避免伤到棘突周围的血管或神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骨盆复合定位导板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复合定位导板,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该导板包含:经皮导板本体10、骨贴附导板20、连接部件30和克氏针导向柱40。
其中,经皮导板本体10的上表面为第一定位面,该第一定位面与皮肤表面相贴附,且其上设有:观察窗口11。骨贴附导板20处于经皮导板本体10 下表面的下方,且与观察窗口11相对应。连接部件30的一端与经皮导板本体10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骨贴附导板20连接,其包含:第一导向柱31。克氏针导向柱40穿设在经皮导板本体10的两端。
在使用状态时,经皮导板本体10的第一定位面贴附在皮肤表面上,骨贴附导板20贴附在骨骼特征位置上,克氏针1穿过第一导向柱31以定位,若干克氏针1穿过克氏针导向柱40,以在骨面上穿孔,在该孔内插入固定件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经皮导板本体10的第一定位面为根据目标位置表皮轮廓通过3D打印获得的;骨贴附导板20为根据骨骼特征位置的结构通过3D打印获得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连接部件30还包含:若干连接柱32和支撑件33。其中,连接柱 32的一端与经皮导板本体10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骨贴附导板20连接。支撑件33的一端与连接柱3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向柱31连接。
其中,第一导向柱31处于若干连接柱32所围置的空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经皮导板本体10上还设有:特征定位孔12,其是根据骨面上的特征位置确定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克氏针导向柱40的内径等于插入的固定件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固定件的宽度等于穿过克氏针导向柱40的若干克氏针1的直径之和。
一种骨盆复合定位导板,参考本实用新型图1-4,该导板包含:经皮导板本体10、骨贴附导板20、连接部件30和克氏针导向柱40。
其中,经皮导板本体10的上表面为第一定位面,该第一定位面与皮肤表面相贴附,且其上设有:观察窗口11和特征定位孔12。骨贴附导板20处于经皮导板本体10下表面的下方,且与观察窗口11相对应。连接部件30的一端与经皮导板本体10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骨贴附导板20连接,其包含:第一导向柱31。克氏针导向柱40穿设在经皮导板本体10的两端。
其中,经皮导板本体10的第一定位面为根据骨盆位置表皮轮廓通过3D 打印获得的;骨贴附导板20为根据骨骼特征位置的结构通过3D打印获得的;特征定位孔12是根据骨盆面上棘突的位置确定的。
在使用状态时,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骨盆复合定位导板的使用状态图,经皮导板本体10的第一定位面贴附在皮肤表面上,特征定位孔12 定位在棘突上,骨贴附导板20贴附在骨骼特征位置上,克氏针穿过第一导向柱31以定位,若干克氏针穿过克氏针导向柱40,以在骨盆面上穿孔,在该孔内插入固定件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连接部件30还包含:若干连接柱32和支撑件33。其中,连接柱32的一端与经皮导板本体10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骨贴附导板20连接。支撑件33的一端与连接柱3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向柱 31连接。其中,第一导向柱31处于若干连接柱32所围置的空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克氏针导向柱40的内径等于插入的固定件的宽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定位导板能够精准定位,同时减小伤口的范围,起到微创的作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