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心封堵幼儿用术后大腿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515发布日期:2019-08-09 21:1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先心封堵幼儿用术后大腿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先心封堵幼儿术后术后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先心封堵幼儿用术后大腿固定带。



背景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情形,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 28%。先心病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6%~1%,我国每年新出生罹患先心病的婴儿高达15万左右。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胸直视手术以及放射线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其中放射线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由于是新型技术,其创伤小、恢复快且切口美观,因此正愈加广泛的得到应用。经皮介入封堵术在施术时,需经由幼儿的股静脉或股动脉进行穿刺,穿刺点大都位于右侧股静脉或股动脉,并最终经由主动脉或主静脉进入心脏施术。术后,考虑到穿刺点止血需求,需在相应侧的股静脉或股动脉的穿刺点处加压包扎,辅以盐袋压迫止血 6~8小时,再平卧24小时。实际状况是:一方面,盐袋虽可预防皮下出血,但由于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位置特殊,髋关节活动度较大,导致目前的已知方法无法使盐袋的着力点完全固定施加于伤口之上,容易因病人体位变动甚至稍稍动作而出现盐袋滑落或移位状况,随之增加了术区出血、血肿、动静脉瘘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幼儿本身就喜动不喜静,且极喜向上抬腿,因术后疼痛或环境因素等则更容易产生躁动反应,因幼儿的突发性抬腿所导致的盐袋脱落状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目前盐袋体积往往较大,使得盐袋的储存空间需求较大,携带也极为不便,进而给实际操作带来极多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先心封堵幼儿用术后大腿固定带,其具备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的优点,能在实现对先心封堵幼儿的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的精确有效的压迫效果的同时,减少甚至避免因幼儿躁动所导致的压迫滑脱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先心封堵幼儿用术后大腿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本固定带包括夹设于幼儿大腿与病床之间的衬板,所述衬板沿幼儿单侧大腿向上延伸并止于幼儿后腰处,衬板上布置有可环绕幼儿大腿从而用于箍紧大腿的约束带;衬板的位于幼儿腰侧的长边处布置挂环,而衬板的相对布置挂环的另一侧长边处向外延伸有延伸带,以延伸带上的与衬板直接固定的一端为固定端,该固定端位于幼儿胯下处,且延伸带的延伸端布置有挂钩,所述延伸带由幼儿胯下伸出,并覆盖幼儿的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后钩合于所述挂环上;所述延伸带为弹性带,延伸带的朝向幼儿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的一侧布置有用于压迫该穿刺点的压迫气囊;压迫气囊处外接有用于实现自身充放气操作的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延伸带上贯穿带面而布置有贯穿孔,贯穿孔外形呈长方孔状且其孔长方向平行延伸带带长方向;贯穿孔的两窄端孔壁处布置连接彼此的滑轨,所述滑轨为两道且彼此平行布置;所述压迫气囊外形呈长方袋体状,压迫气囊处平行自身袋宽方向而贯穿布置导向孔且导向孔为彼此平行布置的两道;压迫气囊上导向孔与延伸带处滑轨间一一配合,而使得压迫气囊导轨滑块式的配合于滑轨上;所述压迫气囊的朝向幼儿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的一侧处设置用于压迫该穿刺点的可充放气囊,控制阀位于可充放气囊的一侧处。

优选的,沿滑轨的导向方向,所述可充放气囊包括依序布置的上气囊及下气囊,上气囊及下气囊之间以过渡气道连通彼此。

优选的,所述上气囊与下气囊之间存有用于安置冷源套的间距;所述冷源套为以布料制成的套管状,以便于冷源插入并固定;冷源套的套腔轴线平行压迫气囊的袋宽方向。

优选的,所述延伸带包括直接固接衬板的弹性布料段、用于安置挂钩的直板段以及连接弹性布料段与直板段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处设置所述贯穿孔;挂钩的钩柄处固接齿条,该齿条的长度方向平行直板段板长方向;直板段处还布置直齿轮从而与齿条构成齿轮齿条式啮合配合;直齿轮的轮端处同轴固接有棘轮,棘轮以棘爪控制以产生单向转动动作;所述棘轮产生上述单向转动动作时,直齿轮带动齿条动作从而拉紧延伸带。

优选的,所述挂环通过弹性段而固接于衬板板侧处。

优选的,所述约束带为两根且对称分布于衬板两侧处;以上述对称分布的两根约束带为一组约束组件,所述约束组件为两组且沿衬板板长方向依序布置。

优选的,在同一组约束组件上,所述位于衬板一侧处的约束带的带端布置魔术贴的毛面,而位于衬板另一侧的约束带为弹性带且该约束带的带端布置魔术贴的钩面,以使得两根约束带箍紧幼儿大腿时可彼此构成魔术贴式的固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直接向幼儿的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进行盐袋施压所导致的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以衬板作为承载板,在利用幼儿身体作为施压方的基础上,以约束带来限制幼儿的躁动状况。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因衬板的板面结构,幼儿会始终以躺卧姿态躺在病床上,同时又会因自身体重而压紧衬板。当幼儿想活动大腿尤其是上抬大腿时,则会被约束带所限制。此外的,通过在衬板两侧分别布置延伸带及挂环,利用位于幼儿腰侧的挂环作为固定端,而以延伸带作为施压带,从而依靠延伸带经由幼儿胯下至幼儿腹股沟的环绕作用,使得位于延伸带处的压迫气囊能稳妥而精准的压迫于幼儿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能在实现对先心封堵幼儿的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的精确有效的压迫效果的同时,减少甚至避免因幼儿躁动所导致的压迫滑脱问题。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优选以压迫气囊作为相对上述穿刺点的压迫件。压迫气囊的采用,使得压迫方式不拘泥于盐袋或沙袋的呆板式的纯重力压迫,而可根据幼儿自身体重及耐受性,可事先进行压迫气囊的充放气调节,从而有效的减少因压迫不当而导致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在压迫结束后,也可通过放气来缩小压迫气囊的体积,无论是后期清洗及搬运均极为方便。压迫气囊以滑轨而导轨配合于延伸带处的贯穿孔内,从而可根据不同幼儿的体型变化,而适应性的现场进行压迫气囊的位置调整,最终实现对幼儿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点的精确压迫目的,其压迫可靠性和精度可得到有效保证。

3)、上气囊与下气囊沿滑轨导向方向依序布置,换言之,上述两组气囊形成的连线与穿刺点所在股动脉或股静脉延伸方向同向,从而不仅实现了对穿刺点的按压止血目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穿刺点以及穿刺点所在血管的上方也即近心端处的同步压迫目的,其止血效果可得到显著提升。彼此存有间隙的气囊之间仅以过渡气道连通,彼此之间气压等同,其使用舒适度可得到保证。

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止血能力,本实用新型还在相邻气囊之间布置冷源套。冷源套,顾名思义,其是采用套状结构以便插接冰袋等部件。冷源套内插入冰袋后,可实现对穿刺点近心端血管的可靠冰敷目的,不仅可缓解穿刺后的疼痛和防止伤口水肿,同时更可有效刺激血管并使其收缩,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止血能力,一举多得。

5)、实际操作时,延伸带可整体采用弹性带结构,而挂环可直接固接衬板。而出于使用角度考虑,本实用新型的延伸带的某一段布置弹性布料段,而挂钩同样通过弹性段而固接于衬板处。上述结构的好处在于,正常布料可以更方便的进行贯穿孔及相应滑轨的布置及安装,而弹性布料段及弹性段则专职起到弹性功能。而单独设计的直板段,有利于实现棘轮、棘爪、直齿轮乃至齿条的导向及安装功能。棘轮和棘爪的配合方式,搭配直齿轮及齿条,则可在延伸带处压迫气囊完全压紧穿刺点时,通过棘轮及直齿轮的回转功能,而起到拉紧延伸带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压迫气囊相对穿刺点的压迫力。而在感觉延伸带拉力过大时,可拨开棘爪,此时可反向转动棘轮,从而放松延伸带,以减少压迫气囊相对穿刺点的压迫力,其操作极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迫气囊与滑轨的配合状态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棘轮、棘爪、直齿轮及齿条的配合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衬板 20-约束带 30-挂环 31-弹性段

40-延伸带 40a-弹性布料段 40b-直板段 40c-过渡段

41-挂钩 42-压迫气囊 42a-控制阀 42b-导向孔

421-上气囊 422-下气囊 423-冷源套 424-过渡气道

43-贯穿孔 44-滑轨

45-齿条 46-直齿轮 47-棘轮 48-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所示,其所有结构安置的载体为衬板10。实际使用时,衬板10用于衬垫在幼儿身后,从而利用幼儿的体重而压于衬板10上,进而起到衬板10自身定位的目的。与此同时,衬板10一方面向下延伸至幼儿大腿部,并依靠约束带20而箍紧幼儿大腿,以避免幼儿出现大幅度的抬腿和翘腿等影响穿刺点压迫的状况出现。另一方面,衬板10向上可延伸至幼儿腰部,以便借助幼儿的臀部的下压力来压紧垫板。当然,实际操作时,也可在衬板10的位于幼儿腰侧的位置处同样布置束缚带,以将衬板40固定于幼儿腰部处。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在衬板10 的位于幼儿腰侧的板侧处设置带有弹性段31的挂环30,并在衬板10 的位于幼儿胯下的板侧处延伸出延伸带40。延伸带40为三段式结构,包括直接固接于衬板10板侧的弹性布料段40a以及依序向外延伸设置的过渡段40c及直板段40b。过渡段40c处布置贯穿孔43,从而如图 1-3所示的安置压迫气囊42及滑轨44等。当延伸带40拉长时,过渡段40c被拉直绷紧,相应的滑轨44也会被拉直绷紧,以供压迫气囊 42产生可调节的往复移动动作。直板段40b处则作为功能板,配置如图4所示的直齿轮46、齿条45、棘轮47及棘爪48。当可作单向转动的棘爪48动作时,可带动直齿轮46旋转,进而拉动齿条45回缩,最终使得与齿条45固接的挂钩41产生回缩动作。而当需要挂钩41伸长时,拨动棘爪48从而放开棘轮47,棘轮47在产生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直齿轮46反向转动即可。

由图1可知,实际布置完毕后弹性布料段40a及弹性段31均位于幼儿后腰及臀部处,而相对较为碍事和影响幼儿躺卧动作连贯性的挂钩41、直齿轮46、棘轮47、棘爪48乃至齿条45等结构均位于幼儿腹部,从而使用时完全不会对幼儿其他无害动作产生额外影响,使用可靠性及舒适度可得到有效保证。而就压迫气囊42而言,或可整体布置为软质气囊结构,也可参照图2-3所示的,以底板为硬底,并在底板一侧面处布置可充放气囊。当为图2-3所示结构时,导向孔42b在底板处直接开设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还在压迫气囊42的朝向幼儿皮肤的一侧布置上气囊421与下气囊422。上气囊421与下气囊 422沿滑轨44导向方向依序布置,换言之,上述两组气囊形成的连线与穿刺点所在股动脉或股静脉延伸方向同向,从而不仅实现了对穿刺点的按压止血目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穿刺点以及穿刺点所在血管的上方也即近心端处的同步压迫目的,其止血效果可得到显著提升。本实用新型还在相邻气囊之间布置冷源套423。冷源套423是采用套状结构以便插接冰袋等部件。冷源套423内插入冰袋后,可实现对穿刺点近心端血管的可靠冰敷目的,不仅可缓解穿刺后的疼痛和防止伤口水肿,同时更可有效刺激血管并使其收缩,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止血能力,这有利于缓解幼儿的术后疼痛,从而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的躁动性,成效显著。为确保压迫气囊42的可控充放气功能,可如图 2-3所示的,在压迫气囊42的一侧设置用于接驳外部气源的控制阀 42a,使用时或直接控制阀42a而实现对压迫气囊42的放气操作,或将控制阀42a连通外部气源后再打开从而执行对压迫气囊42的充气操作,此处就不再多作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