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4002发布日期:2019-07-06 11:3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属于医疗器械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广泛开展,颅底重建技术是神经内镜手术的短板。现阶段广泛使用脂肪、肌肉等材料修补颅底,但修补材料大多贴覆缺损部位,难以达到密封效果,术后易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为达到颅底修补的密封、稳定、牢固的效果,需要将修补材料嵌入缺损部位,颅底缺损漏口上下均匀分布修补材料,达到嵌塞状效果,但目前操作相对困难,缺乏相应的操作器械,我们设计一种神经内镜抓钳,可以将修补材料均匀嵌入颅底缺损上下区域,达到密封、牢固的颅底修补效果,形成稳定、持久的颅底重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的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壳体、抓手推柱、抵杆;所述外壳体为筒状壳体,外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外壳体进口、外壳体出口;所述抓手推柱的一端设有至少3根带有弹性的抓手杆,至少3根抓手杆均匀分布固定于抓手推柱的端部,抓手推柱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从外壳体进口插入,并穿于外壳体;在外壳体内,抓手杆收缩置于外壳体内,当抓手推柱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从外壳体出口穿出时,所有抓手杆一同弹开;所述抓手推柱未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连接有弹性板,弹性板一端固定于抓手推柱上,另一端穿出外壳体出口;所述抓手推柱内设有推柱通孔,抵杆插于推柱通孔内,且抵杆可从抓手推柱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穿出。

所述外壳体为透明壳体,外壳体靠近进口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

所述抓手杆上设有若干锯齿;所述抵杆面向外壳体出口的一端设有若干吸引孔,抵杆内还设有吸引管,吸引管的一端与若干吸引孔贯通,另一端穿出抵杆以及抵杆端部的手柄,穿出抵杆以及抵杆端部的吸引管外接负压装置。

所述抵杆的端部设有手柄。

所述外壳体上设有充水管道,充水管道贯穿外壳体。

所述外壳体与抓手推柱设置有弹性板同方向的一端设有外壳体手柄,在弹性板上设有若干弹性板限位孔,外壳体手柄上设有若干手柄限位孔,且若干弹性板限位孔、若干手柄限位孔一一对应,还设有限位销,限位销依次穿于任意一个弹性板限位孔、和任意一个手柄限位孔,使得弹性板、外壳体手柄固定。

一种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进行修补颅底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外壳体、抓手推柱、抵杆;所述外壳体为筒状壳体,外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外壳体进口、外壳体出口;所述抓手推柱的一端设有至少3根带有弹性的抓手杆,至少3根抓手杆均匀分布固定于抓手推柱的端部,抓手推柱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从外壳体进口插入,并穿于外壳体;在外壳体内,抓手杆收缩置于外壳体内,当抓手推柱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从外壳体出口穿出时,所有抓手杆一同弹开;所述抓手推柱未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连接有弹性板,弹性板一端固定于抓手推柱上,另一端穿出外壳体出口;所述抓手推柱内设有推柱通孔,抵杆插于推柱通孔内,且抵杆可从抓手推柱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穿出;

使用时,将修补颅底需要的柔软的修补材料夹于抓手推柱上的抓手杆上,使得修补材料夹于抓手杆与抓手杆之间;往外拉弹性板,弹性板外移带动抓手推杆回缩至外壳体内,与此同时,抓手推柱上的抓手杆也开始逐步收缩进入外壳体,修补材料被夹持逐步进入外壳体内;

然后,将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伸于需要移动到的颅底缺损漏口的部位,外壳体出口对着待修补的修补颅底缺损漏口,推动弹性板,带动抓手推柱向外壳体出口方向移动,抓手推柱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从外壳体出口穿出时,所有抓手杆逐步弹开,使得抓手杆释放对修补材料的夹紧,修补材料逐步膨开落入修补颅底缺损漏口的上方、下方;接着推动抵杆,抵杆从抓手推柱内穿出,抵住修补材料;然后回拉弹性板,带动抓手推柱向外壳体进口方向移动,直至抓手推柱上的抓手杆收缩至外壳体内,由于抵杆始终抵住修补材料,从而有效防止修补材料随着抓手杆收缩时而回到外壳体内;最后再将整体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从颅底位置移出,实现了修补材料完美、均匀分布于颅底缺损漏口上、下部位,达到修补材料在颅底缺损漏口嵌塞状效果。

外壳体为透明壳体,外壳体靠近进口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便于精确掌握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伸于需要移动到的颅底缺损漏口的部位;在抓手杆上设有若干锯齿,增强修补材料在抓手杆上的夹持力;在抵杆的端部设有手柄,方便推动抵杆;

在抵杆面向外壳体出口的一端设有若干吸引孔,抵杆内还设有吸引管,吸引管的一端与若干吸引孔贯通,另一端穿出抵杆以及抵杆端部的手柄,穿出抵杆以及抵杆端部的吸引管外接负压装置;在修补材料夹于抓手杆与抓手杆之间,往外拉弹性板时,抓手推柱上的抓手杆也开始逐步收缩进入外壳体,修补材料被夹持逐步进入外壳体内,同时启动负压装置,负压装置经吸引管、若干吸引孔吸附修补材料,使得修补材料吸附固定于抵杆面向外壳体出口的一端,确保修补材料随着抓手杆回缩至外壳体内而完全移于外壳体内。

在外壳体上设有充水管道,充水管道贯穿外壳体,方便在手术中对修补颅底缺损漏口部位进行冲洗,用于术中冲洗手术视野。

所述外壳体与抓手推柱设置有弹性板同方向的一端设有外壳体手柄,在弹性板上设有若干弹性板限位孔,外壳体手柄上设有若干手柄限位孔,且若干弹性板限位孔、若干手柄限位孔一一对应,还设有限位销,限位销依次穿于任意一个弹性板限位孔、和任意一个手柄限位孔,使得弹性板固定于外壳体手柄上,弹性板无法移动,当限位销从弹性板、外壳体手柄取出时,弹性板、外壳体手柄分离,弹性板可以移动;同时通过外壳体手柄也方便手持神经内镜下抓钳。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过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外壳体、抓手推柱、抵杆配套在位,三根抓手杆处于外展位,将修补材料(可以为脂肪、肌肉)夹于抓手推柱上的至少3根抓手杆上,即,修补材料夹于至少3根抓手杆之间;随着弹性板的外移,抓手推杆也同时内收,与此同时,所有抓手杆也开始逐步收缩进入外壳体,因为修补材料都具有柔软特性,修补材料被夹持逐步进入外壳体内,当修补材料完全置入外壳体内时,限位销依次穿于任意一个弹性板限位孔、和任意一个手柄限位孔,使得弹性板、手柄固定。此时,修补材料夹于所有抓手杆上,且位于外壳体内。

将本实用新型装置伸于需要移动到的颅底缺损漏口的部位,外壳体出口对着漏口,推动弹性板,带动抓手推柱向外壳体出口方向移动,抓手推柱固定有抓手杆的一端从外壳体出口穿出时,所有抓手杆逐步弹开,使得抓手杆释放对修补材料的夹紧,刚出口的部分修补材料逐步膨开落入漏口的上方,此时推动抵杆,抵杆从抓手推柱内穿出,抵住修补材料;然后拉弹性板,带动抓手推柱向外壳体进口方向移动,直至抓手推柱上的抓手杆收缩至外壳体内,由于抵杆始终抵住修补材料,从而有效防止修补材料随着抓手杆收缩时而回到外壳体内;最后再将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从颅底位置移出,实现了修补材料完美的均匀分布于颅底缺损漏口上下部位,达到修补材料在颅底缺损漏口嵌塞状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体为透明壳体,外壳体靠近进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通过透明壳体和刻度线,方便观察本实用新型装置置于颅底的位置,以及评估抓手杆的深度。在抓手杆上设置有若干锯齿,使得修补材料可以有效夹于抓手杆上。在抵杆的端部设置有手柄,方便推拉移动抵杆。

本实用新型中,在外壳体的壁层留有充水管道,前端留有出水口,末端留有管道接口,用于术中冲洗手术视野,在手术吸引器的辅助下,可以达到清晰手术视野的目的,特别是明确观察漏口的严密性。外壳体外延部有一个手柄,这样可以达到手持该抓钳的效果,方便使用。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实现修补材料完美的置于颅底缺损漏口上下,达到修补材料在颅底缺损漏口嵌塞状效果,将修补材料均匀嵌入颅底缺损上下区域,达到密封、牢固的颅底修补效果,形成稳定、持久的颅底重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1-1外壳体进口、1-2外壳体出口、2抓手推柱、3抵杆、3-1吸引孔、3-2吸引管、4抓手杆、5弹性板、6手柄、7刻度线、8充水管道、9外壳体手柄、10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包括外壳体1、抓手推柱2、抵杆3;外壳体1为筒状壳体,在外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外壳体进口1-1、外壳体出口1-2;在抓手推柱2的一端设置至少3根带有弹性的抓手杆4,至少3根抓手杆4均匀分布固定于抓手推柱2的端部,抓手推柱2固定有抓手杆4的一端从外壳体进口1-1插入,并穿于外壳体1;在外壳体1内,抓手杆4收缩置于外壳体1内,当抓手推柱2固定有抓手杆4的一端从外壳体出口1-2穿出时,所有抓手杆4一同弹开;所述抓手推柱2未固定有抓手杆4的一端连接有弹性板5,弹性板5一端固定于抓手推柱2上,另一端穿出外壳体出口1-2;在抓手推柱2内设置推柱通孔,抵杆3插于推柱通孔内,且抵杆3可从抓手推柱2固定有抓手杆4的一端穿出。

外壳体1为透明壳体,外壳体1靠近进口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7,通过刻度线7便于精确掌握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伸于需要移动到的颅底缺损漏口的部位;在抓手杆4上设置若干锯齿,增强修补材料在抓手杆上的夹持力;在抵杆3的端部设置手柄6,方便推动抵杆3,同时,在抵杆3面向外壳体出口1-2的一端设置若干吸引孔3-1,抵杆3内还设置吸引管3-2,吸引管3-2的一端与若干吸引孔3-1贯通,另一端穿出抵杆3以及抵杆3端部的手柄6,穿出抵杆3以及抵杆3端部的吸引管3-2外接负压装置。在外壳体1上设有充水管道8,充水管道8贯穿外壳体1,方便在手术中对修补颅底缺损漏口部位进行冲洗,用于术中冲洗手术视野。外壳体1与抓手推柱2设置有弹性板5同方向的一端设置外壳体手柄9,在弹性板5上设置若干弹性板限位孔,外壳体手柄9上设置若干手柄限位孔,且若干弹性板限位孔、若干手柄限位孔一一对应,还设置限位销10,限位销10依次穿于任意一个弹性板限位孔、和任意一个手柄限位孔,使得弹性板5固定于外壳体手柄9上,弹性板5无法移动,当限位销10从弹性板5、外壳体手柄9取出时,弹性板5、外壳体手柄9分离,弹性板5可以移动;同时通过外壳体手柄9也方便手持神经内镜下抓钳。

使用时,将修补颅底需要的柔软的修补材料夹于抓手推柱2上的抓手杆4上,使得修补材料夹于抓手杆4与抓手杆4之间;往外拉弹性板5,弹性板5外移带动抓手推杆2回缩至外壳体1内,与此同时,抓手推柱2上的抓手杆4也开始逐步收缩进入外壳体1,修补材料被夹持逐步进入外壳体1内;

有时柔软的修补材料并未完全夹持进入外壳体1内,抓手推柱上具有多孔的吸引,在负压吸引下,可以将修补材料进一步吸进外壳体1内,以达到修补材料完全处于外壳体内。即,在使用时,在修补材料夹于抓手杆4与抓手杆4之间,往外拉弹性板5时,抓手推柱2上的抓手杆4也开始逐步收缩进入外壳体1,修补材料被夹持逐步进入外壳体1内,同时启动负压装置,负压装置经吸引管3-2、若干吸引孔3-1吸附修补材料,使得修补材料吸附固定于抵杆3面向外壳体出口1-2的一端,确保修补材料随着抓手杆4回缩至外壳体1内而完全移于外壳体1内。

然后,将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伸于需要移动到的颅底缺损漏口的部位,外壳体出口1-2对着待修补的修补颅底缺损漏口,推动弹性板5,带动抓手推柱2向外壳体出口1-2方向移动,抓手推柱2固定有抓手杆4的一端从外壳体出口1-2穿出时,所有抓手杆4逐步弹开,使得抓手杆4释放对修补材料的夹紧,修补材料逐步膨开落入修补颅底缺损漏口的上方、下方;接着推动抵杆3,抵杆3从抓手推柱2内穿出,抵住修补材料;然后回拉弹性板5,带动抓手推柱2向外壳体进口1-1方向移动,直至抓手推柱2上的抓手杆4收缩至外壳体1内,由于抵杆4始终抵住修补材料,从而有效防止修补材料随着抓手杆4收缩时而回到外壳体1内;最后再将整体神经内镜下抓钳装置从颅底位置移出,实现了修补材料完美、均匀分布于颅底缺损漏口上、下部位,达到修补材料在颅底缺损漏口嵌塞状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