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腹壁皮下注射部位定位提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491发布日期:2019-10-15 18:1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腹壁皮下注射部位定位提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腹壁皮下注射部位定位提示器。



背景技术:

皮下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过程,常用注射部位为上臂、腹壁处及股外侧,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通常要求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其主要针对于需要经常注射、每次要更换注射部位、需要制订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的患者,常用的注射部位为腹部。

腹壁皮下注射由于每天需要注射多次,如果同一部位重复注射,会导致皮下脂肪硬结等不良反应,造成皮肤呈现青紫状,会影响药液的吸收并影响疗效。因此,在每次腹壁皮下注射时,需要记录之前注射的部位,以便不断更换注射位置,同时需要避开出现青紫状的位置,必要时更需要对出现的青紫区域进行测量及记录。而临床上通常由于注射次数过多,以及患者众多,容易出现忘记已注射过的部位以及青紫区域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设计并开发了诸多用于腹壁注射定位的装置,以解决注射区域轮换的问题。如中国专利CN207024356U公开了一种腹部皮下注射用定位器,该定位器包括设置于腹部上的定位体,定位体的中心具有定位区域,定位体设有若干位于定位区域周向外侧的标记区域,定位体上活动设有能以定位区域为圆心呈圆周方向周向转动的转动体,转动体具有至少两个向外延伸至标记区域外侧的转动杆,且相邻两个转动杆之间在标记区域外侧形成与标记区域一一对于的注射区域。所述注射用定位器由向外延伸至标记区域外侧的转动体在进行腹部皮下注射时,只需轻轻转动体就可方便更换注射区域、且不容易出错,极大地提高了腹部皮下注射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便利性,并且利用未标记的备用区可以进行青紫区域注射的代替。但是,该定位器一方面无法对产生青紫区域进行有效的测量及记录,另一方面,该定位器也是采用顺序标号的方式进行顺序注射,也需要特定记忆每次的注射序号,否则会由于转动体的不固定而导致注射顺序受影响;再者,当出现多次青紫区域时,在非标记区域的注射也会存在同一位置重复注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腹壁皮下注射部位定位提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腹壁皮下注射轮转顺序及青紫区域测量与记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腹壁皮下注射部位定位提示器,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定位盘和第一标记盘,二者沿固定连接点形成可相对转动的转盘结构;

所述定位盘上设置有指向固定位置的定位标记;

所述定位盘为圆盘结构,且以所述固定连接点为圆心被均分为n个定位区域;

所述第一标记盘上,以所述固定连接点为圆心,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区域相同角度圆心角的多个第一记录区域,所述第一记录区域的数量为n-1个,使得所述第一标记盘为缺失一个所述第一记录区域位置的扇形盘结构,所述第一标记盘上缺失所述第一记录区域的位置区域形成第一指示区域;

所述定位盘和所述第一标记盘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将所述定位区域和所述第一指示区域进行重合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

所述定位区域的数量n为4-6个。

所述固定连接点设置于所述定位盘和所述第一标记盘的圆心位置处。

所述第一标记盘设置于所述定位盘使用方向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标记盘的直径小于所述定位盘的直径。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标记盘的所述第一指示区域和所述定位盘的相接触面上的子母扣或魔术贴。

所述定位提示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标记盘使用方向上方的第二标记盘,所述第二标记盘沿所述固定连接点与所述定位盘和所述第一标记盘相互固定连接,并形成可相对转动的转盘结构;

所述第二标记盘具有与所述第一标记盘相同的结构,即以所述固定连接点为圆心,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记录区域相同数量和圆心角角度的n-1个第二记录区域,使得所述第二标记盘为缺失一个所述第二记录区域位置的扇形盘结构,所述第二标记盘上缺失所述第二记录区域的位置区域形成第二指示区域;

所述第二标记盘与所述第一标记盘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将所述第二指示区域与所述第一记录区域进行重合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二标记盘的圆心位置处,且所述第二标记盘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标记盘的直径。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标记盘的所述第二指示区域和所述第一标记盘的相接触面上的子母扣或魔术贴。

所述定位盘、所述第一标记盘和所述第二标记盘均为透明圆盘。

所述定位盘上设置有测量刻度线,所述测量刻度线包括以所述固定连接点为圆心的面积刻度线和/或直线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腹壁皮下注射部位定位提示器,通过设置的定位盘实现所述定位提示器相对于患者腹部的相对位置固定,并通过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盘可同轴固定转动的第一标记盘和第二标记盘,分别进行患者注射位置和青紫位置的记录,并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实现对注射区域和青紫区域的指示及记录,而每次进行皮下注射时,只需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标记盘和/或第二标记盘完成记录的更迭,以避免注射位置的重复,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提示器并不仅局限于单一胰岛素的注射,只需随每次注射需要进行相应的旋转即可,临床操作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提示器,由于每次操作时所述定位标记3均指向同一位置,所以使得所述定位盘1相对于患者腹部位置是固定的,此时,利用相应的第一固定组件和/或第二固定组件将所述第一标记盘2和/或所述第二标记盘9与所述定位盘1进行固定,那么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和/或所述第二指示区域11所指示的位置则也是相对固定的。同时,虽然所述第一标记盘9是固定于所述第一标记盘2上的,但是由于患者每次均会进行注射,即所述第一标记盘2每次均会与所述定位盘1进行固定,所以与所述第一标记盘2相固定的所述第二标记盘9相对于所述固定盘1的位置也视为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提示器是完全同时可以实现青紫位置和前次注射位置的记录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对注射位置的记录并不局限于固定时间的胰岛素的注射,仅依靠每次注射时进行转盘的旋转以避开前次注射区域即可,且由于每个象限对应的腹部位置足够大于注射所需面积,使得医护人员在无需任何记录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两次注射于相同位置的问题;而且,由于通常青紫的存在周期不会超过24h,所以,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提示器将所述定位区域5等分为4-6个象限,完全能满足一般患者日常皮下注射次数的需求,可轻松实现医护人员对注射位置的把握,可有效避免在同一位置的重复注射,临床应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提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标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标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定位盘,2-第一标记盘,3-定位标记,4-固定连接点,5-定位区域,6-第一记录区域,7-圆心角,8-第一指示区域,9-第二标记盘,10-第二记录区域,11-第二指示区域,12-面积刻度线,13-直线刻度线,14-第一子扣,15-第一母扣,16-第二子扣,17-第二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腹壁皮下注射部位定位提示器,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定位盘1、第一标记盘2和第二标记盘9;其中,所述定位盘1用于将所述定位提示器相对于患者腹部位置进行相对位置的定位之用;而所述第一标记盘2和所述第二标记盘9则分别用于记录前次注射时的注射区域和青紫区域处。而为了便于观察,特将所述定位盘1、第一标记盘2和第二标记盘9设置为透明材质的硬质材料,如透明塑料类材质均可。

如图1-4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腹壁皮下注射部位定位提示器中,所述定位盘1、第一标记盘2和第二标记盘9为沿同一固定连接点4进行固定的结构,即形成了三者可沿所述固定连接点4进行相对转动的转盘结构,而三者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类似于转盘的连接方式。

为了便于使用和制作,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盘1设置为了透明材质的圆盘状结构,而所述第一标记盘2和第二标记盘9则设置为了透明材质的扇形盘结构;且所述第一标记盘2设置于所述定位盘1使用方向的上方,所述第二标记盘9设置于所述第一标记盘2使用方向的上方,形成了三者相叠加固定的转盘结构;同时,为了便于观察记录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设置所述第二标记盘9的直径<所述第一标记盘2的直径<所述定位盘1的直径,即形成了沿使用方向从上至下直径依次减小的叠加状转盘结构。

如图2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盘1选择为圆盘形状,所述固定连接点4选择设置于所述定位盘1的圆心位置处,且所述定位盘1上设置有指向固定位置的定位标记3,所述定位标记3可以为任意的起标识作用的标记形状即可,如图2所示的定位盘1结构中,所述定位标记3设置为了箭头状,且设置于所述定位盘1的边缘位置处,便于在进行注射时,进行固定位置的指向。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提示器在使用时,可以将所述定位盘1的定位标记3指向患者脐中位置处。同时,为了便于统一所述转盘的旋转方向,也可以在所述定位盘1上设置有标记旋转方向的顺时针箭头或逆时针箭头。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盘1以设置于其圆心位置处的所述固定连接点4为圆心,被分为n象限区域,即形成以所述固定连接点4为圆心的n个定位区域5,所述定位区域5的数量n以4-6个为宜,且以所述固定连接点4为圆心进行均分设置,各所述定位区域5均具有相同角度的圆心角7。如图2所示的定位盘1结构中,所述定位区域5的数量设置为4个,即每个所述所述定位区域5均为90度圆心角的扇形区域。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青紫区域的面积或直径进行测量,所述定位盘1上还设置了测量刻度线,所述测量刻度线包括以所述固定连接点4为圆心的面积刻度线12和/或直线刻度线13,便于对患者的青紫区域进行直观的测量及处理。

如图3所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标记盘2优选设置为扇形盘形状,所述固定连接点4选择设置于所述第一标记盘2的圆心位置处。与所述定位盘1相同的,所述第一标记盘2上,以所述固定连接点4为圆心,同样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区域5相同角度圆心角7的第一记录区域6,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的数量为n-1个,使得所述第一标记盘2相对于所述定位盘1为缺失一个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位置的扇形盘结构,所述第一标记盘2上缺失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的位置区域形成第一指示区域8。如图3所示的所述第一标记盘2的结构,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的数量为3个,即形成270度角的扇形结构盘,而缺失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的区域处即为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用于进行注射区域或者青紫区域的指示及记录功用。

如图3所述的结构,为了便于对前次注射区域或青紫位置进行固定记录,便于下次注射时进行直观的认识,所述第一标记盘2中,还在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与所述定位盘1的所述定位区域5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将该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与所述定位区域5进行重合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标记盘2和所述定位盘1的相接触面上的子母扣或魔术贴。如图1-3所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的下侧面(以使用方向计,即朝向所述定位盘1的面)的第一子扣14,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盘1的上侧面(以使用方向计,即朝向所述第一标记盘2的面)的第一母扣15。并优选将所述第一子扣14和第一母扣1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和定位区域5的象限边缘位置的对应位置处,便于实现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与任一所述定位区域5实现象限位置完全相重合的固定。而如图1-3所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扣14仅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的象限边缘处的两个,而第一母扣15则需要设置于各个所述定位区域5相对应扣接位置处的多个。

如图4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标记盘9也优选设置为扇形盘形状,所述固定连接点4选择设置于所述第二标记盘9的圆心位置处。与第一标记盘2相同的,所述第二标记盘9上,以所述固定连接点4为圆心,同样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相同角度圆心角7的第二记录区域10,所述第二记录区域10的数量同样为n-1个,使得所述第二标记盘9形成与所述第一标记盘2相同形状的结构(仅直径差异),即所述第二标记盘9为缺失一个所述第二记录区域10位置的扇形盘结构,所述第二标记盘9上缺失所述第二记录区域10的位置区域形成第二指示区域11。如图3所示的所述第二标记盘9的结构,所述第二记录区域10的数量为3个,即形成270度角的扇形结构盘,而缺失所述第二记录区域10的区域处即为所述第二指示区域11,用于进行注射区域或者青紫区域的指示及记录功用。

如图4所述的结构,为了便于对前次注射区域或青紫位置进行固定记录,便于下次注射时进行直观的认识,所述第二标记盘9中,还在设置有所述第二指示区域11的所述第二记录区域10与所述第一标记盘2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将该所述第二指示区域11与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进行重合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

可选择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标记盘9和所述第一标记盘2的相接触面上的子母扣或魔术贴。如图1-4所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指示区域11下侧面(以使用方向计,即朝向所述第一标记盘2的面)的第二子扣16,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标记盘2的上侧面(以使用方向计,即朝向所述第二标记盘9的面)的第二母扣17。并优选将所述第二子扣16和第二母扣17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记录区域10和第一记录区域6的象限边缘位置的对应位置处,便于实现所述第二指示区域11与任一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实现象限位置完全相重合的固定。而如图1-4所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二子扣16仅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指示区域11的象限边缘处的两个,而第二母扣17则需要设置于各个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相对应扣接位置处的多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腹壁皮下注射部位定位提示器在使用时:

首先,将所述定位盘1贴近患者腹部,并调整所述定位盘的角度使所述定位标记3处于所述定位盘1中间位置处,并使所述定位标记3的箭头方向指向患者脐中部位;此时,患者的腹部即被所述定位盘1的象限设置人为划分为了均分的四个象限,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患者首次进行腹壁注射时,医护人员可随意在任一个象限位置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完成后,医护人员随即将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通过旋转至该注射区域处(左上、右上、左下或右下),并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一子扣4和第一母扣15相扣紧,即可将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与所述定位盘1上相对应的定位区域5进行固定,并记录下本次注射区域。由于所述定位标记3每次均指示向患者脐中位置,使得所述定位盘1的相对于腹部位置是固定的,因此,与所述定位盘1相扣接固定的所述第一记录区域6的位置即是固定的,完成对患者注射位置的记录;

在患者下次需要注射时,医护人员只需将定位盘1按照前述指示方向进行摆放,并观察该患者的定位提示器上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的位置处,即可知道患者上次皮下注射的大致区域位置,而本次注射时,仅需将所述第一标记盘2沿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旋转一个象限,并在该象限对应腹部区域进行注射即可,而至于选择是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可以根据实际操作医护人员的习惯即可,只需要求每次操作均沿相同方向旋转即可;而注射完成后,医护人员只需按照前次操作方式,将所述第一子扣14和所述第一母扣15相固定,即可完成本次注射区域的记录。如果在本次注射时,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前次注射位置处出现青紫现象,则可将所述第一标记盘2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在旋转一个象限而避开前次青紫区域即可,注射后按相同操作固定予以记录;而至于前次注射造成的青紫区域处,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所述定位盘1上的刻度线进行青紫区域面积或线性测量,若青紫面积过大,提醒采取相应操作,随后医护人员可通过旋转所述的第二标记盘9使得所述第二指示区域11旋转至对应于青紫处区域,并按照相同的方式通过将所述第二子扣16和第二母扣17相扣接的方式,记录下青紫区域相对于所述定位盘1的位置,以便于医护人员在后续对该青紫区域进行观察和护理。若患者无青紫区域,则无需将所述第二标记盘9与所述第一标记盘2固定;或若前次青紫区域消失,则可将扣接处解开,后续再出现青紫位置时再进行固定记录。

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提示器,由于每次操作时所述定位标记3均指向同一位置,所以使得所述定位盘1相对于患者腹部位置是固定的,此时,利用相应的第一固定组件和/或第二固定组件将所述第一标记盘2和/或所述第二标记盘9与所述定位盘1进行固定,那么所述第一指示区域8和/或所述第二指示区域11所指示的位置则也是相对固定的。同时,虽然所述第一标记盘9是固定于所述第一标记盘2上的,但是由于患者每次均会进行注射,即所述第一标记盘2每次均会与所述定位盘1进行固定,所以与所述第一标记盘2相固定的所述第二标记盘9相对于所述固定盘1的位置也视为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提示器是完全同时可以实现青紫位置和前次注射位置的记录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对注射位置的记录并不局限于固定时间的胰岛素的注射,仅依靠每次注射时进行转盘的旋转以避开前次注射区域即可,且由于每个象限对应的腹部位置足够大于注射所需面积,使得医护人员在无需任何记录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两次注射于相同位置的问题;而且,由于通常青紫的存在周期不会超过24h,所以,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提示器将所述定位区域5等分为4-6个象限,完全能满足一般患者日常皮下注射次数的需求,可轻松实现医护人员对注射位置的把握,可有效避免在同一位置的重复注射,临床应用十分方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