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智能复位的折叠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2798发布日期:2019-06-05 23:1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智能复位的折叠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智能复位的折叠轮椅。



背景技术:

世界老龄化人口正在加剧,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同时因多种因素造成的残障人士正在逐年递增,如此庞大的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理疗和康复问题己成为社会的一个重大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弱势群体渴望走出家门,重新融入社会,智能轮椅的出现,提高了他们的活动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出行。

目前,现有技术的轮椅中扶手大部分都没有调节的功能。由于轮椅的使用者大多数为残疾人或体弱多病者,他们每天需要长时间坐在轮椅上面,保持最合适的坐姿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患有偏瘫的病人,对于扶手高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但是,现有技术的轮椅中固定扶手和靠背,不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身材和使用者处于患病的不同时段进行调整姿态的需求,同时缺少轮椅的姿态复位功能,使用者躺下后起身不方便,因此轮椅的改革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有智能复位的折叠轮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设有智能复位的折叠轮椅,包括对称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收起件,所述收起件上设有坐垫;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包括底架、扶手架、靠背架和

弹性件,所述底架上设有轮子,所述扶手架与所述底架活动连接,所述扶手架与所述底架分别与所述靠背架铰接,所述靠背架之间设有靠背垫,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架和所述底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收起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坐垫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架和所述底架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气动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上还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卡槽,所述扶手架上设有卡件,所述卡件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上还设有脚架,所述脚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脚架上设有脚踏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上设有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刹车底座、控制把手、刹车杆和连接杆,所述刹车底座固定设于所述底架上,所述控制把手和所述刹车杆分别与所述刹车底座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把手和所述刹车杆铰接,所述所述刹车杆上设有刹车块。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架上还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刹车件和刹车线,所述刹车件与所述把手铰接,所述刹车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刹车件和所述刹车杆。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收起件实现收起折叠功能,减少放置所需的空间,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性;同时通过所述扶手架、靠背架和底架的配合,所述扶手架和所述靠背架联动运动,所述扶手架随所述背靠架的向前和向后摆动而前后运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位置,增强舒适度,增设弹性件实现扶手架和靠背架的复位,使用者躺下后起身方便,省力,结构新颖,简单实用,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收起件,10、底架,11、扶手架,12、靠背架,13、弹性件,14、定位件,15、脚架,16、刹车装置,30、坐垫,31、第一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100、轮子,110、卡件,120、靠背垫,121、把手,122、刹车件,123、刹车线,140、卡槽,150、脚踏板,

160、刹车底座,161、控制把手,162、刹车杆,163、连接杆,164、刹车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一种设有智能复位的折叠轮椅,包括对称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之间设有收起件3,所述收起件3上设有坐垫30,所述收起件3具有折叠功能,所述收起件3收起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相互靠近,实现折叠收起,所述坐垫30为软性材料,所述收起件30收起时,所示坐垫30同时收起;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2分别包括底架10、扶手架11、靠背架12和弹性件13,所述底架10上设有轮子100,所述扶手架11与所述底架1活动连接,所述扶手架11与所述底架1分别与所述靠背架12铰接,所述靠背架12之间设有靠背垫120,所述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架12和所述底架1连接;所述靠背架12向后调节时,向所述扶手架11提供向后运动的力,从而带动所述靠背架12向后摆动,所述靠背架12向前调节时,撤去对所述扶手架11施加的外力,所述弹性件13的产生的弹力使所述靠背架12向前摆动,同时带动所述扶手架11向前运动,完成调节。

具体的,所述收起件3包括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所述第一连接杆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2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架1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坐垫30连接;所述收起件3收起时,所述第一连接杆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2相互绕着铰接点向相反方向转动,带动所述底架1相互靠近,同时所述坐垫30折叠收起。

具体的,所述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架12和所述底架1铰接;所述靠背架12的向前或者向后摆动,所述弹性件13随之向前或者向后转动。

具体的,所述弹性件13优选为气动弹簧,所述弹性件13在所述靠背架12向后调时起缓存作用;同时,在所述背靠架12没有受到其他外力作用时使所述靠背架12向前调节,起智能复位作用,使用者躺下起身方便省力。

具体的,所述底架1上还设有定位件14,所述定位件14上设有卡槽140,所述扶手架11上设有卡件110,所述卡件110卡设于所述卡槽140内;当所述背靠架12向后摆动时,所述扶手架11随之向后运动,当调节到合适位置时,所述卡件110通过所述卡槽定位,从而固定所述扶手架11和所述背靠架12。

具体的,所述底架1上还设有脚架15,所述脚架15上设有脚踏板150,所述脚架15的一端与所述底架10铰接,所述脚架15可旋转调节到合适位置,所述脚架15上设有脚踏板150。

具体的,所述底架10上设有刹车装置16,所述刹车装置16包括刹车底座160、控制把手161、刹车杆162和连接杆163,所述刹车底座160固定设于所述底架10上,所述控制把手161和所述刹车杆162分别与所述刹车底座160铰接,所述连接杆16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把手161和所述刹车杆162铰接,所述所述刹车杆162上设有刹车块164;刹车时,向前摆动所述控制把手161,所述连接杆163受到所述控制把手161的力并且把力传递到所述刹车杆162,使所述刹车杆162向后转动,直至所述刹车块164贴紧所述轮子100,从而达到刹车效果。

具体的,所述靠背架12上还设有把手121,所述把手121上设有刹车件122和刹车线123,所述刹车件122与所述把手121铰接,所述刹车线12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刹车件122和所述刹车杆162;使用所述把手121刹车时,拉动所述刹车件122,所述刹车件122转动,所述刹车线123受到所述刹车件122的力后拉紧,带动所述刹车杆162向后运动,直至所述刹车块164紧贴所述轮子100,达到刹车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收起件3实现收起折叠功能,减少放置所需的空间,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性;同时通过所述扶手架11、所述靠背架12和所述底架13的配合,所述扶手架11和所述靠背架12联动运动,所述扶手架11随所述背靠架12的向前和向后摆动而前后运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位置,增强舒适度,增设弹性件13实现扶手架11和靠背架12的复位,使用者躺下后起身方便,省力,结构新颖,简单实用,适于推广。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