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式穿刺定位套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7442发布日期:2019-05-24 21:2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锚式穿刺定位套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套针,尤其是一种锚式穿刺定位套针,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显得越发重要。多数肿块在微小时就在辅助诊断仪器下被发现,比如:CT下肺部结节的诊断,超声下乳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CT下肝脏结节诊断,等等。

一旦确诊后,需要对微小的结节准确定位,才能在最小的创伤下切除病变组织。对微小结节定位方法主要是定位针穿刺定位,即:穿刺针头端刺入病变结节内,穿刺针针杆在皮肤外,手术时沿针体切除病变组织。

理论上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但实际上,由于定位后并不能立刻手术,常需要第二天才能手术。针体刺入皮肤内时间较长,伴随患者活动,针体尖端的位置常常发生偏移,导致手术时切除病变组织时不够准确,甚至没能切除病变组织,给诊断和治疗带来极大不便。

临床需要一种定位准确,定位后针体不会因患者活动发生偏移的定位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锚式穿刺定位套针,其结构紧凑,能实现手术时的定位且能避免定位过程中的偏移,提高定位的精度,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锚式穿刺定位套针,包括穿刺定位体、能在穿刺定位体内沿所述穿刺定位体长度方向运动的推杆以及与所述穿刺定位体适配连接的弹性定位针;穿刺定位体的头端设置穿刺用的穿刺尖端,弹性定位针位于穿刺定位体内且弹性定位针的针头能穿出所述穿刺定位体外;

推杆在穿刺定位体内运动时,能与弹性定位针接触;通过推杆将弹性定位针向靠近穿刺尖端方向推动时,能使得弹性定位针的针头收缩后贴近穿刺定位体的外壁;推杆与弹性定位针分离时,弹性定位针的针头复位后远离穿刺定位体的外壁。

在所述穿刺定位体内还设置复位弹性体,所述复位弹性体位于穿刺尖端与弹性定位针之间,推杆将弹性定位针向靠近穿刺尖端方向推动时,弹性定位针与复位弹性体接触并使得所述复位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穿刺定位体包括连接套管以及与所述连接套管适配连接的穿刺连接套,穿刺尖端位于穿刺连接套的头端,弹性定位针的针头能穿刺穿刺连接套外;推杆在连接套管内与所述连接套管呈同轴分布;

所述穿刺连接套与连接管套之间为一体成型,或穿刺连接套与连接管套之间采用可分离连接。

所述弹性定位针包括四根均匀对称分布的弹性针体,所述弹性针体间相互连接后呈十字型,弹性针体的针头能穿出穿刺定位体外。

所述弹性定位针包括针体连板以及均匀对称分布在所述针体连板上的弹性针体,弹性针体的针头能穿出穿刺定位体外。

所述穿刺定位体上设置针头定位孔,弹性定位针的针头通过针头定位孔穿出穿刺定位体外。

在所述推杆的尾端设置推杆柄,所述推杆柄位于穿刺定位体的尾端外。

还包括用于限定推杆在穿刺定位体内运动状态的运动限位机构。

所述运动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推杆尾部的推杆限位块以及设置于穿刺定位体内的限位台阶,推杆限位块与限位台阶接触时,能限定推杆在穿刺定位体内运动。

所述穿刺定位体内设置用于支撑复位弹性体的弹性体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利用穿刺尖端能实现所需的穿刺操作,弹性定位针位于穿刺定位体内且弹性定位针的针头能穿出所述穿刺定位体外;推杆在穿刺定位体内运动时,能与弹性定位针接触;通过推杆将弹性定位针向靠近穿刺尖端方向推动时,能使得弹性定位针的针头收缩后贴近穿刺定位体的外壁;推杆与弹性定位针分离时,弹性定位针的针头复位后远离穿刺定位体的外壁;从而利用弹性定位针的形变能有效实现弹性定位针在对组织定位中的置入与定位操作,在定位后避免弹性定位针的偏移,提高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推杆推动复位弹性体收缩变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定位针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定位针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穿刺连接套、连接套管与弹性定位针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穿刺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套管、2-推杆、3-推杆柄、4-推杆限位块、5-限位台阶、6-弹性定位针、7-穿刺尖端、8-弹性体支撑块、9-复位弹性体、10-穿刺连接套、11-弹性针体、12-针体连板以及13-针头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为了能实现手术时的定位且能避免定位过程中的偏移,提高定位的精度,本实用新型包括穿刺定位体、能在穿刺定位体内沿所述穿刺定位体长度方向运动的推杆2以及与所述穿刺定位体适配连接的弹性定位针6;穿刺定位体的头端设置穿刺用的穿刺尖端7,弹性定位针6位于穿刺定位体内且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能穿出所述穿刺定位体外;

推杆2在穿刺定位体内运动时,能与弹性定位针6接触;通过推杆2将弹性定位针6向靠近穿刺尖端7方向推动时,能使得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收缩后贴近穿刺定位体的外壁;推杆2与弹性定位针6分离时,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复位后远离穿刺定位体的外壁。

具体地,穿刺定位体、推杆2以及弹性定位针6均需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穿刺定位体的长度方向与推杆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推杆2能在穿刺定位体内运动,推杆2在穿刺定位体能沿穿刺定位体的长度方向运动,推杆2在穿刺定位体内运动时,推杆2的头端能与弹性定位针6接触或与弹性定位针6分离,当推杆2的头端与弹性定位针6接触时,能将弹性定位针6向靠近穿刺尖端7的方向推动,推杆2推动弹性定位针6时,能使得所述弹性定位针6进行收缩变形。弹性定位针6位于穿刺定位体内,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穿出穿刺定位体外,一般情况下,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与穿刺定位体的长度方向、推杆2的长度方向垂直。利用穿刺尖端7能进行穿刺操作,穿刺定位体利用穿刺尖端7穿刺后,穿刺定位体能靠近待定位的组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定位针6采用弹性的材料制成,推杆2将弹性定位针6接触并向靠近穿刺尖端7的方向运动时,使得弹性定位针6收缩变形,弹性定位针6收缩变形后,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收缩靠近穿刺定位体的外壁,当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回缩靠近穿刺定位体的外壁后,便于将弹性定位针6以及穿刺定位体置入穿刺后的腔道内,为后续的定位做准备。当弹性定位针6、穿刺定位体置入所需位置以靠近待定位的组织后,松开推杆2,使得推杆2与弹性定位针6分离,弹性定位针6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复位,当弹性定位针6复位后,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向远离穿刺定位体外壁的方向运动,且在弹性定位针6针头向远离穿刺定位体运动过程中,能刺入穿刺定位体外侧的组织内,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与组织连接后,能实现对组织的定位。在对定位组织进行所需手术操作过程中,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需要一直与组织连接,且穿刺定位体等也需要保持当前的状态,避免定位后的偏移。此外,当定位结束后,利用推杆2再次推动弹性定位针6,以使得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收缩靠近穿刺定位体的外壁,便于使得穿刺定位体、弹性定位针6从定位的位置移出。

进一步地,在所述穿刺定位体内还设置复位弹性体9,所述复位弹性体9位于穿刺尖端7与弹性定位针6之间,推杆2将弹性定位针6向靠近穿刺尖端7方向推动时,弹性定位针6与复位弹性体9接触并使得所述复位弹性体9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定位体内设置用于支撑复位弹性体9的弹性体支撑块8,穿刺尖端7位于弹性体支撑块8的端部,利用弹性体支撑块8能支撑复位弹性体9,复位弹性体9可以采用弹簧或其他弹性部件制成。一般情况下,弹性定位针6与复位弹性体9不接触,或者弹性定位针6与复位弹性体9接触时,复位弹性体9处于非压缩状态。通过推杆2推动弹性定位针6向穿刺尖端7的方向运动时,在使得弹性定位针6弹性形变的同时,也使得复位弹性体9处于被压缩状态;而当推杆2与弹性定位针6分离时,在复位弹性体9的弹性力作用下以及弹性定位针6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能使得弹性定位针6复位,即使得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从靠近穿刺定位体的外壁向远离穿刺定位体外壁的方向运动,在推杆2再次推动弹性定位针6之前,弹性定位针6会保持当前的状态,以便能保持与待定位组织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定位体包括连接套管1以及与所述连接套管1适配连接的穿刺连接套10,穿刺尖端7位于穿刺连接套10的头端,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能穿刺穿刺连接套10外;推杆2在连接套管1内与所述连接套管1呈同轴分布;

所述穿刺连接套10与连接套管1之间为一体成型,或穿刺连接套10与连接套管1之间采用可分离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穿刺连接套10与连接套管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如图1、图2所示,或者穿刺连接套10与连接套管1之间采用可分离连接的形式,如图5所示。穿刺连接套10与连接套管1之间采用可分离连接时,穿刺连接套10与连接套管1之间可以采用套接的形式,如穿刺连接套10套在连接连接套管1上,或连接套管1套在穿刺连接套10上,具体套接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当穿刺定位体由连接套管1以及穿刺连接套10构成时,穿刺尖端7位于穿刺连接套10的端部,弹性定位针6也位于穿刺连接套10内且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能穿出穿刺连接套10。当然,复位弹性体9以及弹性体支撑块8均位于穿刺连接套10内。一般地,连接套管1的长度大于穿刺连接套10的长度,推杆2在连接套管1内运动时,能与穿刺连接套10内的弹性定位针6接触。

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定位针6包括四根均匀对称分布的弹性针体11,所述弹性针体11间相互连接后呈十字型,弹性针体11的针头能穿出穿刺定位体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四根弹性针体10的结合部位于穿刺定位体的中心,推杆2在推动弹性定位针6时,即推杆2的头端与弹性针体11间的结合部接触,利用弹性针体11的弹性,能使得弹性针体11产生形变,弹性针体11的头端逐渐靠近穿刺定位体的外壁,但弹性针体11的头端不会缩入穿刺定位体内,以便弹性针体11在不受外力复位时,能快速穿出穿刺定位体外。弹性针体11的针头穿出穿刺定位体外壁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不影响对组织的定位为准,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定位针6包括针体连板12以及均匀对称分布在所述针体连板12上的弹性针体11,弹性针体11的针头能穿出穿刺定位体外。

在具体实施时,弹性定位针6还可以采用针体连板12与弹性针体11的配合形式,一般地,针体连板12可以采用圆形或其他形状,针体连板12上设置四根均匀分布的弹性针体11。在推杆2与弹性定位针6接触配合时,推杆2的头端与针体连板12接触,通过推动针体连板12使得弹性针体11产生形变,从而使得弹性针体11的针头靠近穿刺定位体的外壁。

如图6所示,所述穿刺定位体上设置针头定位孔13,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通过针头定位孔13穿出穿刺定位体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穿刺定位体由穿刺连接套10与连接套管1构成时,针头定位孔13位于穿刺连接套10上,针头定位孔13贯通穿刺连接套10,针头定位孔13的数量与弹性针体11的数量相一致,当弹性定位针6置于穿刺连接套10内时,通过针头定位孔13能实现弹性针体11的定位,且弹性针体11的针头通过针头定位孔13穿出穿刺连接套10外。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限定推杆2在穿刺定位体内运动状态的运动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运动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推杆2尾部的推杆限位块4以及设置于穿刺定位体内的限位台阶5,推杆限位块4与限位台阶5接触时,能限定推杆2在穿刺定位体内运动。利用推杆限位块4与限位台阶5的配合,能实现对推杆2在穿刺定位体内的运动距离进行限位,避免弹性定位针6被推入较深的位置,避免影响弹性定位针6的针头再次穿出穿刺定位体的外壁。

在所述推杆2的尾端设置推杆柄3,所述推杆柄3位于穿刺定位体的尾端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杆柄3的外径大于穿刺定位体的内径,通过推杆柄3能方便操作推杆2的运动。当然,利用推杆柄3与穿刺定位体的配合,也能对推杆2在穿刺定位体内的运动进行限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