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9396发布日期:2019-06-11 23:3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修复导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



背景技术: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类发生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常见损伤,可由切割、牵拉、压迫、缺血和放射等多种原因引起。根据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这些修复方式分为神经失用症、轴突断伤、神经断伤等。Millesi等通过引入微创外科手术修复法、无张力结合术、揽式神经移植物等方式对神经修复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对于大的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的修复方式仍然是临床上的“金标准”,而这种方式的局限是:张力过大、神经束错位、神经活力随时间衰减等问题。为此,人们又发展了人工神经修复支架,许多研究表明,人工修复支架在此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优势。

人工神经导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空腔型导管,另一类是无空腔型导管,空腔型导管缺乏对端部轴突的约束,轴突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刺激下无序生长,导致神经束错乱;对于无空腔型导管,可用凝胶填充以使轴突在其内外生长,阻止轴突随意生长,同时还可当作NGF和许旺细胞(SC)的储所,构建这种导管的目的是维持轴突的生长活力和使轴突能够在支架上穿越生长,而事实上,试验结果却显示出来这种导管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生长因子绿洲”效应,也即支架内部神经生长因子的浓度无梯度差且浓度高,使得轴突缺少浓度差的诱导而从远端向近端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在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中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面上项目《小中风胶囊下调miR-338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Armcx3基因调控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FF001)的资助下,设计了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该支架可克服“生长因子绿洲”效应对轴突由远端向近端生长的影响,同时构建的蜂窝状诱导通道可形成对轴突的生长约束,防止轴突无序生长而发生绞合、混乱。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由外结构层和内结构层组成,外结构层和内结构层通过范德华力连接,外结构层和内结构层上开有贯通的对流孔,支架本体的内结构层的空腔中设有截面呈蜂窝状的诱导通道,支架本体的两端部在诱导通道的两端缩进2-3mm之后形成搭接缝合段,搭接缝合段上开有缝合孔,所述的诱导通道的每个子通道的通道壁上均开有交换孔,交换孔与对流孔位于同一平面内,诱导通道的内壁上开有吸附槽,吸附槽上吸附有NGF微球,诱导通道的吸附槽的间距从左向右依次分为第一微球稀疏段、微球密集段和第二微球稀疏段。

优选的,所述的对流孔的孔径为50-100nm,交换孔的孔径为10-50nm,缝合孔的孔径为0.1-1nm。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本体为正六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支架本体的外层结构表面涂覆有导电层。

优选的,所述的导电层为聚3,4乙撑二氧噻吩或聚磺化苯乙烯分散体。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微球稀疏段、微球密集段和第二微球稀疏段的区段长度分别为D1、D2、D3且D1=D3=2D2。

优选的,所述的NGF微球直径为20-30u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支架可克服“生长因子绿洲”效应对轴突由远端向近端生长的影响,同时构建的蜂窝状诱导通道可形成对轴突的生长约束,防止轴突无序生长而发生绞合、混乱,半封闭式支架可保证支架管内的代谢产物及时导出神经周围的组织中,防止代谢产物集中而影响轴突断点向近端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架本体,11-内结构层,12-外结构层,13-诱导通道,101-对流孔,102-搭接缝合段,103-缝合孔,131-交换孔,2-NGF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4所示,一种周围神经修复用组织工程诱导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由外结构层12和内结构层11组成,外结构层12和内结构层11通过范德华力连接,外结构层12和内结构层11上开有贯通的对流孔101,支架本体1的内结构层11的空腔中设有截面呈蜂窝状的诱导通道13,支架本体1的两端部在诱导通道13的两端缩进2-3mm之后形成搭接缝合段102,搭接缝合段102上开有缝合孔103,所述的诱导通道13的每个子通道的通道壁上均开有交换孔131,交换孔131与对流孔101位于同一平面内,诱导通道13的内壁上开有吸附槽,吸附槽上吸附有NGF微球2,诱导通道13的吸附槽的间距从左向右依次分为第一微球稀疏段、微球密集段和第二微球稀疏段。

其中的,所述的对流孔101的孔径为50-100nm,交换孔131的孔径为10-50nm,缝合孔103的孔径为0.1-1nm。

其中的,所述的支架本体1为正六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支架本体1的外层结构表面涂覆有导电层。

其中的,所述的导电层为聚3,4乙撑二氧噻吩或聚磺化苯乙烯分散体。

其中的,所述的第一微球稀疏段、微球密集段和第二微球稀疏段的区段长度分别为D1、D2、D3且D1=D3=2D2。

其中的,所述的NGF微球2直径为20-30um。

本实施例中,NGF微球2的制备在于以下步骤: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150mg溶于1m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形成油相,30μg的NGF和适量的牛血清白蛋白。加入油相中,冰浴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10mL的PBS溶液中(含2%聚乙烯醇),高速匀浆30s,800r/min,搅拌4h,过滤,洗涤,真空冻干。将冻干微球封存于1mL玻瓶中,将玻瓶置于60Co源下进行辐照灭菌,辐照剂量为2.5×104G,辐照时间1h。将NGF微球放置在纤维蛋白胶(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抑胰肽酶溶液中,与凝血酶溶液混合形成凝固物,NGF微球在聚合的材料中的最终浓度为10mg/mL。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1为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该可降解的生物材料为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使用本支架时,根据患者神经损坏部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切开伤口后,将支架本体1的搭接缝合段102分别与损坏神经的断侧搭接,搭接长度3mm,搭接时使用热针将医用缝线穿过支架本体1上下两端的缝合孔103,使用支架本体将损伤神经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支架本体1手术完成后缝合切口;神经损伤的近端,雪旺细胞代谢增强,增殖加快,可分泌出20多种蛋白质,包括数种神经生长因子、睫状神经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而神经远端的轴突在诱导通道中的NGF微球2的缓释诱导下向神经近端生长,而轴突在NGF的浓度梯度差的诱导下可克服“生长因子绿洲”效应;轴突在生长的过程中分别沿诱导通道13的各个子通道生长,而各子通道为平行通道,可防止神经纤维在生长的过程中无序生长而导致错乱;支架本体1和诱导通道13上分别开有对流孔101和交换孔131,轴突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可及时通过交换孔131和对流孔101与神经周围组织进行交换,防止代谢物在诱导通道中发生聚集而影响轴突向神经近端生长;支架本体1的外层结构涂覆有聚3,4乙撑二氧噻吩导电层,该导电层存在电位梯度差,进一步刺激诱导轴突向神经近端生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