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7807发布日期:2020-09-01 18:27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



背景技术:

缩胃手术全称腹腔镜缩胃手术,又名袖状胃切除手术(l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主要用于减重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方法是利用腹腔镜顺着胃大弯的走行方向保留2-6cm幽门以上胃窦,沿胃长轴切除胃的大部,切除全部胃底,使残留的胃呈“香蕉状”,使胃部形成一个约150cc的小胃囊,大约可容纳4-5盎司的食物。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切除胃时,一般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来切除胃大弯部分,切除部分大小完全凭经验来定,不容易把控,精确度低。另外,还有一部分手术中会给患者插入一根直径较粗的胃管,凭借该胃管深入胃部以及靠近幽门处,以该胃管作为切除标线来切除胃,该方法虽然切除胃的大小比较精确,但是,由于该胃管直径较大,且接近了食道、贲门的大小,极易损伤食管黏膜,不利于病人的后期恢复,而且在拔掉该胃管后,还要插入普通胃管吸出胃液,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为袖状胃切除术中提供了切除标线,方便医生操作,也减轻了病人需要两次插入胃管的痛苦,避免对食管黏膜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包括胃管管体,胃管管体前部依次包裹设置有胃部定位气囊和幽门定位气囊,胃管管体后部设置有第二支管和第一支管,胃部定位气囊和第二支管之间通过第二导管相连接,幽门定位气囊和第一支管之间通过第一导管相连接,胃部定位气囊用于在进行袖状胃切除术中切除胃时在胃部充起呈梭形,以提供胃部切除标线,幽门定位气囊用于在进行袖状胃切除术中切除胃时在十二指肠部充起呈梭形,以卡在幽门处使胃管固定。

进一步地,胃部定位气囊的长度为11~13cm,充起时容积为45~50ml,且其充起时中部直径最大处直径为1.5~2.5cm;幽门定位气囊充起容积为5-10ml,且其充起时中部直径最大处直径为1.5~2.5cm。

进一步地,胃部定位气囊和幽门定位气囊之间间隔距离为1.5~2cm。

进一步地,第二导管和第一导管均嵌入胃管管体的管壁内,第二导管的直径大于第一导管的直径,且第二导管和第一导管的直径均小于胃管管体的管壁厚度。

进一步地,胃管管体、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端部均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胶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普通胃管的基础上增设胃部定位气囊,在袖状胃切除术中充起,可以为医生在切除胃时作为标线,准确切除胃部大小,增加精确性,通过幽门定位气囊在切除胃时充起卡在幽门处,避免胃部定位气囊的移动,进一步减少袖状胃切除术中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插入胃部未充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插入胃部充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中胃管管体的剖面图。

其中:1.胶塞;2.第一支管;3.第二支管;4.胃管管体;5.胃部定位气囊;6.胃部;7.十二指肠部;8.幽门定位气囊;9.第二导管;10.第一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袖状胃切除术专用定位胃管,如图1所示,包括胃管管体4,胃管即为普通的胃管,采用柔软的硅胶材质制成,其直径进位0.5cm左右,其端部为圆钝形盲端,沿其管壁盲端近侧侧面间隔2mm左右开设有侧孔,以方便术后抽出胃腔、幽门部及十二指肠近端的内容物,另外,为了方便使操作人员把握插入的距离,可以在胃管上可上刻度。

胃管管体4前部分别包裹设置有胃部定位气囊5和幽门定位气囊8,其材质选择更加柔软,类似气球的材质,具有良好的伸缩性。

如图3所示,胃部定位气囊5用于在解剖完胃周围韧带后准备行胃体离断时,根据不同患者残余胃腔容积大小,通过第二支管3的口部注入等量的气体或液体,使胃部定位气囊5内充盈,并有效贴近胃小弯组织,可精确地评估出袖状胃体积,为切割闭合器离断胃大弯组织提供良好的辨识度,具有更好的定位作用,即其用于在进行袖状胃切除术中切除胃时在胃部6充起呈梭形,以提供胃部切除标线。

同时,为了防止离断胃组织时,胃部定位气囊5移动,可在腹腔镜直视定位下将幽门定位气囊8放置于十二指肠幽门部并充盈,起到良好的固定整个管道的作用,避免因切割闭合器离断胃组织时引起胃部定位气囊5的移动,造成手术误差,从而更好的提高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并有效降低胃组织的损伤,即幽门定位气囊8用于在进行袖状胃切除术中切除胃时在十二指肠部7充起呈梭形,以卡在幽门处使胃管固定。

根据病人胃部大小,设定胃部定位气囊5的长度为11~13cm,充起时容积为45~50ml,且其充起时中部直径最大处直径为1.5~2.5cm,如此一来,如图3所示,充起后的胃部定位气囊5沿胃小弯走向充满胃部,在胃大弯处留出空间,则留出的空间即是要切除的胃,充起的胃部定位气囊5的边缘即可为要保留的胃部的标线,避免医生根据经验直接切除胃部而引起的手术不稳定性。

幽门定位气囊8充起容积为5-10ml,且其充起时中部直径最大处直径为1.5~2.5cm。胃部定位气囊5和幽门定位气囊8之间间隔距离为1.5~2cm。幽门定位气囊8在充起时位于十二指肠部7,其充起后横截面积大于幽门,就会卡在幽门处,保证整个胃管不会向外抽出,确保充起的胃部定位气囊5一直稳定的处于病人胃部6,即增强了胃管的稳定性,提高了手术效率。

胃管管体4后部设置有第二支管3和第一支管2,第二支管3和第一支管2也是采用柔软的硅胶材质,其分别接在胃管管体4的后部,长度适中,一般为3~5cm,方便操作即可。胃部定位气囊5和第二支管3之间通过第二导管9相连接,幽门定位气囊8和第一支管2之间通过第一导管10相连接,即第二导管9一端与胃部定位气囊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管3连接。第一导管10一端与幽门定位气囊8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管2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导管9和第一导管10均嵌入胃管管体4的管壁内,可以保证整个胃管的表面平滑,不会多出多余的凸起,避免对病人食管的伤害。

由于胃部定位气囊5的容积远大于幽门定位气囊8,所以为了保持整体的协调,第二导管9的直径大于第一导管10的直径,且第二导管9和第一导管10的直径均小于胃管管体4的管壁厚度。

为了保证胃部定位气囊5和幽门定位气囊8的操作方便,在胃管管体4、第一支管2和第二支管3端部均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胶塞1,方便为胃部定位气囊5和幽门定位气囊8进行充起放气。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胃部定位气囊5和幽门定位气囊8只有在行胃离断过程中充盈,其余大部分时间只有普通胃管直径的主管位于整个消化道内,避免了既往袖状胃切除术较粗定位管道术中长时间压迫消化道粘粘膜组织,引起粘膜缺血、坏死等可能,并增加术后消化道溃疡等发生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如图2所示,将胃管管体4的前部依次通过病人的鼻子、食管插入胃部,使胃部定位气囊5位于胃部,幽门定位气囊8位于十二指肠部。打开第一支管2端部的胶塞1,通过充气设备或冲液设备给幽门定位气囊8充气或充液,使幽门定位气囊8充起,并卡在幽门处,塞紧第一支管2的胶塞1,操作人员清拉胃管管体4,若感觉能将胃管管体4拉出,则说明幽门定位气囊8未充气或充液充足,继续充气或充液,若感觉胃管管体4拉出使有阻力,则说明幽门定位气囊8已经充气或充液充足。

将第二支管3端部的胶塞1打开,通过充气设备或冲液设备给胃部定位气囊5充气或充液,使胃部定位气囊5充起。此时,进行袖状胃切除手术,沿胃部定位气囊5的外沿切除胃,切除手术完成后,依次打开第二支管3和第一支管2的胶塞,抽出胃部定位气囊5和幽门定位气囊8的气体或液体,是胃管管体4恢复原状(即原大小),将胃管管体4轻轻向外拉出2cm左右,打开胃管管体4端部的胶塞1,通过抽出胃液和十二指肠液,以减轻胃部压力,抽液完毕后,拔出胃管,结束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