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用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1017发布日期:2019-07-03 03:4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用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洗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普外科用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磕伤流血的患者,这些患者常常由于磕烂的皮肤表皮过大,其伤口中常常有灰尘和其他的污染物,医生在处理这些伤口时,需要将伤口内的污染物去除干净、消毒,之后再进行包扎。现有的手段是用棉球进行一点点清洗消毒,一般利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的同时将伤口处的污染物清洗出来,采用这样的方式清理伤口速度较慢,且患者的痛苦程度也更大。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用冲洗装置,以解决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用冲洗装置,包括封闭的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内部滑移连接有一块推板,所述推板的周壁上固定有一层橡胶垫,所述第一盒体上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推板内部,所述第一盒体上开设有第一气压平衡孔和第二气压平衡孔,所述第一盒体在第二气压平衡孔处插接有堵塞,所述第一盒体上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在远离第一盒体的一端设置有喷头,所述第一盒体上方还设置有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之间通过第二管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盒体内,所述第二管道上还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二盒体的开口处还铰接有盒盖,所述盒盖上固定有第一磁性块,所述第二盒体上固定有第二磁性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普外科用冲洗装置时,可以向第二盒体内部加入过氧化氢消毒溶液,打开第二管道上的阀门,消毒液将经过第二管道流入到第一盒体内部,之后操作者可以转动螺杆推动推块前进,在推块推动的过程中,第一盒体内的消毒液将经过第一管道从第一管道上的喷头喷洒出来对患者的伤处进行消毒,消毒液可以最大程度上冲洗掉患者受伤皮肤处的污染物,避免发生感染;故普外科用冲洗装置,其使用方便,能有效的冲洗患者伤处,清理伤口的速度较快,第二盒体可以存放较多待使用的消毒液,不需要反复从消毒液瓶内向第一盒体内加入消毒液,使用时也较为简单。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盒体通过锁紧部拆卸连接在第一盒体的上方,所述锁紧部包括第一固定块、挡板、第二固定块、滑槽、插槽、插块、弹簧、拉杆、腰型槽和螺纹环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挡板固定在第一盒体上方,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第二盒体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内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槽内滑移连接有所述插块,所述滑槽槽底和所述插块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插块插入的所述插槽,所述插块上还固定有所述拉杆,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拉杆穿过的腰型槽,所述拉杆的外部还螺纹连接有所述螺纹环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拆卸进行清洗时,操作者可以拧松拉杆上的螺纹环套,解除螺纹环套对插块的锁定,之后操作者可以拉动插杆,带动插块脱离第二固定块上的插槽,就可以解除锁定,之后就能方便的将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之间拆卸,较为方便;在安装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插块将插入到插槽内,之后拧紧螺纹环套就能实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锁定,就能实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之间的锁定,锁定也较为方便。进一步地,所述螺杆在远离推板的一端固定有圆盘,所述圆盘在远离螺杆的一面偏心固定有第一把手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摇动第一把手杆能够带动螺杆转动,使得推动推板前进更加省力。进一步地,所述螺纹环套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层防滑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环套外壁的防滑垫能增大操作者握持螺纹环套时的摩擦力,能防止操作者手部发生打滑。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在远离插块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把手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端部的第二把手杆能方便操作者控制拉杆和插块,方便实现第二盒体的拆卸。进一步地,所述盒盖上开设有隐藏式扣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盒盖上的隐藏式扣手能方便操作者扣动盒盖,方便操作者打开盒盖向第二盒体内加入消毒液。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盒体上固定有弹性拉绳,所述弹性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堵塞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盒体上的弹性拉绳能防止堵塞丢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所述防污涂层有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0-36份、聚丙烯24-28份、聚氯乙烯14-18份、丙酮60-80份、乙酸乙酯4-8份、聚甲基丙烯酸酯6-10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4-6份、甲基丙烯酸乙酯5-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4-8份、碳酸亚乙烯酯8-12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6-60℃,保温处理20-30min,使得原料充分溶解,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碳酸亚乙烯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5-50℃并保温处理1-1.2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表面;S5、烘干:将S4得到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放置到通风处烘干3-4h。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外部涂覆的防污涂层使得污物不容易积落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外部,能有效防止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变得脏污,避免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过于脏污影响装置的使用,同时使得清洗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外表面更加容易。进一步的,所述S1中,将环氧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0-30min,使得原料充分溶解,得到第一预制液。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普外科用冲洗装置,通过转动螺杆能推动推板在第一盒体内滑移,从而使得消毒液从喷头内喷出进行消毒,故其使用方便,能有效的冲洗患者伤处,清理伤口的速度较快;且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之间可以方便进行拆卸,第二盒体的安装也较为简单,第二盒体可以存放较多待使用的消毒液,不需要反复从消毒液瓶内向第一盒体内加入消毒液,使用时也较为简单;且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外部的防污涂层使得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不容易变得脏污,方便对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进行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盒体;10、推板;101、橡胶垫;11、螺杆;12、第一气压平衡孔;13、第二气压平衡孔;130、堵塞;14、第一管道;140、喷头;2、第二盒体;15、第一固定块;16、挡板;21、第二固定块;150、滑槽;151、插块;152、弹簧;210、插槽;1510、拉杆;153、腰型槽;1511、螺纹环套;22、第二管道;221、阀门;23、盒盖;232、第一磁性块;233、第二磁性块;110、圆盘;1101、第一把手杆;15110、防滑垫;15101、第二把手杆;231、隐藏式扣手;17、弹性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普外科用冲洗装置,包括封闭的第一盒体1,其中在第一盒体1内部滑移连接有一块推板10,为了保证推板10与第一盒体1内部空腔之间不漏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推板10的周壁上固定有一层橡胶垫101;为了驱动推板10推动,在第一盒体1上螺纹连接有螺杆11,其中螺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推板10内部,当螺杆11转动时将驱动推板10在第一盒体1内滑移;为了保持第一盒体1内气压的稳定,在第一盒体1上开设有第一气压平衡孔12和第二气压平衡孔13,在第一盒体1的第二气压平衡孔13处插接有堵塞130,第一气压平衡孔12处于常开状态,只有在第二盒体2向第一盒体1内加入消毒液时才需要拔出堵塞130打开第二气压平衡孔13;同时在第一盒体1上连通有第一管道14,其中第一管道14在远离第一盒体1的一端设置有喷头140,推板10推动时,消毒液可以从第一管道14上的喷头140喷出;在第一盒体1上方还设置有第二盒体2,为了使得第二盒体2可以拆卸,在第一盒体1上方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5和挡板16,在第二盒体2上固定有第二固定块21,其中在第一固定块15内开设有滑槽150,在滑槽150内滑移连接有插块151,在滑槽150槽底和插块151之间连接有弹簧152,在第二固定块21上开设有供插块151插入的插槽210,在弹簧152的弹力作用下插块151可以插入到插槽210之中,为了控制插块151的运动,在插块151上还固定有拉杆1510,并在第一固定块15上开设有供拉杆1510穿过的腰型槽153,为了锁定插块151和拉杆1510的位置,在拉杆1510的外部还螺纹连接有螺纹环套1511;为了使得第二盒体2内的消毒液能流入到第一盒体1内部,将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22相互连通,其中第二管道22的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盒体2内,在第二管道22上还设置有阀门221,利用阀门221控制流通与否;为了防止杂物落入第二盒体2,在第二盒体2的开口处还铰接有盒盖23,其中在盒盖23上固定有第一磁性块232,在第二盒体2上固定有第二磁性块233;故当使用普外科用冲洗装置时,可以向第二盒体2内部加入过氧化氢消毒溶液,打开第二管道22上的阀门221,消毒液将经过第二管道22流入到第一盒体1内部,之后操作者可以转动螺杆11推动推块前进,在推块推动的过程中,第一盒体1内的消毒液将经过第一管道14从第一管道14上的喷头140喷洒出来对患者的伤处进行消毒,消毒液可以最大程度上冲洗掉患者受伤皮肤处的污染物,避免发生感染;故普外科用冲洗装置,其使用方便,能有效的冲洗患者伤处,清理伤口的速度较快,且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之间可以方便进行拆卸,第二盒体2的安装也较为简单,第二盒体2可以存放较多待使用的消毒液,不需要反复从消毒液瓶内向第一盒体1内加入消毒液,使用时也较为简单。如图1至图6所示,为了方便带动螺杆11转动,将螺杆11在远离推板10的一端固定有圆盘110,并将圆盘110在远离螺杆11的一面偏心固定有第一把手杆1101,通过摇动第一把手杆1101能够带动螺杆11转动,使得推动推板10前进更加省力;同时在螺纹环套1511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层防滑垫15110,螺纹环套1511外壁的防滑垫15110能增大操作者握持螺纹环套1511时的摩擦力,能防止操作者手部发生打滑;为了方便控制拉杆1510,将拉杆1510在远离插块15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把手杆15101,拉杆1510端部的第二把手杆15101能方便操作者控制拉杆1510和插块151,方便实现第二盒体2的拆卸;为了方便打开盒盖23,在盒盖23上开设有隐藏式扣手231,盒盖23上的隐藏式扣手231能方便操作者扣动盒盖23,方便操作者打开盒盖23向第二盒体2内加入消毒液;同时在第一盒体1上固定有弹性拉绳17,其中弹性拉绳17的一端固定在堵塞130上,第一盒体1上的弹性拉绳17能防止堵塞130丢失。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外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由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外表面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使用时会积累较多的灰尘,为了防止灰尘粘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表面,影响对患者伤口的处理效果,并使得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更容易清理,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故提供了一种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备流程短、制备简单的优点,其中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外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2份、聚丙烯26份、聚氯乙烯15份、丙酮65份、乙酸乙酯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9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8min,使得原料充分溶解,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碳酸亚乙烯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8℃并保温处理1.1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表面;S5、烘干:将S4得到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放置到通风处烘干3.5h。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外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1份、聚丙烯27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65份、乙酸乙酯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9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8min,使得原料充分溶解,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碳酸亚乙烯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8℃并保温处理1.1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表面;S5、烘干:将S4得到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放置到通风处烘干3.5h。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外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1份、聚丙烯27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65份、乙酸乙酯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7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份、碳酸亚乙烯酯11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5min,使得原料充分溶解,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碳酸亚乙烯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8℃并保温处理1.1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表面;S5、烘干:将S4得到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放置到通风处烘干3.5h。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外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1份、聚丙烯27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68份、乙酸乙酯7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9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8min,使得原料充分溶解,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碳酸亚乙烯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8℃并保温处理1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表面;S5、烘干:将S4得到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放置到通风处烘干3.5h。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外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3份、聚丙烯28份、聚氯乙烯17份、丙酮74份、乙酸乙酯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9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8min,使得原料充分溶解,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碳酸亚乙烯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8℃并保温处理1.1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表面;S5、烘干:将S4得到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放置到通风处烘干3.5h。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外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6份、聚丙烯28份、聚氯乙烯18份、丙酮65份、乙酸乙酯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4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9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8min,使得原料充分溶解,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碳酸亚乙烯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8℃并保温处理1.1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表面;S5、烘干:将S4得到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放置到通风处烘干3.5h。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外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1份、聚丙烯27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65份、乙酸乙酯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9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6份、甲基丙烯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8份、碳酸亚乙烯酯9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8min,使得原料充分溶解,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碳酸亚乙烯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8℃并保温处理1.1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表面;S5、烘干:将S4得到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放置到通风处烘干3.5h。对实施例2-8中涂覆有防污涂层的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进行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2的数据进行归一化。表1表面硬度剥离强度实施例2100%100%实施例396%97%实施例498%96%实施例597%96%实施例698%99%实施例795%95%实施例896%9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