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多用途可调弯可撕开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3469发布日期:2019-12-06 17:2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多用途可调弯可撕开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脏内科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起搏器安装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通常指慢性心力衰竭的房室及双心室起搏治疗。该器械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双心室起搏纠正左右心室或心室内不同步,增加心室排血和充盈,减少二尖瓣返流,提高射血分数。crt治疗后,置于左心室的电极可以按照设置提前激动左心室最为延迟收缩的部位,通常为左心室侧壁或后侧壁,使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同步收缩,恢复室间隔对左心室收缩的支持作用,左心室压力上升速率加快,缩短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同时相应增加了左心室充盈时间,左心室充盈的进面增加了前负荷,进而提高心肌收缩力。

此外,通过程控av或pv间期优化房室传导,提高心房收缩对左心室充盈的作用,减少因为房室延迟造成的舒张期二尖瓣返流,增加前向射血和有效左心室射血分数。

crt置入术最为关键的是左心室起搏电极植入,电极导线需要放置在心脏的冠状静脉窦或其他汇入冠状静脉窦的心脏静脉某一个分支内,即侧静脉、后静脉、心大静脉等。

现有技术中,crt的手术过程通常为:1.沿上腔静脉送入导丝至下腔静脉;2.沿导丝送入导引鞘管至右心房,使其前端与冠状窦口基本持平,并撤出导丝;3.将导引管或电生理导管在体外适当塑性,沿导引鞘管送入寻找冠状窦口,找到窦口后插入冠状窦口,并将导引鞘管沿导引管或电生理导管送入冠状窦口1-2cm左右,并撤出导引管或电生理导管;4.沿导引鞘管送入球囊造影导管,使球囊膨胀,并打入造影剂进行冠状静脉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侧静脉、后静脉、心大静脉等合适的靶静脉血管,然后撤出球囊造影导管;5.沿导引鞘管送入左心室电极鞘管(可撕开鞘),并撤出导引鞘管;6.沿左心室电极鞘管送入左心室电极导丝,并沿导丝送入左心室电极。

现有技术的上述过程中,存在如下弊端:1.反复送入、撤出不同功能的导管,包括寻找冠状窦口的引导管或电生理导管,球囊造影导管和左心室电极鞘管,整体上这三个导管均存在一进一出,每种导管只实现一种功用,一来增加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长,且毕竟涉及多次送入和撤出操作,也增加风险,二来也增加成本。单独来说,首先,其中在使用寻找冠状窦口的引导管时,由于需要引导管前段具有一定的弯曲,这种弯曲通常由术者在体外根据经验进行塑性,然后靠导管的回弹力在送入体内后保持适当弯曲形状来实现,但由于用于该功能的导管的塑性和回弹效果不理想,不仅容易给患者造成创伤,寻找窦口操作也不快捷,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因此,当前临床上,很多术者都推荐采用电生理导管(如ibiinquiryfixedcurve1010-6-28-scsoft)来实现这一功能,这是因为,该导管前端更易实现弯曲,更容易方便的找到冠状窦口,但毕竟这不是该导管的专门用途,只是“借用”过来实现以下寻找窦口的功能,因此,实际上来说,此处用电生理导管有些“大材小用”,并且,如上所述,即便用电生理导管,也仍然需要术者在体外进行适当塑性,这对术者的经验要求很高;其次,关于球囊造影导管,现有技术中带有球囊的冠状静脉造影导管,球囊的形状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104644157b所公开的,在导管中部带有一个球囊,球囊盈后能够阻止造影剂回流到右心房,其球囊为近圆柱形,需要将球囊部位深入冠状窦口后再进行充盈,靠球囊壁与冠状静脉内壁的贴合而阻挡血液和造影剂,这种球囊的弊端是:要么充盈不足造成封堵效果不好,要么充盈过渡易造成血管壁和窦口的撕裂。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导管都是在头端开口,即便球囊封堵效果较好,造影剂也大多集中在导管头端出,远端的静脉分支显影效果仍然不理想。最后,由于最后的左心室电极要留在体内,因此左心室电极鞘管必须为可撕开鞘管。

现有技术中,也有报道了可调弯鞘管,如公开号为cn102580225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弯鞘管,首先,整个专利中都是泛泛的提及其可调弯鞘管的应用,没有提及专门的应用领域,从说明书第[0051]段的记载可推知,其更适于注入液体或抽取液体。特别是,虽然其相对其引用的美国文献在拉丝结构的设置和可调弯的实现上具有改进效果,但由于其鞘管不是可撕开鞘管,不能直接用做左室电极的输送鞘管,并且从其拉丝结构也可以看出,其手柄只适用于一个牵引丝的情况,即仅能在一个方向实现远端的可调弯,这对于crt操作而言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手柄与鞘管一体设置,仅能一次性使用,成本也比较高昂。

综上,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亟需开发一种crt手术中使用的多用途可调弯可撕开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多用途可调弯可撕开导管,该一个导管可以综合实现冠状窦口引导管(或电生理导管)、球囊造影导管和左心室电极鞘管的功能,可实现一次送入,撕开取出,并且可多向调弯,方便寻找并插入冠状窦口,且通过对封堵球囊的改进设计,可避免现有球囊造影导管的球囊封堵效果不好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多用途可调弯可撕开导管,所述导管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半管,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半管沿轴向拼合连接而成整个导管,所述拼合连接形成的界面为可撕开界面;所述半管包括管头和管体,所述管头为半圆柱状,端部由圆弧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一半管状手柄结合部,所述手柄结合部中部具有周向卡接凹槽;所述管头半圆柱底面上具有至少一个牵引丝连接杆插口,且所述插口外部连接有牵引丝连接杆;所述管头的半圆柱面上设有一个球囊供气接口和一个撕开拉手,所述管头的半圆柱面的中部在可撕开界面处倾斜延伸设置有一半输送管;所述管体的直径小于管头直径且两者圆滑过渡连接并一体成型,所述管体远端中部设置有半球囊,所述半球囊包括球囊封堵面、球囊底面和球囊结合界面,所述球囊结合界面与所述可撕开界面重合使得球囊充盈后外部形成一个整体球囊;所述管体中部设置有管腔,所述管腔远端处具有自由出口,在近端处通过圆滑过渡连接至半输送管的同径管腔而构成输送通路;所述半球囊处管壁上设有进气口且通过设置在半管壁中的气路与管头上的供气接口连通;所述半管还包括牵引丝,所述牵引丝与牵引丝连接杆数量对应,且所述牵引丝在近端连接管头上的牵引丝连接杆,且在管壁中延伸至远端后与远端端头附近设置的半圆形锚连接且可相对管壁相对滑动。

进一步,两个所述半管各自加工成型,在可撕开界面处管壁厚度与其他位置相同,且对齐后通过胶粘接而拼合连接。

进一步,两个所述半管各自加工成型,且均在可撕开界面处管壁形成由管外向管内的坡口,两个所述半管在坡口的顶端通过热熔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输送管与导管之间的夹角为25-45°,优选30°。

进一步,所述导管还包括一调弯操作手柄,所述调弯操作手柄通过管头上的手柄结合部与导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包括导管连接部;所述导管连接部包括连接管和套管,所述连接管对应于手柄结合部的卡接凹槽的部位周向设置有卡接滚珠;所述套管直径略大于连接管直径,所述套管与连接管滑动套接,驱动卡接滚珠卡入或脱开导管上的卡接凹槽以实现二者的结合和分离。

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还包括牵引丝调节机构,所述牵引丝调节机构包括牵引丝拉条、牵引丝拖拽按钮和牵引丝拉条滑动导轨;当导管与操作手柄连接时,所述牵引丝拉条同步与牵引丝连接杆连接并锁定;所述牵引丝拉条滑动导轨设置在操作手柄内部并套设在牵引丝拉条的前后移动路径外侧;所述操作手柄表面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牵引丝拖拽按钮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并可沿滑动槽滑动;所述拖拽按钮下部与牵引丝拉条连接,使得牵引丝拖拽按钮在滑动槽中滑动时带动牵引丝拉条在牵引丝拉条导轨中移动,进而拉动所述牵引丝前后滑动。

进一步,所述牵引丝连接杆与牵引丝拉条通过轴向插接卡接连接,通过周向旋转而解除卡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还设有锁定开关,所述锁定开关与牵引丝拉条滑动导轨连接并带动所述滑动导轨前后滑动并锁定;当导轨向前滑动时,将牵引丝拉条与牵引丝连接杆连接处在周向进行限定而不能脱开;当导轨向后滑动时,使得牵引丝拉条与牵引丝连接杆连接处周向解除限定,当周向旋转导管而带动牵引丝连接杆旋转时,牵引丝拉条与牵引丝连接杆解除连接。

进一步,所述套管内部由中间向结合端方向延伸设有凸起,所述连接管上对应设有挡片,所述凸起的端面和挡片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凸起在卡接滚珠的靠近结合端方向上设有容纳卡接滚珠的凹槽,所述套管外壁中间设有椭圆形狭槽,在所述狭槽端部通过螺钉与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和套管的上述结构使得当套管沿轴向相对连接管滑动时,压缩弹簧,使得连接管上的卡接滚珠滑入套管的凸起上设置的凹槽中,从而导管管头的手柄结合部可以插入导管连接部,然后松开套管后,套管整体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卡接滚珠被凸起向连接管中心压迫而卡入手柄结合部的周向卡接凹槽中,从而实现二者卡接连接,在二者卡接连接的同时,牵引丝连接杆沿轴向插接与牵引丝拉条卡接连接,并被周向的牵引丝拉条导轨周向包裹锁定;当需要脱开操作时,先解除拉条与连接杆锁定开关,向后滑动导轨以使得牵引丝拉条与牵引丝连接杆连接处周向解除限定当周向旋转导管而带动牵引丝连接杆旋转时,牵引丝拉条与牵引丝连接杆解除连接,再相对连接管滑动套管而拔出导管实现导管与调完操作手柄分离。

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为圆柱管状,所述牵引丝拉条导轨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顶部由圆弧连接,所述圆弧贴近圆柱管状内壁且两者可相对滑动,所述锁定开关设置在靠近手柄尾端的圆弧上且延伸到手柄外,并沿手柄上设置的狭长槽滑动。

进一步,所述半管分别为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中的牵引丝各为1根,且所述牵引丝与半管中心的连线与拼合界面均呈90度;或者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中的牵引丝各为2根,且所述牵引丝与半管中心的连线与拼合界面均呈45度。

进一步,所述球囊封堵面为圆锥面且球囊底面为圆形,充盈后的直径为14mm±1mm,或封堵面为椭球面且球囊底面为椭圆形,其充盈后的16.5±1mm,短径为11.5±1mm;球囊的长度为15.0±0.5mm。

进一步,所述导管的外径为5~6f。其中f为f数,即frenchno,1f=0.333mm。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导管可以综合实现冠状窦口引导管(或电生理导管)、球囊造影导管和左心室电极鞘管的功能,以一个导管替代三个导管的功能,一次送入,撕开取出,方便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操作效率并节省成本。

2.本实用新型导管可设置2-4根牵引丝,实现多向调弯,方便寻找并插入冠状窦口。

3.本实用新型导管与调弯操作手柄采用可分离设计,调弯手柄根据需要进行一次性使用或者可以重复利用,节省成本,并且两者分离后便于导管撕开操作,且调弯手柄与导管直线连接,牵引丝拖拽按钮操作简单,易控制调弯的方向和角度。

4.在推入造影剂之前,球囊部分不伸入冠状静脉内部,而是在冠状窦口进行封堵,由于所设计的球囊外壁直径渐大,适应不同患者冠状窦口的不同大小,实现更好的贴合封堵,避免造影剂倒流,并且避免对冠状静脉和冠状窦口的撕裂伤。

5.根据统计数据而获得的冠状窦口的形状和尺寸而设计的球囊的尺寸规格,能够满足各种患者的使用需求;导管封堵效率高,效果好,操作简单;使得远端静脉造影效果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管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与手柄组合的主视图及调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管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与手柄组合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管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主视图及调弯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管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管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中b-b截面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管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中的a-a截面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管第二实施方式的对应图1中a-a截面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管第一实施方式导管与手柄连接的截面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管第一实施方式的调弯手柄示意图。

其中,

100、导管;101和102、半管;200、可撕开界面;210、胶粘接;210′、熔接;300、管头;310、手柄结合部;311、卡接凹槽;320、牵引丝连接杆;330、球囊供气口;331、气路;340、撕开拉手;350、输送管;400、管体;410、球囊;411、球囊封堵面;412、球囊底面;413、球囊结合面;420、管腔;421、自由出口;500、牵引丝;510、半圆形锚;520、间隙;600、调弯操作手柄;610、连接管;611、卡接滚珠;620、套管;621、凸起;622、弹簧;623、凹槽;624、狭槽;625、螺钉;630、牵引丝调节机构;631、牵引丝拉条;632、牵引丝拖拽按钮;633、牵引丝拉条滑动导轨;634、滑动槽;640、锁定开关;700、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多用途可调弯可撕开导管,如图1-图4所示(为示意清楚方便,图中各部件比例可能与实际不符,特别是涉及管壁厚度及各部分长度等,特此说明),所述导管100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半管101、102,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半管101、102沿轴向拼合连接而成整个导管100,所述拼合连接形成的界面为可撕开界面200;所述半管101、102包括管头300和管体400(由于两个半管101、102结构对称相同,因此以下描述,以一个半管的结构来进行描述),所述管头300为半圆柱状,端部由圆弧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一半管状手柄结合部310,所述手柄结合部中部具有周向卡接凹槽311;所述管头300半圆柱底面上具有至少一个牵引丝连接杆320插口(未图示),且所述插口外部连接有牵引丝连接杆320;所述管头300的半圆柱面上设有一个球囊供气接口330和一个撕开拉手340,所述管头300的半圆柱面的中部在可撕开界面200处倾斜延伸设置有一半输送管350,所述输送管与导管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管体400的直径小于管头300直径且两者圆滑过渡连接并一体成型,所述管体400远端中部设置有半球囊410,所述半球囊410包括球囊封堵面411、球囊底面412和球囊结合界面413,所述球囊结合界面413与所述可撕开界面200重合使得球囊充盈后外部形成一个整体球囊;所述管体400中部设置有管腔420,所述管腔420远端处具有自由出口421,在近端处通过圆滑过渡连接至半输送管350的同径管腔而构成输送通路,参见图2;所述半球囊处管壁上设有进气口(未图示)且通过设置在半管壁中的气路331与管头上的供气接口330连通;所述半管还包括牵引丝500,所述牵引丝500与牵引丝连接杆320数量对应,且所述牵引丝500在近端连接管头300上的牵引丝连接杆320,且在管壁中延伸至远端后与远端端头附近设置的半圆形锚510连接且与管壁之间具有间隙520,使得牵引丝500可相对管壁相对滑动,可参考图3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两个所述半管101、102各自加工成型,在可撕开界面200处管壁厚度与其他位置相同,且对齐后通过胶粘接210而拼合连接。所述胶粘接的粘接强度使得导管能够抵抗造影剂推送时的造影剂造成的管压以及左心室电极输送时造成的管压,而当撕开操作时,其强度值便于手工撕开操作。

可选的,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半管101、102各自加工成型,且均在可撕开界面200处管壁形成由管外向管内的坡口,两个所述半管在坡口的顶端通过热熔接210′连接。与前述相同,热熔接的强度使得导管能够抵抗造影剂推送时的造影剂造成的管压以及左心室电极输送时造成的管压,而当撕开操作时,其强度值便于手工撕开操作。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所示,所述导管100还包括一调弯操作手柄600,所述调弯操作手柄600通过管头300上的手柄结合部310与导管100连接。所述操作手柄600包括导管连接部;所述导管连接部包括连接管610和套管620,所述连接管610对应于手柄结合部310的卡接凹槽311的部位周向设置有卡接滚珠611;所述套管620直径略大于连接管610直径,所述套管620与连接管610滑动套接,驱动卡接滚珠611卡入或脱开导管上的卡接凹槽311以实现二者的结合和分离。所述操作手柄600还包括牵引丝调节机构630,所述牵引丝调节机构630包括牵引丝拉条631、牵引丝拖拽按钮632和牵引丝拉条滑动导轨633;当导管100与操作手柄600连接时,所述牵引丝拉条631同步与牵引丝连接杆320连接并锁定;所述牵引丝拉条滑动导轨633设置在操作手柄600内部并套设在牵引丝拉条631的前后移动路径外侧;所述操作手柄600表面设置有滑动槽634,所述牵引丝拖拽按钮632设置在所述滑动槽634中并可沿滑动槽634滑动;所述拖拽按钮632下部与牵引丝拉条631连接,使得牵引丝拖拽按钮632在滑动槽634中滑动时带动牵引丝拉条631在牵引丝拉条导轨633中移动,进而拉动所述牵引丝500前后滑动。通过拉动不同牵引丝,实现导管前端不同方向的调弯操作,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

进一步,所述套管620内部由中间向结合端方向延伸设有凸起621,所述连接管上对应设有挡片612,所述凸起的端面和挡片之间设置有弹簧622,所述凸起在卡接滚珠的靠近结合端方向上设有容纳卡接滚珠的凹槽623,所述套管外壁中间设有椭圆形狭槽624,在所述狭槽624端部通过螺钉625与连接管6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610和套管620的上述结构使得当套管沿轴向相对连接管滑动时,压缩弹簧622,使得连接管610上的卡接滚珠611滑入套管的凸起上设置的凹槽623中,从而导管100管头的手柄结合部可以插入导管连接部,然后松开套管后,套管整体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卡接滚珠被凸起向连接管中心压迫而卡入手柄结合部的周向卡接凹槽311中,从而实现二者卡接连接,在二者卡接连接的同时,牵引丝连接杆320沿轴向插接与牵引丝拉条631卡接连接,并被周向的牵引丝拉条导轨周向包裹锁定;当需要脱开操作时,先解除拉条与连接杆锁定开关,向后滑动导轨以使得牵引丝拉条与牵引丝连接杆连接处周向解除限定当周向旋转导管而带动牵引丝连接杆旋转时,牵引丝拉条与牵引丝连接杆解除连接,再相对连接管滑动套管而拔出导管实现导管与调完操作手柄分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丝连接杆320与牵引丝拉条631通过轴向插接卡接连接,通过周向旋转而解除卡接连接。具体而言,所述操作手柄还设有锁定开关640,所述锁定开关640与牵引丝拉条滑动导轨633连接并带动所述滑动导轨633前后滑动并锁定;当导轨633向前滑动时,将牵引丝拉条631与牵引丝连接杆320连接处在周向进行限定而不能脱开;当导轨633向后滑动时,使得牵引丝拉条631与牵引丝连接杆320连接处周向解除限定,当周向旋转导管而带动牵引丝连接杆320旋转时,牵引丝拉条631与牵引丝连接杆320解除连接。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为圆柱管状,所述牵引丝拉条导轨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顶部由圆弧连接,所述圆弧贴近圆柱管状内壁且两者可相对滑动,所述锁定开关设置在靠近手柄尾端的圆弧上且延伸到手柄外,并沿手柄上设置的狭长槽滑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半管101、102分别为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中的牵引丝各为1根,且所述牵引丝与半管中心的连线与拼合界面均呈90度;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中的牵引丝各为2根,且所述牵引丝与半管中心的连线与拼合界面均呈45度,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3根或其他数量的牵引丝,以实现调弯方向的更多选择。

根据文献报道《心冠状窦及其开口的应用解剖》(陈莉等,川北医学院学报,第23卷,第2期,2008年4月)的报道,并结合临床实践,成年国人的冠状窦口呈椭圆形的占比达77.78%,呈圆形的占22.23%,呈椭圆形的横径为11.65±3.21mm,纵径为6.39±1.95mm,呈圆形的冠状窦口口径为9.41±1.85mm。为此,本实施方式中,球囊底面412为椭圆形,充盈后椭圆的长径16.5mm,短径为11.5mm;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其底面为圆形412时,充盈后圆形的直径为14mmmm;无论哪种规格,球囊的长度(即圆锥或椭球体的高)为15.0mm,球囊的术者可以结合其他临床手段判断患者的窦口形状后根据需要进行选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的外径为6f。其中f为f数,即frenchno,1f=0.333mm。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规格的外径,例如5f或5.5f。

本实施方式中,导管材料可选择聚亚氨酯材料,球囊可选择乳胶或者硅树脂材料。如图3-5所示,管壁的材料中还具有加强件700,所述加强件可以由金属丝编织而成,分布在两个半管中,而在可撕开界面处没有加强件700。所述的导管材料还可以以加强件700为界,内外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其中,内层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外层为尼龙或聚醚-聚酰胺嵌段共聚物等,加工时,两者熔融将加强件700(例如金属丝网)裹夹在中间,当采用坡口形式的可撕开界面时,仅内层材料进行热熔连接,而外层材料完全形成坡口。所述调弯手柄可采用医用热固性塑料加工并组装而成,如pvc、ps等。

简述本实用新型导管使用时的操作,手术操作前按照前述方式预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导管与操作手柄连接,然后按常规进行消毒、穿刺等操作,然后沿上腔静脉送入引导丝,然后沿引导丝送入本实用新型的导管至右心房,到达与冠状窦口平齐的位置后停止,撤出引导丝,操作调弯手柄上的牵引丝拖拽按钮对导管前端进行调弯来寻找冠状窦口,找到后插入导管并退回牵引丝拖拽按钮,当球囊到达冠状窦口时停止,然后通过两个接气口向球囊供气使球囊充盈,接气口内设置有气体单向阀,可以使得充入的气体不能返回,保持球囊的充盈状态下使球囊的封堵面与冠状静脉的冠状窦口贴合从而封堵冠状窦口。将造影剂从输送管推入,经管腔输送后由自由端流出,管腔中设有输送单向阀,造影剂只能向前流动,而不能回流,使得造影剂在冠状静脉近端和远端的各静脉分支均匀分布,选择合适的靶向血管,造影结束后,将接气口上的气体单向阀向内推开,排放出球囊内的空气。沿输送管送入带有引导丝的左心室电极,到达靶向血管的预设位置后停止。然后按前述操作分离调弯操作手柄与导管,调弯操作手柄可以留存重复使用,术者通过撕开拉手将本实用新型导管撕开撤出抛弃。上述未提及的操作步骤,均按照常规操作即可。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未提及的导管中应设置的单向阀、止回阀、止血部件等均采用常规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