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胸腰椎后路直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时用的经皮椎弓根开路锥。
背景技术:
目前,在胸腰椎后路直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时,用普通开路锥在椎弓根内推开松质骨,制作置钉通道。用此器械进行制作通道时,由于长度刻度位于开路锥前中段,因椎旁软组织遮挡,无法读取开路锥进入椎弓根内深度,导致透视时开路锥尖端所处位置不佳,常需要反复调整深度并反复透视,以确保所制作的通道位置良好。再者,拔出开路锥后插入导丝时,常因为周围软组织遮挡,导致导丝插入困难,需反复寻找椎弓根通道,使操作繁琐、手术时间延长、透视次数增多,给患者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拔出开路锥后,再插入导丝,操作繁琐不方便,手术时间长,给患者带来痛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直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制作置钉通道时,能够较容易的完成,操作省力、安全、准确、快速的椎弓根开路锥。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皮椎弓根开路锥,包括一个木质球形手柄和一根金属圆棒,金属圆棒尾端嵌入到手柄内,金属圆棒具有扁平前端,金属圆棒上设有长度刻度,金属圆棒尾端设置在手柄圆心位置,木质手柄上设有与金属圆棒平行的直线通孔,该通孔偏心设置,且通孔下端紧贴金属圆棒。
本实用新型在椎弓根螺钉钉道制作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准确。
优选的,所述直线通孔为精细小孔,孔径仅供金属导丝穿过。
进一步的,金属圆棒上设有导丝槽,导丝槽顶点与直线通孔下端对接。
优选的,金属圆棒的扁平前端是在棒体上制V形坡口形成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A线剖视图;
图3为实例一俯角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图;
图5为改进结构侧面图;
图6为实例二(改进结构)俯角结构图。
图中:手柄1、金属圆棒2、长度刻度3、扁平前端4、通孔5、导丝槽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直视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使用的椎弓根开路锥。见图1、2、3,该带线钳由木质手柄1、金属圆棒2组成。木质手柄1呈圆形,有利于术中左右旋转手柄。金属圆棒2镶嵌到木质手柄1中心,旋转木质手柄1时使金属圆棒2随之同心旋转。金属圆棒2上有长度刻度3,每条长度刻度3环绕金属圆棒2一周,有利于术中方便读取刻度。金属圆棒2具有扁平前端4,术中伸入椎弓根内松质骨内。
金属圆棒2尾端设置在1手柄圆心位置,木质手柄1上设有与金属圆棒2平行的直线通孔5,该通孔5偏心设置,该通孔5下端紧贴金属圆棒2。
所述直线通孔5为精细小孔,孔径仅供金属导丝穿过。进一步的,如图4、5、6所示,金属圆棒2上设有导丝槽6,导丝槽6顶点与直线通孔5下端对接。金属圆棒的扁平前端4为V形坡口,坡口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形面。导丝槽6设在坡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直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制作置钉通道时,将此开路锥扁平前端放入椎弓根内,读取进入深度;然后左右旋转手柄,将椎弓根内松质骨推开;第三步,当开路锥前端进入椎弓根内一定深度时,进行正侧位透视,观察开路锥前端位置并判断置钉通道是否良好;第四步,继续推进开路锥使前端进入椎体内;第五步,将开路锥缓慢拔出,同时将经皮椎弓根螺钉导丝插入手柄上的孔;第六步,拔出开路锥,同时将导丝顺金属圆棒插入椎弓根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在退开路锥前下导丝,为导丝提供了导引,使椎弓根螺钉钉道制作操作更简单、易实施。下导丝过程省时省力、安全准确。
利用本开路锥实施一次手术的过程如下:
患者俯卧位,透视下标记腰椎椎弓根皮肤投影,于椎弓根投影外缘处纵行切开皮肤约1.5cm。
依次切开皮下脂肪、腰背筋膜,自椎旁肌肌间钝性分离达关节突关节,小拉钩向两侧牵开软组织。
调整灯光,直视下在关节突外缘与横突根部交汇处开口,将开路锥前端放入开口处,读取皮肤处刻度。
根据术前测量角度调整开路锥,左右旋转手柄,使开路锥前端在椎弓根松质骨内前行。
当开路锥前端到达椎弓根与椎体交界处时(术前CT测量椎弓根长度),C型臂透视腰椎正侧位,侧位确认开路锥前端达椎弓根与椎体交界处。
正位确认开路锥前端未穿破椎弓根内壁,经确认位置良好后,将开路锥继续向前旋转推进1.5cm进入椎体内。
再次透视腰椎侧位确认开路锥角度、位置良好,缓慢拔出开路锥,同时将经皮椎弓根螺钉金属导丝插入手柄小孔内,使导丝紧贴开路锥金属棒下行。
一边退出开路锥,一边推进导丝,使导丝准确进入椎弓根通道内,沿导丝拧入适当长度的经皮椎弓根螺钉。
继续剩余手术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