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体位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三叉神经痛微创根治术均采取后仰卧位,患者肩部下方垫厚枕头,在CT/PET-CT/C臂引导下完成穿刺治疗,术者根据经验以及影像引导穿刺到靶点。
由于三叉神经节形态扁小,穿刺路径复杂、差异性大,术前缺乏统一规范的体位训练,高龄或者合并症多的患者无法耐受长时间后仰卧位,导致部分手术无法正常进行。
基于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患者术前达到规范体位、术中能够较舒适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被设计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得到一种能够保证患者术前达到规范体位、术中能够较舒适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例示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包括:
枕体,具有放置部、弹性支撑部和底部,所述放置部的头部与底部连接,尾部与弹性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的另一单与底部连接,所述放置部、弹性支撑部和底部连接形成有气腔,所述气腔外部设置有充气阀门,所述弹性支撑部在气腔的作用下产生纵向位移以使放置部与水平方向形成倾角;
其中,所述气腔内还设置有靠近弹性支撑部侧的消音缓冲部,所述消音缓冲部具有安装板和至少一个弹性缓冲部,所述弹性缓冲部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弹性缓冲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弹性缓冲部的另一端,所述弹性缓冲部具有上壁、下壁和侧封壁,所述上壁和下壁上分别设置有使气腔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侧封壁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上壁、下壁和侧封壁形成有缓冲腔以使弹性缓冲部在充气时产生往弹性支撑部的趋势。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例示的第二方面为,所述弹性缓冲部设置有四个,沿充气方向逐级套接设置在安装板上,后级弹性缓冲部形成包裹前级弹性缓冲部的腔体以形成气体逐级缓冲打开弹性支撑部的趋势。
在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例示的第三方面为,后级的弹性缓冲部上的通孔与前级的弹性缓冲部上的通孔交错设置以形成交错流道。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例示的第四方面为,所述弹性支撑部的弹性模量大于弹性缓冲部的弹性模量。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例示的第五方面为,所述体位枕还包括:
第一调节部,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可转动设置在放置部头部侧的底部上;以及
第二调节部,具有伸缩杆,设置在弹性支撑部侧的底部上;
其中,所述抵接部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获取头部顶部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获取头部下巴位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和充气阀门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呈75°夹角。
在第五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例示的第六方面为,所述第一调节部还具有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第三铰接座、第一调节臂、第二调节臂和第三调节臂,所述第一调节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座可转动安装在放置部头部侧的底部上,所述第一调节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座可转动设置有第二调节臂,所述第二调节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座可转动设置有第三调节臂,所述第三调节臂的另一端设置有板状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中部还设置有若干凸点。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例示的第七方面为,所述底部下端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上设置有凹槽状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内设有孔道以使吸附部相连通,相邻两个吸附部上的孔道交错设置。
在第七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例示的第八方面为,所述吸附部内形成有从下往上的渐缩通道。
在第八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例示的第九方面为,所述吸附部为梯形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实现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头型来保证患者后仰时下颌角与水平面成75°;通过充气调整体位枕的高度来适应不同患者的肩颈状态;通过设置弹性缓冲部,实现连续化充气过程中均衡压力、缓冲消音,提高舒适性,提升患者使用体验的功能;通过设置独特结构的吸盘,保证体位枕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消音缓冲部1-2-2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抵接部2-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枕体,1-1、放置部,1-2、气腔,1-2-1、充气阀门,1-2-2、消音缓冲部,1-2-2-1、弹性缓冲部,1-2-2-2、第一安装部,1-2-2-3、第二安装部,1-2-2-4、通孔,1-3、弹性支撑部,1-4、底部,2、第一调节部,2-1、抵接部,2-1-1、第一位置传感器,2-1-2、凸点,2-2、第三调节臂,2-3、第三铰接座,2-4、第二调节臂,2-5、第二铰接座,2-6、第一调节臂,2-7、第一铰接座,3、第二调节部,3-1、第二位置传感器,3-2、伸缩杆,4、吸盘,4-1、吸附部,4-2、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包括:
枕体1,具有放置部1-1、弹性支撑部1-3和底部1-4,所述放置部1-1的头部与底部1-4连接,尾部与弹性支撑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1-3的另一单与底部1-4连接,所述放置部1-1、弹性支撑部1-3和底部1-4连接形成有气腔1-2,所述气腔1-2外部设置有充气阀门1-2-1,所述弹性支撑部1-3在气腔1-2的作用下产生纵向位移以使放置部1-1与水平方向形成倾角;
其中,所述气腔1-2内还设置有靠近弹性支撑部1-3侧的消音缓冲部1-2-2,所述消音缓冲部1-2-2具有安装板和至少一个弹性缓冲部1-2-2-1,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部1-2-2-2和第二安装部1-2-2-3,所述第一安装部1-2-2-2固定弹性缓冲部1-2-2-1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部1-2-2-3固定弹性缓冲部1-2-2-1的另一端,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具有上壁、下壁和侧封壁,所述上壁和下壁上分别设置有使气腔1-2内部连通的通孔1-2-2-4,所述侧封壁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上壁、下壁和侧封壁形成有缓冲腔以使弹性缓冲部1-2-2-1在充气时产生往弹性支撑部1-3的趋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患者后仰时的下颌角与水平面呈75°角,为优选的实施手术的体位,患者仰卧位,患者肩胛背部枕于体位枕上,颈部及头部自然后仰,通过充气调整体位枕高度,使最终患者下颌角与水平面成75°角。
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设置有四个,沿充气方向逐级套接设置在安装板上,后级弹性缓冲部1-2-2-1形成包裹前级弹性缓冲部1-2-2-1的腔体以形成气体逐级缓冲打开弹性支撑部1-3的趋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实施的弹性缓冲部1-2-2-1的数量为四个,使得气体充气的过程为一个平缓舒适的过程。
具体实施时,后级的弹性缓冲部1-2-2-1上的通孔1-2-2-4与前级的弹性缓冲部1-2-2-1上的通孔1-2-2-4交错设置以形成交错流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交错流道可以平稳气流同时进行消音。
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支撑部1-3的弹性模量大于弹性缓冲部1-2-2-1的弹性模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实现弹性缓冲部1-2-2-1调节完成后可再进行弹性支撑部1-3的缓冲调节,达到缓冲调节目的。
具体实施时,所述体位枕还包括:
第一调节部2,具有抵接部2-1,所述抵接部2-1可转动设置在放置部1-1头部侧的底部1-4上;以及
第二调节部3,具有伸缩杆3-2,设置在弹性支撑部1-3侧的底部1-4上;
其中,所述抵接部2-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获取头部顶部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1-1,所述伸缩杆3-2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获取头部下巴位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3-1,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2-1-1、第二位置传感器3-1和充气阀门1-2-1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第一位置传感器2-1-1和第二位置传感器3-1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呈75°夹角。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调节部2还具有第一铰接座2-7、第二铰接座2-5、第三铰接座2-3、第一调节臂2-6、第二调节臂2-4和第三调节臂2-2,所述第一调节臂2-6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座2-7可转动安装在放置部1-1头部侧的底部1-4上,所述第一调节臂2-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座2-5可转动设置有第二调节臂2-4,所述第二调节臂2-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座2-3可转动设置有第三调节臂2-2,所述第三调节臂2-2的另一端设置有板状的抵接部2-1,所述抵接部2-1中部还设置有若干凸点2-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一位置传感器2-1-1和第二位置传感器3-1的位置信号,控制系统计算得到第一位置传感器2-1-1和第二位置传感器3-1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通过显示器显示以使医务人员看到,方便医务人员将抵接部2-1调节到患者头部顶部对应位置,同时抵接部2-1的凸点2-1-2能对患者头部产生按摩,让患者舒适。
具体实施时,所述底部1-4下端设置有吸盘4,所述吸盘4上设置有凹槽状的吸附部4-1,所述吸附部4-1内设有孔道4-2以使吸附部4-1相连通,相邻两个吸附部4-1上的孔道4-2交错设置。
具体实施时,所述吸附部4-1内形成有从下往上的渐缩通道。
具体实施时,所述吸附部4-1为梯形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吸附部4-1与水平面贴合时会形成密闭空间,而密闭空间受到挤压时会对吸盘4造成向外扩张的力,以及向上、与压力相反方向上的反作用力,通过孔道4-2的设计可以保证吸附部4-1在贴合水平面时不会形成密闭空间,从而提高了吸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手术前可以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调整枕头高度至规范体位,病人长时间保持手术体位,不会感觉痛苦,手术时能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高度,保证患者后仰时下颌角与床面成75°角,循序渐进地进行术前体位训练,保证手术体位规范,促进患者舒适,提高穿刺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